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名家康朗香的成才之路
一个深秋的早晨,记者走进州傣医院的傣医门诊室,只见一位个子矮小的老“摩雅”正在为患者看病,他就是医术精湛的康朗香。康朗香得知记者来访非常高兴。看病一结束,他就一边忙着把从事傣医药获奖的一大摞证书搬出来给记者看,一边像竹筒倒豆子那样,谈起了他的从医生涯。
康朗香工作踏实,受人尊敬
1938年,康朗香出生在景洪市嘎洒镇曼景罕的傣族寨子里。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傣医,康朗香孩童时就开始接触傣族医药。平时,父亲教他认识一些常见的傣药,并且经常带他上山采药。天长日久,康朗香从父亲那里学到许多采药治病的方法。10岁时,按照傣族传统习俗,他出家到寺庙当了和尚,此间,康朗香学习傣族文字和贝叶经,贝叶经书上记载的治病方法、药方更加丰富了他的医学知识。20岁时,康朗香升为佛爷,同年还俗,后随父兄在民间行医,到森林、山间、田野采药、识药。他继承和发扬祖传医药秘术,依据收集到的经验单方、秘方,能自制傣药,熟练应用傣医理论诊治临床常见、多发病,在本地有很高的知名度。1967年开始,康朗香成了曼景罕村的赤脚医生。1969年,他参加了乡合作医疗工作队,远乡近邻的乡亲们常来找他看病。1984年,康朗香终于如愿成为了州傣医医院(当时为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的一员,他还参与了很多傣药的研究开发如:雅朋勒、雅叫哈顿、雅叫帕中补等,他的傣医医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http://www.100md.com
康朗香从医近50年来,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向其他民间傣医学习,他共识各种傣药2000余味,收集单秘方近2000多个。他还不断总结、研制出新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医术不断提高,从而自成一派。他最拿手的是治疗各种风湿、内妇儿科、乳腺病和皮肤科、骨伤科等疾病,康朗香工作踏实、为人温和可亲、医德高尚,深受同事、晚辈及患者的尊敬,他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培养更多的傣医人才作出了贡献。1988年3月,康朗香获傣医士资格;1996年11月,获傣医主治医师资格;1991年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1996年至2001年,康朗香担任全省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他还担任过全州第八届政协委员,提出过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如今,康朗香已退休,又被州傣医药返聘到门诊部坐诊,每天都有近20多个人找他看病,有时患者多达每天40个。老“摩雅”唯一的遗憾是三个儿子没有能够继承他的医术,欣慰的是孙女玉应香如今从州卫校傣医(二)班毕业,留在爷爷身边学习传统的傣医药,了却了他将傣医术传于后人的心愿。
, 百拇医药
当康朗香谈起2002年,他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民间医药学习交流时的事,不禁激动得眉飞色舞,他第一次去到了祖国的首都,去到了万里长城。在3个月的学习期间,他3次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这是他心中最难忘的记忆。
名老傣医康朗香的成才之路
名老傣医康朗香于1939年4月出生在一个世医之家,其父为景洪嘎洒乡德高望重的老傣医,行医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康朗香自幼受家庭的熏陶,酷爱傣医药学,1949年2月在嘎洒乡曼湾村佛寺当小和尚,学习傣文基础文化知识,1959年5月在嘎洒曼景罕佛寺当佛节,同时先后拜过三位老傣医为师,博采众长、勤勉刻苦、尊师为父,尽得真传。1964年4月还俗后称康朗(傣族医生),在曼景罕当村医(赤脚医生),一边行医一边在父亲的传授下通读傣医经典著作《嘎牙山哈雅》、《嘎比迪沙迪巴尼》、《档哈雅囡》、《档哈雅龙》等傣医药书籍,虚心好学,四处求教,博采众议,丰富行医实践经验。1969年1月到嘎洒曼景罕村乡合作医疗任乡村医生,在看病诊疗上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为中心”,广泛收集傣族民间单方、验方、秘方和传统经方运用于临床,认真细致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患者欢迎。1984年3月调到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州傣医医院)工作,与老傣医康朗腊、岩吨、岩单等互相交流学习,总结经验,编写《康朗香档哈雅》,收载传统经方120方,单验秘方100个,熟练应用傣医药学知识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一些疑难杂病有较深造诣,擅长治疗风湿病、慢性胃肠炎、高血压病、中风偏瘫、结石病、带状疱疹、急慢性肾炎、胆汁病等,治疗方法不拘一格,治风湿在内服基础上配合特色睡药、熏蒸、包药、擦药、洗药、泡药、口功吹气等分疗法,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和信赖。
