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诊断 > 舌诊
编号:12536989
什么是舌诊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国医在线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变化诊察疾病的方法。属望诊范畴。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征象,称为舌象。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地判断正气盛衰,分辨病位深浅,区别病邪性质,推测病情进退,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之一。

    舌的形态结构 舌附着于口腔底、下颌骨和舌骨,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有感受味觉、调节声音、搅拌食物、协助吞咽等功能。舌很软,形状及大小可以变化,在安静时舌扁平而长。舌分为舌体及舌根两部分,其间有一条人字形界沟。舌体的上面称为舌背(又称舌面),下面称为舌底,两侧叫舌边,前端叫舌尖。舌背黏膜层薄而透明,黏膜上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总称为舌乳头),后两者内有味蕾可感受味道。丝状乳头上皮浅层细胞轻度角化,故凡有其覆盖的舌面均呈微白色。丝状乳头有轻微而持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故在病变时可增长如毛发状。菌状乳头位于舌边、舌尖,分散在丝状乳头之间,可用肉眼识别,透过上皮隐约可见其固有膜内的毛细血管,使菌状乳头在活体表面呈红色。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很丰富,可灵敏反映机体变化。

, http://www.100md.com     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胖瘦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干湿适中,不黏不腻。肉眼观察,正常舌象为薄白苔、淡红舌。正常薄白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咀嚼吞咽动作及饮食、唾液冲洗,可使丝状乳头间的物质及角化上皮脱落清除,而仅留一层薄白舌苔。淡红舌的形成,与舌乳头内良好的微循环状态有关,其中菌状乳头内微血管较丝状乳头丰富,故淡红舌的形成与菌状乳头数量的关系尤为密切。健康青少年舌尖部菌状乳头占乳头总数的70%,丝状乳头占30%,而老年人舌尖部菌状乳头减少,仅占45%,故老年人淡红舌比例大大低于青少年。由于舌肌的红色尚须通过一层白色半透明角化的黏膜层透出,因此当肉眼观察时便呈现淡红色舌质。

    舌与脏腑的关系 人体五脏六腑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与舌有联系。如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舌根),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阳经筋的分支结于舌本,手少阳经筋入系舌本,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阳明等。舌通过经脉、经筋、经别与心、肝、脾、肾、胃、膀胱、三焦各脏腑有着直接联系。而肺、胆、大肠、小肠等,通过经络的间接联系与舌相通。五脏六腑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与舌相连,其精气上荣于舌。因此,脏腑的病变影响精气的变化,同时也反映至舌象上来。在脏腑中,心、脾、胃、肾与舌的关系尤为密切。舌为心之苗窍,心气直接通于舌。心主血脉,主神志,血脉虚则舌质淡,血热盛则舌质深红,神志不清则语言声音失常,舌卷缩。舌苔为胃气熏蒸所生,舌苔的变化直接受脾胃功能变化的影响。肾主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归藏于肾。肾之经脉上挟舌本而通舌下,舌下金津、玉液两穴为津液上泛于口的孔道,而直接影响舌体的润燥、荣枯。因此,肾水的盛衰,甚至全身精气的变化也反映于舌。所以五脏六腑的变化均可从舌象察知。
, 百拇医药
    根据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在临床上,将舌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部分,而分别与各脏腑相配。因心肺居上,舌尖候心和肺;脾胃居中,舌中候脾胃;肝胆之脉布于两胁,所以舌的两边候肝胆;肾居下焦,舌根候肾的变化(见图)。

    临床意义观察舌象的变化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判断正气盛衰。辨舌质可知气血盛衰,辨舌苔可知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亏,舌苔薄白而润为脾胃功能正常,舌苔光剥甚而无苔,则为脾胃功能衰败,或阴津枯竭。②分辨病位深浅。无论外感病,还是内伤病,观察舌苔的厚薄和分布,可以了解病位的深浅和病变之所在。如舌苔薄多为疾病初起,病位在表;舌苔厚则病邪入里,病位较深;舌苔分布于舌中,病变在脾胃;舌苔分布于舌边,则病变在肝胆。在热病过程中,舌质的颜色可反映病位深浅,卫分、气分病证舌质颜色不绛,病入营分、血分则舌质绛紫。③区分病邪性质。病邪性质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舌象变化。如白苔主寒邪,黄苔主热邪,腐腻苔多为食积、痰浊所致,黄厚腻苔为湿热,舌歪为风邪所引起,舌有瘀点或舌质青紫,则属瘀血证。④推断病情进退。舌苔的颜色(苔色)和质地(苔质),往往随邪正消长和病情进退呈相应的动态变化。如舌苔由白转黄,又进一步变灰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病情正在发展;舌苔由润转燥,为热邪渐盛而津液渐伤;舌苔由厚变薄、由燥转润,是病邪渐退、津液复生的表现,病情即将好转。
, http://www.100md.com
    基本内容 舌诊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望舌质包括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见舌质)。望舌苔包括望苔色,即舌苔的色泽,主病的苔色有白苔、黄苔、灰黑苔等;望苔质,即舌苔的形状与质地,包括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偏全、剥落、消长、真假等(见舌苔)。

    舌质与舌苔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统一的。舌质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可知正气的盛衰;舌苔反映病邪性质和病位深浅,可知邪气的消长。气分病察舌苔,血分病观舌质。淡白舌主虚寒,红舌主热证,青紫舌润者为寒,燥者为热;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黑苔润者为寒,燥者为热。在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的同时,还应注意二者的相互关系,将舌质、舌苔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全面认识病变。如舌红苔黄而干,是内有实热的舌象;舌淡苔白而润,则为虚寒病证的变化。有时舌质和舌苔变化不一致,如红绛舌温邪入营,兼见白苔而干,表示燥热伤津,兼见滑腻白苔表示气分有湿,或为内伤病阴虚火旺而又有痰湿。因此,舌诊需结合临床实际具体分析。另外,还应结合其他诊病方法以作出正确判断。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