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如何输液
受访专家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专家 孙忠实教授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 张国强教授
北京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刘 靖医生
编者的话:面对输液,人们一直都挺矛盾,有时觉得不打吊针病难好,不论大小病,哪怕只是个风寒感冒,也会要求医生为自己“来一针”;而有时又觉得“能吃药不打针,能肌注不静脉”。那么,到底哪些时候该输液,输液的时间、速度等又会对药效产生什么影响呢?本期我们邀请专家,为您制订一份详细的“输液全攻略”。
选择 输液是“下下选”
过完春节、正月十五又迎来降温,喜庆的节日里,人群熙熙攘攘的不仅是商场、餐馆,各家医院的输液室里,同样也是吊瓶林立的壮观景象。躺着的、坐着的、甚至站着蹲着的患者随处可见,国人的“输液”情结,此时显示得淋漓尽致。
, 百拇医药
据统计,在我国至少有一半的输液是不必要的。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能口服的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即口服药应该占到50%以上,肌肉注射占到30%—40%,输液占10%左右。但在有些医院,输液的比例甚至超过四成。
其实,被人们一直奉若神明的输液,有着不少弊端。第一是容易引起感染。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第二,输液更易引发不良反应。相比口服药和肌内注射,输液时药品不经过任何屏障直接进入血管,一旦过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因循环负荷过重造成肺水肿。第三,耗时费钱。输一次液,少则一小时,多则四五小时,显然比口服药和肌注浪费时间。而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 他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第四,盲目输液更容易增加整个人群的耐药性。
因此,输液不是“上上选”,而是“下下选”,在无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时,才应选择输液。具体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别。
, http://www.100md.com
第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急症、重症该输液就输液。比如说发烧,体温超过39℃甚至40℃,就应该选择输液,因腹泻、呕吐、出血等严重脱水或休克的患者,需要通过输液达到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等目的。
第二是根据药物性质,有些药不能肌内注射,所以只能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比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有些会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因此必须中心静脉给药;比如脂肪乳等“营养药”,因为给药量很大,不可能通过肌内注射实现,补液也是如此;还有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C,刺激性也较大,会腐蚀肌肉,一般会采用静脉注射。
第三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比如对于昏迷的病人,无法口服药品,因此只能采用静脉注射。▲
速度 心脏病人别超60滴/分
一瓶药输上两三个小时,考验着很多人的耐性。因此,有些人索性学着护士转动输液管的拨轮,自己加快输液的速度。不少人认为输液速度快慢无所谓,快几滴慢几滴没什么关系,只要把药滴进去就行,同样的药,本来需要2小时,现在可能只用1个半小时。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 http://www.100md.com
静脉输液的速度要由患者年龄、病情和药物来决定。“一般来说,成人输液速度为每分钟60—80滴,心脏病患者一般在60滴以下。”刘靖说,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尽量不要打点滴,以免加重心肺负担,非用不可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量小、滴注速度慢的原则。老年人和儿童心肾功能差,也要慢速滴注,否则会因短期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导致心力衰竭。
另外,不同的药物滴入的速度也不一样,比如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血压药物的滴入速度要慢。根据病情和药物不同,有时候则需要“快速”输液。治疗高颅压时滴入速度应快,如250毫升20%的甘露醇要在半小时内滴注完毕,才能起到降低颅压的作用;治疗脑血栓常用的脉通,如果滴入过快,则会令心脏负担过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再比如对于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由于脱水严重而出现休克的病人,滴入速度要快,如有必要甚至可以采取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容量而促使病情好转。还有一些药物,比如阿莫西林或头孢类,最好在药物配好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输完,这样效果最好。“此外,输液开始时,也要留意,如果自觉输液速度太快导致心脏不适,应当及时提醒护士调整。”刘靖说。▲
, http://www.100md.com
地点 别轻易在家输液
天冷及换季时,都是发烧感冒的高峰期,大医院的输液室,往往挤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如果是常规疾病需要输液,直接去社区医院,或者在大医院开药,去社区医院输液即可。”张国强建议,毕竟大医院人多而杂,患者不能马上被安置,交叉感染几率大,且护士的照看也容易出现盲区。至于在家输液,张国强并不认同。“毕竟输液也属于有创治疗,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输液反应,比如过敏等。万一出现状况,家属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应急或抢救。”刘靖也表示,有些药物有迟发性的过敏反应,如果不方便去大医院,可以到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输液,最好不要在家擅自操作。
