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傣族 > 傣医药
编号:12534043
傣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0日 国医在线
傣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傣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傣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分为“短”(音为duang,四声)、“访聋”、“探”、“赶”四法。

    经过长期实践,傣医药不仅在理论上不断发展,在诊断与治疗疾病方面也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傣医药诊断疾病的方法有问诊、望诊和摸诊三种。其内容相似于汉族中医药学之望、问、切诊,但理论上有所差异。

    “短”,即望珍,望患者的神、色、形态。包括观察的各种声音,如呼吸声、肠鸣声、咳声、哭声、笑声以及用鼻子嗅患者体味、汗味、口气息等各种气味。

    “探”,即问诊,重点询问发病时间、季节、自感症状、嗜好、家庭病史、患者病史,居住环境等。傣医认为在四诊中,问诊极为重要。

    “赶”,即摸诊,包括摸脉和摸体表一些特殊部位。傣医摸脉与中医不同,所摸之脉有额倒脉(即太阳穴上侧一公分处的动脉)、寸口脉(即手腕部脉)、下肢足背脉等。额侧脉哪侧跳动得快而有力,病在哪侧。寸脉快而是有力,多为热病;缓而有力,多为外感风寒湿邪;无力且慢者,多为火不足,水过盛;时断时续似无者,多系病在心胸、脾脏;脉来滞涩不爽,为血道不通,气血不畅。足背脉多用于辨别下肢病变。
, http://www.100md.com
    摸体表的部位,主要有前额、鼻、耳、四肢末端、腹及疼痛部位。额烫有汗为火过盛;汗盛而额冷为火衰败;鼻尖发凉不体弱;冒汗呼气有热感者带风邪热病;耳发红为火过盛,水不足;四肢末端凉为火不足;腹部烫手为内有积热;凉冷则火不足。

    在四诊中,以望、闻、问三诊为主,摸诊作为参考。

    其具体方法分别简述于下:

    望诊:医者用肉眼观察病人的体态、精神、气色和全身各体表部位有无异常的变化,借以了解病情,测知体内四塔的变化。例如正常人的眉毛应分别顺两边倒的,如果眉毛不经外力而自行竖起,说明患者体内有寄生虫。若见患者口流唾涎、烦躁欲呕,则确诊的可能性更大;如见颜面赤红,为火偏盛之热症;如见肢体浮肿、面色滞暗或黄、行走困难,则为水偏盛之水肿症;舌红而干为热,舌淡白为不思饮食等等。望诊亦包括望手指,看左手大拇指可诊断肾、肝、心、肺等脏腑及妇科病症,看右手大拇指可诊断风湿之属寒属热。
, 百拇医药
    问诊:是对患者进行有目的之询问,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疾病的发生原因,发展经过及治疗情况,对疾病作出进一步的判断。这种方法是傣医诊断痛证或一般疾病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问诊中应注意了解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再围绕主证有目的地进一步询问有关情况,如病史、家庭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爱好、婚姻等情况,妇女则包括经、带、胎、产等内容,小儿则包括生长发育史,以便作为诊断时的参考依据。

    摸诊:是通过触摸患者肌肤的冷热,有无包块和其他异常情况,以帮助诊断(脉诊则较为少用)。例如摸鼻尖和耳尖。如果体表摸着发热、汗出,但鼻尖和耳尖发冷,说明体内有寒,仅体表有热。如果证见怕冷、发抖,但耳尖和鼻尖摸着发热,说明仅是体表发冷,而体内有热等等。

    总之,傣医药理论的望、问、摸三诊的诊病方法,各有其特点,对不同病症的诊察各有侧重。在临床运用时,必须三诊结合起来,把所得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才能找到真正的致病因素,有的放矢,合理投方用药,提高疗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