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活人 诲人不倦 ——记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是我们在大读学本科时的中医内科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任河南中医学院院长,在中医界享有盛名,能听他的课是我们的荣幸。记得那是在一个大礼堂里,李老给全系280多名学生上课,讲的是“臌胀”。他讲课方式很特别:他坐在讲台边,让他的研究生先讲,他再补充,那个研究生讲的内容很多,我们已记不得了,但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李老在黑板的右上角写下的六个字“肝、脾、肾,气、血、水”,这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这个病的病机,精辟简练,一下子就刻在了脑子里,30年过去了至今没忘。
济世活人 医术精专
2009年,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学科技术带头人培养要求及目标任务,我们跟随李振华老师学习,按传统中医师带徒的方式,跟老师出诊,抄方看病,学习李老接诊病人的技巧、辨证用药的方法,总结李老成功案例。在李老的严格要求及指导下,我们在思想认识、中医辨证思维模式建立及临床诊疗用药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真是受益匪浅。
, 百拇医药
李老学识渊博,但仍孜孜不倦,勤于治学。我们曾亲眼见八十六岁高龄的李老仍带病研读《内经》等经典著作。李老出身于中医世家,但不墨守成规,师古法而不泥于古方,打破古人十九畏的禁忌,把古人认为不能共用的丁香和郁金合用治疗嗳气疗效好而未见毒副作用;李老潜心教学,诲人不倦,学术上对学生毫不保留,无私奉献,把家传的治疗梅核气(慢性咽炎)的方子全部交给了我们,尽管那个方子是李老父亲用30块钱大烟土和激将法从当地一孙姓名医手中买过来的;李老身为国医大师,但对我们学生却一点也不摆架子,有问必答,坚持利用看病中间休息给我们做专题讲座,逐字逐句修改我们的文章;李老医德高尚,对患者不论城市农村,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尤其对来自外地的患者特别关照,加班加点也要给他们看完病。
李老不但学术精专,而且十分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们亲眼见到李老用一周时间就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教育、中医院专科专病建设等问题自己亲笔写了一万多字的提案,指出中医药这一传统医学瑰宝目前存在着“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国内部分年轻医生中医专业思想淡化,中医理论功底肤浅,临床经验匮乏,临证水平下降,已经对中医事业的继承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常常忧虑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对后继乏术、后继乏人问题忧心忡忡,在各种场合多次呼吁中医院要突出中医特色等问题。
, 百拇医药
勤勉创新 诲人不倦
李老把他成功的经验总结为五个字“勤、恒、博、精、悟”,告诫我们中医能力的培养是长期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刻苦学习、用心体会、不断借鉴前人的经验,才能逐步培养出“悟性”,从而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临床实际疗效。强调中医生应文理通、哲理通、医理通,要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用中医的思维观念来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李老治疗疾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强调“医源于易,医归于变;临证要诀,辨证为先;综合分析,四诊合参;谨守病机,处方为先;理法方药,有机连贯。”有一位患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堆砌应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无效,医生决定给他放起搏器。病人抱着一线希望求治于中医,李老根据病人食欲差、胃中泛酸、神疲乏力、胸胁胀痛,舌淡苔腻等表现,辨证为肝脾失调、脾虚肝郁,治以疏肝健脾,方用逍遥散、二陈汤加减,服药后再做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消失了,这在一般大夫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心脏有病怎么去治肝脾呢?他们不知道也不会理解中医这种整体辨证思维方法。李老说,现代一些检查手段,主要用来帮助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好坏,而不是用来指导用药的,辨证用药还是要靠中医的四诊所获得的资料。
“医学乃仁人之术,必先具仁人之心,以仁为本,济世活人,方可学有成就而达良医。”默念着李老在我们笔记的扉页上写的这句话,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一年的跟师学习太短暂,大师的学术思想太深奥,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我们将谨记李老的教诲,继续深造学习,力争做一名良医。, http://www.100md.com(郭会卿 李沛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济世活人 医术精专
2009年,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学科技术带头人培养要求及目标任务,我们跟随李振华老师学习,按传统中医师带徒的方式,跟老师出诊,抄方看病,学习李老接诊病人的技巧、辨证用药的方法,总结李老成功案例。在李老的严格要求及指导下,我们在思想认识、中医辨证思维模式建立及临床诊疗用药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真是受益匪浅。
, 百拇医药
李老学识渊博,但仍孜孜不倦,勤于治学。我们曾亲眼见八十六岁高龄的李老仍带病研读《内经》等经典著作。李老出身于中医世家,但不墨守成规,师古法而不泥于古方,打破古人十九畏的禁忌,把古人认为不能共用的丁香和郁金合用治疗嗳气疗效好而未见毒副作用;李老潜心教学,诲人不倦,学术上对学生毫不保留,无私奉献,把家传的治疗梅核气(慢性咽炎)的方子全部交给了我们,尽管那个方子是李老父亲用30块钱大烟土和激将法从当地一孙姓名医手中买过来的;李老身为国医大师,但对我们学生却一点也不摆架子,有问必答,坚持利用看病中间休息给我们做专题讲座,逐字逐句修改我们的文章;李老医德高尚,对患者不论城市农村,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尤其对来自外地的患者特别关照,加班加点也要给他们看完病。
李老不但学术精专,而且十分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们亲眼见到李老用一周时间就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教育、中医院专科专病建设等问题自己亲笔写了一万多字的提案,指出中医药这一传统医学瑰宝目前存在着“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国内部分年轻医生中医专业思想淡化,中医理论功底肤浅,临床经验匮乏,临证水平下降,已经对中医事业的继承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常常忧虑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对后继乏术、后继乏人问题忧心忡忡,在各种场合多次呼吁中医院要突出中医特色等问题。
, 百拇医药
勤勉创新 诲人不倦
李老把他成功的经验总结为五个字“勤、恒、博、精、悟”,告诫我们中医能力的培养是长期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刻苦学习、用心体会、不断借鉴前人的经验,才能逐步培养出“悟性”,从而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临床实际疗效。强调中医生应文理通、哲理通、医理通,要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用中医的思维观念来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李老治疗疾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强调“医源于易,医归于变;临证要诀,辨证为先;综合分析,四诊合参;谨守病机,处方为先;理法方药,有机连贯。”有一位患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堆砌应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无效,医生决定给他放起搏器。病人抱着一线希望求治于中医,李老根据病人食欲差、胃中泛酸、神疲乏力、胸胁胀痛,舌淡苔腻等表现,辨证为肝脾失调、脾虚肝郁,治以疏肝健脾,方用逍遥散、二陈汤加减,服药后再做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消失了,这在一般大夫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心脏有病怎么去治肝脾呢?他们不知道也不会理解中医这种整体辨证思维方法。李老说,现代一些检查手段,主要用来帮助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好坏,而不是用来指导用药的,辨证用药还是要靠中医的四诊所获得的资料。
“医学乃仁人之术,必先具仁人之心,以仁为本,济世活人,方可学有成就而达良医。”默念着李老在我们笔记的扉页上写的这句话,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一年的跟师学习太短暂,大师的学术思想太深奥,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我们将谨记李老的教诲,继续深造学习,力争做一名良医。, http://www.100md.com(郭会卿 李沛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