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有效
本报北京讯 日前,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目前在临床上无特效药物和特效治疗方法的神经性耳鸣,活血通窍中药效果良好。
耳鸣是指外界无声源而病者自觉耳中鸣响的一种耳病,是由耳部相邻组织病变或全身病变引起的常见症状。耳鸣常常是早期听力损伤的先兆,多伴有耳聋或发展为耳聋。
为寻找中医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的杨家蕾等自拟活血通窍汤治疗本病,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人员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与谷维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用活血通窍汤辨证论治。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活血通窍法是临床治疗神经性耳鸣的较好方案。
研究人员介绍,中医学对耳鸣早有记载,认为导致耳鸣的病因、病理有诸多方面,常见的有风热外邪侵袭、肝火上扰清窍、痰火壅结耳窍、肾精亏损和脾胃虚弱等。早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就已记载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本病。清代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对气滞血瘀所致耳聋、耳鸣颇有研究,所创通窍活血汤、通气散被后人作为血瘀致聋的常用方。
天坛医院的研究人员指出,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通透性,抗炎抗渗出,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及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等作用,因此在耳鸣的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而气机不利则气郁,血行不畅则血滞,津液聚则湿阻,故气郁血滞湿停致耳窍失其清净之常,阻碍营血上升之路是耳鸣的基本病机,行气活血、化湿通窍是治疗耳鸣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研究中活血通窍方由柴胡、郁金、丹参、赤芍、路路通、茯苓、葛根、菖蒲、升麻组成。方中以柴胡、郁金行气疏肝、清心解郁,共为君药;赤芍、丹参、路路通行气活血、化瘀通经,共为臣药;葛根升阳通窍,石菖蒲祛除湿浊以开窍,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共为佐药;升麻升举阳气引药上行,石菖蒲偕药力上达,柴胡既疏肝解郁又升举阳气,共为使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化湿通窍之功,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耳鸣的目的。(刘美芹), 百拇医药
耳鸣是指外界无声源而病者自觉耳中鸣响的一种耳病,是由耳部相邻组织病变或全身病变引起的常见症状。耳鸣常常是早期听力损伤的先兆,多伴有耳聋或发展为耳聋。
为寻找中医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的杨家蕾等自拟活血通窍汤治疗本病,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人员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与谷维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用活血通窍汤辨证论治。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活血通窍法是临床治疗神经性耳鸣的较好方案。
研究人员介绍,中医学对耳鸣早有记载,认为导致耳鸣的病因、病理有诸多方面,常见的有风热外邪侵袭、肝火上扰清窍、痰火壅结耳窍、肾精亏损和脾胃虚弱等。早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就已记载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本病。清代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对气滞血瘀所致耳聋、耳鸣颇有研究,所创通窍活血汤、通气散被后人作为血瘀致聋的常用方。
天坛医院的研究人员指出,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通透性,抗炎抗渗出,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及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等作用,因此在耳鸣的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而气机不利则气郁,血行不畅则血滞,津液聚则湿阻,故气郁血滞湿停致耳窍失其清净之常,阻碍营血上升之路是耳鸣的基本病机,行气活血、化湿通窍是治疗耳鸣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研究中活血通窍方由柴胡、郁金、丹参、赤芍、路路通、茯苓、葛根、菖蒲、升麻组成。方中以柴胡、郁金行气疏肝、清心解郁,共为君药;赤芍、丹参、路路通行气活血、化瘀通经,共为臣药;葛根升阳通窍,石菖蒲祛除湿浊以开窍,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共为佐药;升麻升举阳气引药上行,石菖蒲偕药力上达,柴胡既疏肝解郁又升举阳气,共为使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化湿通窍之功,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耳鸣的目的。(刘美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