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缅怀学习
编号:11871204
精诚之道 斯翁唯馨 ——怀念我的老师岑泽波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302期
    精诚之道 斯翁唯馨 ——怀念我的老师岑泽波

    岑泽波(1936~2009),广东佛山南海九江人。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曾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广州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是广州中医学院教授,198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被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1983-1998年任广东省政协常委,1993-1998年任广东省政府参事。

    有的人虽然走了很久,却依然常常入梦来;有的人虽是寿终正寝,却还是让人觉得太匆匆;有的人虽是悄然离去,却陡然会天地动容、闻者同泣。我的老师岑泽波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年前我惊闻噩耗时,老师已经走了多日,但我仍遥望南天,良久无言,默极而泣,及至呜咽失声。

    岑泽波老师是一名饮誉海内外的中医名家、骨伤科泰斗、著名中医教育家,但如果因此认为他无非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对我而言无非授业解惑之恩而已,那又错了。
, http://www.100md.com
    诚然,老师医术医德之影响及授业解惑之恩泽让我永难忘怀,但令我肃然起敬的却远不止这些。老师可以说是我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影响者。老师对我提及最多的是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大医精诚”四个字也是他常常书以赠人的名句。而在教学、医疗、生活中,老师可以说是《大医精诚》的矢志追随者,“思邈精神”的忠实实践者。

    有几件很小的事情,足以见证这个说法,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老师出生于广东南海九江镇的一个中医世家,家教素严,家风崇德。他自幼勤学,继承家传而从医,继承的第一遗产便是医德。在日常生活中,他能随时吟诵《大医精诚》章句,最爱讲“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老师是这样谨记,也是这样笃行的。从医50载,他遍访穷乡僻壤,坚持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常年坚持带队下乡巡回医疗,送医送药上门;开门问诊,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从来“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记得一次,我的一个中学老师托我介绍找老师看病,老师竟自报电话,称“不须熟人介绍,随时径来问诊,免得耽误时机”。此寥寥十八字,说时轻松,其“皆如至亲之想”之深厚内涵,却使我嘘唏不已,感怀至深。
, 百拇医药
    老师的才学是让我最为叹服的。老师经常谆谆教导的是“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而他自己,则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典范。有一次,一个股骨头坏死的病人来诊,这是一个红斑狼疮晚期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本来已是棘手之至,更为棘手的是,病人由于患病日久,产生久病综合征,自己看了太多资料,臆想出很多病理来。老师并不因此而不耐烦,他微笑着一一解答病者的问题,认真处方施医。谈到兴致处,老师为有效说服病人,竟让病人家属到书房的某个书架第几层拿出第几本书翻到第几页来印证刚才的论断,结果分毫不差,病人和家属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治好了病人的久病综合征,改变了其臆想的习惯,不久就大为好转了。

    老师是我见过医家中的高尚者、儒雅人。工作、教学、施医之余,他爱好广泛,涉猎甚广,情趣高雅,造诣颇深。最让我叹服的是他在书画上的造诣。在画画上,老师创作的作品倒是不多见,但每每能在点划走笔之间让你领略他的功底。骨伤科课程经常要用到人体骨骼解剖图,别的老师总是大捆小捆搬来大堆挂图,而老师一支粉笔,能精妙地在黑板上画出所有图示,发挥到妙处,他能一笔画出一根骨头、一个解剖部位,博得满堂叫绝。在书法上,他坚持临池不辍,师北魏碑,参汉隶帖,参差中自成一体,读来行云流水中可闻金石铿锵之声,立意高古,韵蕴深长,绝非“业余”之辈。读老师书法,我常常浮想联翩,神游书外,在字里行间捕捉老师处世大道,在笔画毫端领略老师儒雅大方,在翰墨神韵润化老师意境风范。
, http://www.100md.com
    怀念老师,品味老师的德才情趣,我突想起一种树的形象。在广东,因自然灾害频发,树木多匍地团生,少有北国的参天巨株,唯有木棉,独具峻挺,拔地十数丈,集白杨之挺拔、雪松之舒展、杜鹃之烂漫兼容一身,一如老师恬静之中的豪迈、细腻之中的大气、朴实之中的睿智、矜持之中的爽快。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来的终须来,去的终须去,木棉花的这般告别,想必是世间最无私的选择。最先奉献灿烂,最先悄然放弃,最敢于创新,也最敢于淘汰自己,不留下一丝颓象,把枝头风光留给春芽,把一树养分留给新绿,贡献的是自己最美的一刻。这已不仅是草木的禀性,这是天地间永恒的精神,亘古不变的正气! (郑雁雄)

    

    岑泽波——女儿眼里的慈父
, 百拇医药
    岑泽波,1936年出生于香港,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曾任广州中医学院骨伤科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广州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广东省分会会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府参事等。1993年被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2009年4月11日,在香港家中不幸去世。

    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快一年了。去年的4月10日晚上,当我在佛罗里达医院整理完案头文件,准备回家的时候,爸爸的学生从香港中文大学打来电话,告诉我爸爸不幸去世的消息。当时,仿佛五雷轰顶,我的心在破裂。人生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心碎的滋味。

    父亲1936年出生于香港。在日军入侵香港时,他与父母移居广东省南海县九江镇我爷爷的祖居。在那里,父亲开始读古文、学中医,为日后走上医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母亲在华南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工作,刚出生的我由父亲一手带大。“文革”把那些经验丰富的中老年医生和教授都“送去”乡下“接受再教育”,刚从中医学院毕业不久的父亲顶起大梁,为了患者日夜操劳,非常忙碌。他在忙碌的门诊、病房工作以及手术之余,每天晚上,都会走10分钟来到幼儿园,从门缝下塞个小纸条,让幼儿园的值班阿姨在次日早上交给我。
, 百拇医药
    父亲丰富的哲学和人文知识让我受益良多,至今,我在美国医学事业上能够有所成就,和父亲对我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父亲的观察力很强,每次乘坐我驾驶的车子时,都会指点一下我一些疏于注意的现象,有时他也会努力地去练习一些路名的准确英语发音。他看了我做的心脏导管手术后,马上翻看心脏方面的专业书籍,将他学会的知识,用示意图画出来,再加上中文注解。我在一些讲座上用的图稿,都由父亲亲手绘制。为方便向说中文的患者讲解,他还专门制作了有中文注释的心血管解剖图。两年前,我制作的中文心脏保健DVD,就采用了父亲的手绘作品。我原还打算待父亲完全从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后,和他在美国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多做些医学保健讲座。

    过去的一年里,对父亲的依依不舍,我流了很多很多的泪。但是,假如这些伤感和心碎,是过去的四十年这样优秀的父亲、良师、益友对我疼爱的痕迹丝缕,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

    父亲,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瀑啸)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