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如果只是常规输液,第一次或前几次应在医院里输,待观察确无过敏反应后,也可以请社区医务工作者上门输液。在医护人员到家之前,家属应用湿布擦拭桌椅家具,用拖把拖地。清洁完后开窗通风20-30分钟,使灰尘、细菌得到稀释,并通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起到杀菌的作用。陪护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输液期间家属若发现病人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如果有紧急情况要立即去医院。▲
, http://www.100md.com
注意 输完抗生素观察半小时
“输液是个体力活。”张国强说,“尤其在大医院,患者本来就身体虚弱,再加上人多拥挤,不可能人人都有床位,很多人只能坐着甚至蹲着,有些孩子只能靠父母抱着输液。”因此而虚脱、晕厥的也不在少数。输液前最好吃点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又好消化的东西。如果输液时间较长,比如需要3—4个小时,也可随身携带一些巧克力、饼干、饮料等。输液前最好去厕所排一下尿,这样可减少输液中的移动。
输液时,药液都是靠重力(地心引力)流入体内,所以点滴一般都是高高挂在点滴架上。若高度无法维持时(如有些小孩由家长抱着输液),常常会有“回血”现象,血液倒流至输液管内,会引起患者的恐慌。所以,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都要注意输液瓶的高度,即便是需要走动、上厕所,也一定要保证瓶子处于心脏以上的高度。移动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触碰针头、拉扯输液管等情况,否则都容易导致针头移位、刺破血管,因此局部皮下出血或水肿。输液后,一定要用棉签按压针眼足够的时间,一般人需要3—5分钟,老年人由于凝血功能差,需要6—10分钟。“对于有些药物,比如抗生素和降压药,输完后最好留院观察半小时,不要马上离开。”张国强提醒说。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或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壁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静脉感染,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现象,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叫做静脉炎。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热敷。方法是将上述药物把纱布或毛巾浸湿,盖在静脉炎出现的部位,然后盖上塑料布,再用多层温湿毛巾(大约60℃左右)保温。每隔5分钟将内层和外层都更换一次,每次20—30分钟,一日2次。▲,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胡楚青)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专家 孙忠实教授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 张国强教授
北京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刘 靖医生
编者的话:面对输液,人们一直都挺矛盾,有时觉得不打吊针病难好,不论大小病,哪怕只是个风寒感冒,也会要求医生为自己“来一针”;而有时又觉得“能吃药不打针,能肌注不静脉”。那么,到底哪些时候该输液,输液的时间、速度等又会对药效产生什么影响呢?本期我们邀请专家,为您制订一份详细的“输液全攻略”。
选择 输液是“下下选”
过完春节、正月十五又迎来降温,喜庆的节日里,人群熙熙攘攘的不仅是商场、餐馆,各家医院的输液室里,同样也是吊瓶林立的壮观景象。躺着的、坐着的、甚至站着蹲着的患者随处可见,国人的“输液”情结,此时显示得淋漓尽致。
, 百拇医药
据统计,在我国至少有一半的输液是不必要的。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是,能口服的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即口服药应该占到50%以上,肌肉注射占到30%—40%,输液占10%左右。但在有些医院,输液的比例甚至超过四成。
其实,被人们一直奉若神明的输液,有着不少弊端。第一是容易引起感染。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第二,输液更易引发不良反应。相比口服药和肌内注射,输液时药品不经过任何屏障直接进入血管,一旦过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因循环负荷过重造成肺水肿。第三,耗时费钱。输一次液,少则一小时,多则四五小时,显然比口服药和肌注浪费时间。而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 他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第四,盲目输液更容易增加整个人群的耐药性。
因此,输液不是“上上选”,而是“下下选”,在无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时,才应选择输液。具体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别。
, http://www.100md.com
第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急症、重症该输液就输液。比如说发烧,体温超过39℃甚至40℃,就应该选择输液,因腹泻、呕吐、出血等严重脱水或休克的患者,需要通过输液达到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等目的。
第二是根据药物性质,有些药不能肌内注射,所以只能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比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有些会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因此必须中心静脉给药;比如脂肪乳等“营养药”,因为给药量很大,不可能通过肌内注射实现,补液也是如此;还有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C,刺激性也较大,会腐蚀肌肉,一般会采用静脉注射。
