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经》辨证新说
编者按:《金匮玉函经》为东汉张仲景所撰,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历来从中医学的角度精研细讨、注释、集注者有千余家之多,这是对《伤寒论》研究的重大贡献。本文作者追溯了《金匮玉函经》的思维渊源、指导思想,以唯物辩证法的理念解读《金匮玉函经》,既跳出了六经辨证、六经传变的“圈子”,又与阴阳、脏象、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紧密结合,提出《金匮玉函经》之辨证新说。笔者读、学、用《伤寒论》50年,从开始当学徒起,就练读、记、背的硬工夫,对于其中难点一一存疑。直到现在始终循着仲师的系统思维,逐步在临床实践中边学边用,点滴积累,渐渐明了,将实践上升为理论。
现在要学好《金匮玉函经》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是课本问题,中医院校都是统编教材,并且改名为《伤寒学》,其内容相当繁杂,加入了现代研究,套用西医病名,已失去了经典原样;第二,明代赵开美复刻本《金匮玉函经》因年代久远,从竹简到传抄,加之从古至今社会的和人为的因素,其读本与张仲景所撰次、王叔和收集整理、林亿校刊的版本相比,可能面目全非;其三:《金匮玉函经》由于文词深奥难学难懂,还有所谓的疾病谱发生了根本变化,已成了选修课。用张仲景的话来说:痛夫!哀乎!
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中医学的观念、理论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易经》和《内经》对《金匮玉函经》来说有着相同的思维渊源。如《金匮玉函经》每篇篇首都以“辨××病形证治”开始,意在从辨入手,进行辨别、辨识、辩解,其内容具体到辨病、辨形、辨证,通过辨的手段,落实到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