由于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在傣医临床、科研及教学方面贡献突出,2008年云南省卫生厅、人事厅、教育厅批准为第二批名傣医带徒指导老师,配带徒弟2人,希望能为傣医药的传承研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http://www.100md.com
康朗香工作踏实,受人尊敬
1938年,康朗香出生在景洪市嘎洒镇曼景罕的傣族寨子里。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傣医,康朗香孩童时就开始接触傣族医药。平时,父亲教他认识一些常见的傣药,并且经常带他上山采药。天长日久,康朗香从父亲那里学到许多采药治病的方法。10岁时,按照傣族传统习俗,他出家到寺庙当了和尚,此间,康朗香学习傣族文字和贝叶经,贝叶经书上记载的治病方法、药方更加丰富了他的医学知识。20岁时,康朗香升为佛爷,同年还俗,后随父兄在民间行医,到森林、山间、田野采药、识药。他继承和发扬祖传医药秘术,依据收集到的经验单方、秘方,能自制傣药,熟练应用傣医理论诊治临床常见、多发病,在本地有很高的知名度。1967年开始,康朗香成了曼景罕村的赤脚医生。1969年,他参加了乡合作医疗工作队,远乡近邻的乡亲们常来找他看病。1984年,康朗香终于如愿成为了州傣医医院(当时为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的一员,他还参与了很多傣药的研究开发如:雅朋勒、雅叫哈顿、雅叫帕中补等,他的傣医医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http://www.100md.com
康朗香从医近50年来,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向其他民间傣医学习,他共识各种傣药2000余味,收集单秘方近2000多个。他还不断总结、研制出新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医术不断提高,从而自成一派。他最拿手的是治疗各种风湿、内妇儿科、乳腺病和皮肤科、骨伤科等疾病,康朗香工作踏实、为人温和可亲、医德高尚,深受同事、晚辈及患者的尊敬,他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培养更多的傣医人才作出了贡献。1988年3月,康朗香获傣医士资格;1996年11月,获傣医主治医师资格;1991年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1996年至2001年,康朗香担任全省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他还担任过全州第八届政协委员,提出过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如今,康朗香已退休,又被州傣医药返聘到门诊部坐诊,每天都有近20多个人找他看病,有时患者多达每天40个。老“摩雅”唯一的遗憾是三个儿子没有能够继承他的医术,欣慰的是孙女玉应香如今从州卫校傣医(二)班毕业,留在爷爷身边学习传统的傣医药,了却了他将傣医术传于后人的心愿。
, 百拇医药
当康朗香谈起2002年,他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民间医药学习交流时的事,不禁激动得眉飞色舞,他第一次去到了祖国的首都,去到了万里长城。在3个月的学习期间,他3次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这是他心中最难忘的记忆。
名老傣医康朗香的成才之路
名老傣医康朗香于1939年4月出生在一个世医之家,其父为景洪嘎洒乡德高望重的老傣医,行医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康朗香自幼受家庭的熏陶,酷爱傣医药学,1949年2月在嘎洒乡曼湾村佛寺当小和尚,学习傣文基础文化知识,1959年5月在嘎洒曼景罕佛寺当佛节,同时先后拜过三位老傣医为师,博采众长、勤勉刻苦、尊师为父,尽得真传。1964年4月还俗后称康朗(傣族医生),在曼景罕当村医(赤脚医生),一边行医一边在父亲的传授下通读傣医经典著作《嘎牙山哈雅》、《嘎比迪沙迪巴尼》、《档哈雅囡》、《档哈雅龙》等傣医药书籍,虚心好学,四处求教,博采众议,丰富行医实践经验。1969年1月到嘎洒曼景罕村乡合作医疗任乡村医生,在看病诊疗上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为中心”,广泛收集傣族民间单方、验方、秘方和传统经方运用于临床,认真细致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患者欢迎。1984年3月调到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州傣医医院)工作,与老傣医康朗腊、岩吨、岩单等互相交流学习,总结经验,编写《康朗香档哈雅》,收载传统经方120方,单验秘方100个,熟练应用傣医药学知识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一些疑难杂病有较深造诣,擅长治疗风湿病、慢性胃肠炎、高血压病、中风偏瘫、结石病、带状疱疹、急慢性肾炎、胆汁病等,治疗方法不拘一格,治风湿在内服基础上配合特色睡药、熏蒸、包药、擦药、洗药、泡药、口功吹气等分疗法,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和信赖。
由于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在傣医临床、科研及教学方面贡献突出,2008年云南省卫生厅、人事厅、教育厅批准为第二批名傣医带徒指导老师,配带徒弟2人,希望能为傣医药的传承研究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