第三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比如对于昏迷的病人,无法口服药品,因此只能采用静脉注射。▲
速度 心脏病人别超60滴/分
一瓶药输上两三个小时,考验着很多人的耐性。因此,有些人索性学着护士转动输液管的拨轮,自己加快输液的速度。不少人认为输液速度快慢无所谓,快几滴慢几滴没什么关系,只要把药滴进去就行,同样的药,本来需要2小时,现在可能只用1个半小时。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 http://www.100md.com
静脉输液的速度要由患者年龄、病情和药物来决定。“一般来说,成人输液速度为每分钟60—80滴,心脏病患者一般在60滴以下。”刘靖说,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尽量不要打点滴,以免加重心肺负担,非用不可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量小、滴注速度慢的原则。老年人和儿童心肾功能差,也要慢速滴注,否则会因短期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导致心力衰竭。
另外,不同的药物滴入的速度也不一样,比如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血压药物的滴入速度要慢。根据病情和药物不同,有时候则需要“快速”输液。治疗高颅压时滴入速度应快,如250毫升20%的甘露醇要在半小时内滴注完毕,才能起到降低颅压的作用;治疗脑血栓常用的脉通,如果滴入过快,则会令心脏负担过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再比如对于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由于脱水严重而出现休克的病人,滴入速度要快,如有必要甚至可以采取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容量而促使病情好转。还有一些药物,比如阿莫西林或头孢类,最好在药物配好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输完,这样效果最好。“此外,输液开始时,也要留意,如果自觉输液速度太快导致心脏不适,应当及时提醒护士调整。”刘靖说。▲
, http://www.100md.com
地点 别轻易在家输液
天冷及换季时,都是发烧感冒的高峰期,大医院的输液室,往往挤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如果是常规疾病需要输液,直接去社区医院,或者在大医院开药,去社区医院输液即可。”张国强建议,毕竟大医院人多而杂,患者不能马上被安置,交叉感染几率大,且护士的照看也容易出现盲区。至于在家输液,张国强并不认同。“毕竟输液也属于有创治疗,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输液反应,比如过敏等。万一出现状况,家属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应急或抢救。”刘靖也表示,有些药物有迟发性的过敏反应,如果不方便去大医院,可以到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输液,最好不要在家擅自操作。
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如果只是常规输液,第一次或前几次应在医院里输,待观察确无过敏反应后,也可以请社区医务工作者上门输液。在医护人员到家之前,家属应用湿布擦拭桌椅家具,用拖把拖地。清洁完后开窗通风20-30分钟,使灰尘、细菌得到稀释,并通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起到杀菌的作用。陪护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输液期间家属若发现病人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如果有紧急情况要立即去医院。▲
, http://www.100md.com
注意 输完抗生素观察半小时
“输液是个体力活。”张国强说,“尤其在大医院,患者本来就身体虚弱,再加上人多拥挤,不可能人人都有床位,很多人只能坐着甚至蹲着,有些孩子只能靠父母抱着输液。”因此而虚脱、晕厥的也不在少数。输液前最好吃点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又好消化的东西。如果输液时间较长,比如需要3—4个小时,也可随身携带一些巧克力、饼干、饮料等。输液前最好去厕所排一下尿,这样可减少输液中的移动。
输液时,药液都是靠重力(地心引力)流入体内,所以点滴一般都是高高挂在点滴架上。若高度无法维持时(如有些小孩由家长抱着输液),常常会有“回血”现象,血液倒流至输液管内,会引起患者的恐慌。所以,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都要注意输液瓶的高度,即便是需要走动、上厕所,也一定要保证瓶子处于心脏以上的高度。移动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触碰针头、拉扯输液管等情况,否则都容易导致针头移位、刺破血管,因此局部皮下出血或水肿。输液后,一定要用棉签按压针眼足够的时间,一般人需要3—5分钟,老年人由于凝血功能差,需要6—10分钟。“对于有些药物,比如抗生素和降压药,输完后最好留院观察半小时,不要马上离开。”张国强提醒说。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或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壁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静脉感染,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现象,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叫做静脉炎。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热敷。方法是将上述药物把纱布或毛巾浸湿,盖在静脉炎出现的部位,然后盖上塑料布,再用多层温湿毛巾(大约60℃左右)保温。每隔5分钟将内层和外层都更换一次,每次20—30分钟,一日2次。▲,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胡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