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863992
经络 气血循环的高速路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258期
     开栏的话:作为一个80后,我听着单田芳的评书、看着金庸的小说长大,对一把草药煎煮、一根银针刺之就能治病强身的中医充满好奇,如今来到中国中医药报社,这神奇的中医究竟什么样?我决定和中医热心青年王小一(为虚拟人物),走进中医,体验中医,请教专家,掀起那似乎神秘的面纱,零距离地看看中医的真面目。感兴趣的朋友们,跟我一起来探探究竟吧。栏目主持:本报记者 徐雪莉

    ●中医讲究气血循环,人之气血生于脾胃,注于经脉,借胃气的推动输送到全身。

    ●经脉与络脉连成一体,构成了一个能够沟通内外,贯穿上下,把人体的脏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借以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调节体内各部组织。

    “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我打开任督二脉……东亚病夫的招牌,已被我一脚踢开……”正听得摇头晃脑的王小一蓦地抬头把问题丢给了我,任督二脉是什么东西?是血管吗?为什么还要打开?我嗫嚅了半天,只好说,这事还得问专家。
, 百拇医药
    欲成大侠,先通二脉?

    任督二脉一词能够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词,很大程度上仰仗于武侠小说中的描写,想要成为武功高强的大侠,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打通任督二脉。任督二脉到底指什么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李瑞教授介绍,任督二脉属于奇经八脉,任脉是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说到这里有朋友会说:“中医讲究气血循环,经脉之间本来就是通的,为何还有打通一说呢?”

    对此,李瑞说到,以中医学的观点来看,人之气血生于脾胃,注于经脉,借胃气的推动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十二经气血流注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按固定的次序流转,阴阳相贯,周流不息。也就是说,就正常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但是,利用气功中的某些方法可以增强其功能。
, 百拇医药
    十二经与奇经八脉

    经络遍布人体,如同一条条繁忙而有序的高速路,连接着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人体的十二条主干线,就被称为十二正经;与此相对的就是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的奇经八脉。他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经络系统。

    诸病于内,必形于外,我们只要充分了解这些经络,也就找到了了解自身的金钥匙。

    人体的十二正经隶属于脏腑,包括胃经、三焦经、心包经、小肠经、肝经、膀胱经、肾经、脾经、心经、大肠经、胆经、肺经。奇经八脉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它们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普通人在不同的层次上可感受到经络的存在,只是大多是片面的、不易被认知的。比如,身上起了湿疹,有人就是沿着食指桡侧生长,这实际上是病邪沿着经络走行的外在表象。再如,针刺身体某一点时,会在身体其他部位,甚至很远的地方都有异样的感觉,这也是经络循经感传的表现。
, http://www.100md.com
    经络是血管吗

    回到王小一的疑问:经络是血管吗?或推而广之,经络与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神经、肌肉是什么关系呢?

    在中医理论里,身体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官(耳、眉、眼、鼻、口)七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构成,气、血、津液充盈其中。而经络正是承担着运输、传导功能的一张大网。

    在人体中,经脉与络脉连成一体,构成了一个能够沟通内外,贯穿上下,把人体的脏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借以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调节体内各部组织。“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也就是说,西医解剖学所指的肌肉、关节、神经、血管其实都包含在经络的含义当中。

    结语:经络系统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独有理论,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诊断与治疗,可以说经络系统是理解中医的基石。在以后的栏目中,我们将慢慢驱散千年来围绕中医的重重迷雾和神化光环,将其真面目展现在大家面前。
, 百拇医药
    延伸阅读

    常捶背疏通经络

    香港一项研究发现,每日捶背1到2次有利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皮肤健康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郭振强对此表示,中医认为人体的心、肝、脾、肺、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十二俞穴皆系于背,适度捶打背部可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达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等作用;并可刺激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强化人体内分泌及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郭振强表示,捶背简单易行,不受时间约束,通常有拍法(虚掌拍打)和叩法(虚拳叩击),两种手法均宜轻不宜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

