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编号:11871511
重新审视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295期
    重新审视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长期以来,我们在中医药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临床诊疗等诸多领域,一直都把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因为中医的很多优势是通过中医特色体现出来的,因此特色是中医真正的生命力所在,保持中医特色就成为势所必然。

    所谓特色是指区别于参照物或参照对象的本质性特征,而中医学特色就是指区别于西医学而独有的理论体系、诊疗方法、管理模式等。这些特色是独有的,是相对于西医学而存在的,正是这些特色承载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医方法学、疗效学、卫生经济学、诊疗依从性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医特色与优势常常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中医特色与优势的表现

    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宏观调控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全身病变可以反映于局部,这是人体本身的整体观;中医学还认为人生存于自然界,包括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及地域环境的差异等都对人体健康和疾病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是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即“天人合一”。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因素和人文环境对人的健康和疾病关系极为密切,这是人与社会的整体性。因此,中医学从整体观出发,诊治疾病注重宏观调控,追求综合疗效;强调适应自然环境,主动改善自然条件,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要求适应社会,努力创造良好人文环境与和谐的氛围,以保持人的心理与身体健康。

    强调微观识病,重视具体调治

    中医以望、闻、问、切“四诊”为诊查疾病的主要手段,在这一诊查过程中要了解、观察和掌握不同疾病的每一细微变化,如对舌象的观察就要诊视舌体胖瘦、舌体形态、舌苔厚薄、颜色润燥与腐腻;对脉象要分辨脉体、脉率及部位深浅;小便要分清、浊、白、黄、赤等不同颜色;痰液要看稠、稀、黄、白或带脓血等不同状态;看面色要区分红润、 白、紫黯、萎黄等等。医生就是根据这些微观变化来对病症做出诊断,对病症性质、轻重、久暂、深浅、病位做出判定,从而确立相应的治法,选择不同功效的方药组合或采取针灸、手法等具体措施治疗。
, 百拇医药
    中医学历来强调从这些细微变化中,探求疾病规律,施以具体治法与方药,立法、组方、用药都是针对这些具体病变的,每一法都有具体作用,每一方都有实际功效,每一药都有各自真实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适应证候,如黄痰用川贝,白痰用浙贝;尿黄用竹叶,尿血用小蓟;便脓用白头翁,便血用地榆,便秘用大黄,腹泻用扁豆等等,均法有所对,药有所指。中医学真正的疗效学优势主要正是在强调微观识病,重视具体施治这一理念指导下取得的,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治法丰富多彩,方药灵活变通,几乎对疾病的所有细微病变都有明确针对,而这也正是现代西方医学所难以具备的。

    强调治未病,重视疾病预防

    中医学历来强调治未病,重视疾病预防。中医学提出了调精神情志、避惊恐喜怒、忌忧伤怒思、调饮食五味、慎起居、适劳逸、选择居住环境等主张,并进行药物预防和人工免疫。历代医家还在实践中创立了气功、导引、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中草药预防疾病等健身防病方法,为促进民众健康及预防医学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之后是有一定的转变规律的,一个好的医生要熟悉和掌握这些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转变和发展,促使其发生良性逆转。

    独特的诊疗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诊疗方法。

    辨证论治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的。因为“证”既反映局部病变,又反映全身状态,对证而立法组方进行的治疗对病因、病位等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因而最有可能获得较好的综合疗效。

    辨证论治的又一大优越性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的灵活性,按照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可以异病同治,也可以同病异治,可以极大地丰富临床治疗学的内容。

    鲜明的治法学特色
, 百拇医药
    中医鲜明的治法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总体原则、具体治法、外治手法等三个层面,总原则是方向指导,具体治法是目标针对,外治手法则是局部施治,这就使中医治疗既重视整体又兼顾局部,所取得的疗效就是多层次的。首先,中医治法学从总体上设立三大原则,即扶正与祛邪、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先后,以此三大原则统领具体治法的确立。其次,在总体治法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疾病和疾病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程度、不同表现、不同体质,不同环境等,再分别制定具体的治法。

