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1893433
“标准化病人”是份“活试卷”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4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为媒体记者,只有尊重医学规律,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医学的误读

    不久前,苏州一家医院招聘“标准化病人”,用于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谁知,此举引发了不少质疑。有人认为,“标准化病人”是标准的“忽悠”人;也有人认为,用假病号培养不出真医生。其实,这是对医学的误读。

    所谓“标准化病人”,就是健康人扮演的患有某些特定病症的病人。医学生根据这些“病人”的症状,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标准化病人”就是一份“活试卷”,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欧美发达国家,“标准化病人”早就被运用于临床教学和医师执业考试中,在我国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由于公众不熟悉医学教育的特点,所以引发了不必要的争议。

    医学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科学之一。一名医生,即便付出毕生精力,往往也只能熟悉一个专业、一个学科,而无法成为“医学通才”。因此,在医学知识上,医生是绝对权威。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医生都习惯于躲在手术室、病房和实验室,而很少有人愿意面向大众做科普,从而导致我国医学科普严重滞后。据卫生部调查,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很多公众连一些基本医学常识都不具备,甚至存在严重错误的认识。这也是公众误读医学的主要原因。

    大众传媒是医学科普的重要舞台,记者是医学科普的重要力量。如何把深奥的医学知识“翻译”成白话,考验着记者的综合素养。只有既遵循医学规律,又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讲好“医学的故事”。但遗憾的是,少数媒体记者在医学知识欠缺的情况下,采访作风又很浮躁,结果导致很多违背医学常识的报道,加剧了医患矛盾,影响了社会和谐。

    例如,某媒体记者在报道北大医院一起医疗纠纷时称,医生在做人工呼吸时非常粗暴,病人肋骨胸骨骨折,刺破心脏、肝脏,最终因大出血而死亡。其实,稍有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人工呼吸一般适用于心跳停止的病人。这至少说明,先有病人心跳停止,后有医生做人工呼吸,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心肺复苏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按压力度,力度越大,心脏泵血越好,但对胸廓的损伤也越大,这是无法避免的。在紧急抢救中,这样的做法完全符合医学规范。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例如,四川发生一起车祸后,急救医生判断伤者死亡。但奇怪的是,“死者”在殡仪馆却发生了心脏复跳现象。于是,医生受到处分。事实上,人死后心脏复跳现象虽然罕见,但确实存在。早在20世纪70年代,医学界就发现很多心跳停止患者可以恢复自主心跳,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病理生理状况,这一现象被称为复苏后综合征。

    可见,医学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公众的想象力。作为媒体记者,只有尊重医学规律,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医学的误读,传播科学、权威、准确的健康知识,促进医患之间的互信与理解。, 百拇医药(白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