    捶背时,双手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捶击力度以能使身体震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可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被捶者可坐可卧。一般捶背频率以每分钟60至100下为宜,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 百拇医药
    捶背时要注意几点:1.用叩法捶背应手握空心拳,不要把力量用在握拳上,力度应先轻后重,以逐渐适应。2.要根据情况变换捶打频率。如被捶背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宜采用轻而缓的手法捶背;若被捶背者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时,宜采用强而快的手法捶背。3.对有心肺疾病、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椎病变及肿瘤疾病和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则不要捶背,以免加重其病情或引起意外。(姜凝 张诚)

    常梳头防颈椎病

    在过去,颈椎病被视为中老年的常见疾病,但随着生活形态的改变,目前不少年轻人也饱受颈椎病之苦。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颈椎病发病多由于风寒湿邪侵袭,造成经络不通、气血不畅,从而局部出现退行性病变。梳头疗法就是运用牛角梳具在头颈部相应的经络穴位上不停地按摩刺激,使头颈部毛孔开泄,“垃圾”外排,经络畅达,气血宣通,阴阳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治疗方法:取保健牛角梳和刮痧油(治疗颈部时涂用),坐或站立,全身放松。
, http://www.100md.com
    持梳呈45°,梳齿深触顶枕带上1/3(百会至脑户穴连线上1/3,左右各旁开0.5寸的条带)、顶后斜带(络却穴至百会穴连线两侧各旁开0.25寸的条带),自上而上,各梳刮1分钟,每分钟频率80次,以发热为宜。

    持梳呈90°,梳齿深触风府(项后正中发际上1寸)至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梳齿深触双侧天柱(哑门穴旁开1.3寸)至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梳齿深触双侧风池(后头部枕骨下颈部肌肉隆起外缘凹陷处)至肩井(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自上而下各梳刮40次,以出痧为宜。

    梳头颈时一般用厉梳法,即加强按压力,对老年人和儿童宜用平梳法,即按压力适中。颈部出痧5天左右消退后再继续治疗,其间每日可做头颈部旋转和上下肩部运动,平时注意工作姿势,劳逸结合,多保暖。(任民)

    按摩耳朵保健全身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也就是说,耳朵是全身经络的汇集之处,对它进行按摩,有保健全身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其实,大家仔细观察耳朵的形态就可以发现,它像一个倒立在子宫中的胎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教授表示,耳垂代表胎儿的头眼部,耳的外缘部分为躯干及四肢,而内侧部分为人体的内脏器官。以针刺相应的耳穴可治疗躯体或内脏的疾病,但一般人在家自我按摩时,则不必拘泥于穴位。张国玺教授介绍了以下几种简单易行的按摩方法:

    引耳:以右手从头上拽左耳尖14次,即先将右手举过头顶,掌心向头侧,肘关节下弯,手绕过头顶,再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耳尖,三指用力轻轻地向上拉耳14次。而后,再换左手,方法同上。引耳通过牵拉耳部,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有益于增强体质,还能起到运动上肢关节的作用。

    摩耳:双手掌摩擦发热后按摩两耳正面,再向上折按摩耳背面,反复10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还可以摩耳廓,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相对捏揉,直至发热。

, http://www.100md.com     扫耳:用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可听到嚓嚓声。每次20~30下,每天数次。

    拉耳垂:用左右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微微发热即可。

    拎耳屏: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每次3~5分钟,可治疗头痛、头晕、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胡楚青)

    击掌蹬脚终生不老

    俗语说:“天天击掌蹬脚,终生不显衰老”,这确实是有医学根据的。

    首先,手部经络穴位十分丰富。研究表明,拍击手掌不但能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消除疲劳、提高思维能力,还可辅助治疗末梢神经炎、手部麻木痉挛、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失眠、冻疮、上肢关节炎、便秘、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常见病。

    其次,脚被认为是人的“第二心脏”,有几十个与脏腑或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且分布大量神经末梢,因此,常蹬蹬脚,不仅有助于下肢血液循环,还能调节神经活动、延缓衰老,并有改善头晕头痛、提高记忆力的效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李跃华教授建议,击掌时需全身放松,两手掌心相对,击掌力度适中,动作宜缓慢,连击20~30次即可。行走、坐位、卧位均可进行。行走时,动作轻缓,边走边蹬;坐位时,先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蹬出;在平躺姿势下的蹬腿动作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先做勾脚动作,这时小腿肚会有紧绷感,然后做伸直脚的动作,这时脚背会有酸痛感,交替做两三分钟即可。(赵芳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