    其三,在以上总的治法学原则的指导下,中医学还创立了许多具体的治疗手段,如手术、砭石、针灸、汤液、熨法、熏蒸、按摩、导引等,这些主要表现在技术层面上的治疗方法丰富而独特,真实而具体,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是中医学真正的瑰宝。

    独具特色的方药配伍

    中医疗效的取得不是单味中药药效相加的总和,而是通过中医组方的整体取效、相关奏效和中介调节的复杂机理而实现的,而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恰恰可以适应这一要求从而保证了临床疗效的获取。根据这一原则,按照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进行药物选择和配伍,使组方的治疗作用、协同作用、反佐作用都有充分的体现,保证中药复方真正达到增效、减毒、纠偏的效果及目的,实践证明这一原则是科学的。
, 百拇医药
    独特的疗效优势

    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基本诊疗方法,临床上是以证候作为治疗的针对目标的,中医学独特的疗效优势首先体现在改善和消除中医证候包括现代医学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方面。

    其次,中医治疗常常不仅仅追求某一指标的改善,而强调综合疗效。实践证明,中医疗效的体现往往是整体的、综合的,有时还表现为双重或多重疗效,在治疗某一环节的同时,其他环节也会相应得到改善。

    中医的疗效优势还有赖中医方药的众多具体的作用功效,如止咳、止呕、止痒、止痛、止血、平喘、化痰、消肿、消食、化积、利水、退黄、安神、开窍等等,这些效能是通过中药药性的四气五味和作用功效来得以实现的,丰富多彩的治法与方药配伍保证了这些效能的发挥,大大丰富了临床治疗学内容,许多作用功效是西医学所不具有和难能替代的。

    丰富的药物资源
, 百拇医药
    据全国中药资源统计,我国中药资源有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有11146种,药用动物有1581种。全国民间草药约7000种,占60%;民族药约4000种,占30%;商品中药材约1200种,占10%。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丰富的药物资源是中医药的主要优势之一,为新剂型研究、中药提取物制剂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制都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国中药的作用领域必将日益扩大,为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系统科学的养生学理论与方法

    养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这个大宝库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养生保健内容,其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形式多样的养生方法,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挥过巨大作用,至今仍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受到我国和世界人民的重视,日本人富田道夫称中医学为“养生医学”,可谓中肯之言。
, 百拇医药
    除以上优势之外,在大部分情况下对大部分疾病而言,中医药治疗相对价廉,具有一定的经济学优势,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和贫困患者更为适宜,他们因此可以坚持较为长期的治疗。同时,中医药治疗方法如汤剂、中成药及针灸、推拿等相对简便易行,对某些疾病疗效较为确切,更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绝大部分患者都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保证了治疗的正常进行,从而较易达到治疗目的。

    理性看待中医特色与优势

    如上所述,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这些特色与优势是在中医学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较好地反映了中医学自身的规律,是中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我们理应很好地继承下来,并使之发扬光大。在强调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与优势时,我们必须端正认识,理性审视。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特色与优势本不是同一个概念,只有具有优势的特色,才能长久保持下来,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对那些既具有鲜明特色,又具有明显优势的理论与方法,应当将之很好地继承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从而使这些特色的优势不断得到强化,使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百拇医药
    其次,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都是相对的,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这些特色和优势正在接受巨大的挑战,某些特色可能会发生淡化,如中医历来以简便廉验见长,但是中药煎服的应用方法对广大的学生和打工一族而言就失去了简便优势,这些人能接受煎服方法的少之又少;再如面对现代医学疾病这一新的治疗目标,辨证论治而表现出的直观笼统性、主观随意性及某些疾病的无证可辨的局限与不足更为突出等,这些都使我们认识到,中医学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完善与补充,才能使其特色与优势长盛不衰。

    对于中医特色与优势,我们一定要用理性眼光审视,准确把握,要使特色强化,使优势更优,真正让这些特色与优势为中医学术发展、为我国医学科学的进步和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尹常健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百拇医药
    也说中医特色

