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的民生经济学分析(2)
的地方,就有经济学发挥的空间;只有资源丰富或目标单一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做出权衡和选择(trade off),当然经济学就多此一举了。197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已经年逾九旬,其《经济学》是滋养了几代学人的经典巨著,至今仍在不断再版。在最近的第17版后面的告别辞中,出现了一个生动又意味深长的变动,萨缪尔森写道:“在物竞天择的达尔文经济中,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驾驭命运的大师……有鉴于此,在本书掩卷之际,让我们提议向市场欢呼两次,而不是三次,最后那一次,我们认为应当保留到未来的某一天,即,我们的国家乃至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都能有好的工作、高的收入,健康的生活和安全的环境”。这是一个睿智老人的审慎的修正,这当然不是从自由市场的退却,而是承认市场的局限和界限。经济学以问题为导向,为了解决问题,应当摒弃一切教条,包括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教条。就是在这本书中,在从微观经济学进入宏观经济学之前,他专门安排了四章内容组成一篇,讨论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在谈到医疗改革的部分,萨缪尔森给这一领域下了一个“魔咒”——“永不消失的问题”(the problem that won't go away)。
作为社会问题之一,医疗保健随着一个经济体的快速发展而逐渐成为社会福利政策的焦点。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刚刚执政不久,民主党和共和党在1994年中期选举中就以医疗改革作为论题,各自彰显特色,克林顿提出要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