    尹常健先生发表文章“重新审视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4月2日)。文章说:“所谓特色是指区别于参照物或参照对象的本质性特征,而中医学特色就是指区别于西医学而独有的理论体系、诊疗方法、管理模式等。这些特色是独有的,是相对于西医学而存在的,”如此说来,中医的参照物——西医出现之前,中医的特色及其“理论体系”并不存在。此论笔者不敢苟同。尹先生在该文后半部又说“这些特色与优势是在中医学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管此论与前论是否矛盾,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该文列举中医的八大“特色”绝大多数与西医共有,比如说,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宏观调控”,西医也没有忽视。例如,西医做骨癌手术后防止转移成肺癌,服用雷米封时服用维生素B6,以防伤肝。中医“望闻问切”,“强调微观识病”,除切脉之外,中西医都有。文章说“中医鲜明的治法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总体原则、具体治法、外治手法等三个层面,……其次,在总体治法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疾病和疾病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程度、不同表现、不同体质,不同环境等,再分别制定具体的治法。”这里很难看出此“特色”与西医有何区别。至于说中医“强调治未病,重视疾病预防”,西医何尝不是如此,强大的疾病防控体系就是证明。作者列举的“特色”中有用药配伍的“君臣佐使”,西医用药也多用复方,配伍也有主次之分,不过不叫“君臣佐使”罢了。《本草纲目》载药数1892种,中医常用的数百种。百多年来,正式使用过的西药有多少?不比尹先生列举的“我国中药资源有12807种”少多少。作者将“丰富的药物资源”也列入特色之一,过于牵强。
, 百拇医药
    应当指出,“有是病用是药”是西医的定法之一,而尹先生却把它列入中医的“特色”。文章说:“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基本诊疗方法,临床上是以证候作为治疗的针对目标的,中医学独特的疗效优势首先体现在改善和消除中医证候包括现代医学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方面。”并具体地指出:“每一药都有各自真实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适应证候,如黄痰用川贝,白痰用浙贝;尿黄用竹叶,尿血用小蓟;便脓用白头翁,便血用地榆,便秘用大黄,腹泻用扁豆等等,均法有所对,药有所指。”此治病理念是西医,不是中医。中医治病,本质上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在调节的过程中使某些疾病痊愈,急则治其标,不过是权宜之计,重在治本。比如,曾治疗一例癫痫患者,该患者发作后必呕吐。不能见呕止呕,反而是用瓜蹄散、三圣散催吐,吐出老痰方愈;妇科气滞血瘀引发的漏下,不疏理气机,而是“以证候作为治疗的针对目标”,单纯“止血”,必然加剧阴阳失衡,他病丛生;比如大黄、厚朴、枳实三味药,5:3:3配比,泄热通便;3:5:3配比,消胀除满;4:4:3配比,开胸泄饮。

    该文列举中医的八大“特色”绝大多数与西医共有,将西医“有是病用是药”的“特色”也强加给中医,而中医脉诊只字未提,令人匪夷所思。尹先生列举的“特色”是中医的表象。要振兴中医,必须正视中医的“实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四气五味、升降归经等中医基础理念,才是中医的根本,才是尹先生说的“本质性特征”。《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舍此,尹先生列举的“中医特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据此,不仅中医特色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西医的特色也可以为中医所用并发挥其优势。许多西药经过分析研究和实践,辨四气五味、别升降归经,就可以纳入中药系列使用,一些被禁用、废止的西药还有可能被中医启用。当然,这需要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长期艰苦认真的努力。比如,有许多西药是有机或无机化合物,而以无机化合物入中药者不在少数,例如石膏、胆矾、朱砂等;乳香、没药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国,和西药一样是舶来品,也早已纳入中药系列使用。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医事是中医,不在于是否使用现代诊疗设备还是测血糖、量血压;以西医理论为指导的医事是西医,不在于是否举手切脉或处方中是否有中药。尹先生列举的“中医特色”是表象,以何理论指导医事才是实质。脱离中医的基础理念,中医优势无从谈起。 (封志强 河北石家庄市)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