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壮族 > 壮医药
编号:12532893
壮医对病症名称的认识以及辨证辨病的基本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6日 国医在线
     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搜集到的壮医病症名称达数百种之多。其中不少病症名称具有浓厚的岭南地方民族特色。概括起来主要的痧、瘴、蛊、毒、风、湿6大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岭南致病因素是一种“恶气”,亦称毒气。乃由于岭南阳气多宣泄,冬不闭藏,致草水泉皆禀此“恶气”,“日受其毒,发而为病’’。因此临床上以毒命名的病名最为普遍。如痧毒、瘴毒、湿毒、风毒、蛊毒、寒毒、热毒、无名肿毒等等。大类下面又可分为许多更为具体的甚至十分形象的病症名称。如痧毒分为热痧、寒痧、蚂蝗痧、漂蛇痧、红毛痧、闷痧等;瘴毒分为青草瘴、黄茅瘴、冷瘴、热瘴、哑瘴、烟瘴、岚瘴、毒气瘴等;蛊毒又分为虫蛊、食蛊、水蛊、气蛊等。风毒包括的疾病更为广泛,有36种风和72种风之分。从马山县搜集壮医手抄本《此风三十六样烧图》就列举了冲风、肚痛风、急惊风、呕迷风、撒手风、鲫鱼风、马蹄风、慢惊风、天吊风、看地风、挽弓风、蛇风、夜啼风、鸟宿风、鹭鹚风、马王痧风、疳风、上吐下泻风等。

    毒病的命名,除了以上所述外,有些是根据毒气所依附的具体事物命名的,如蛇毒、药石毒等。
, 百拇医药
    壮医从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虽然许多病都会有些共同的症状,但每一种病都有一二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成为与其他病进行鉴别诊断的依据。这种特征性表现,在临床上相对固有而比较典型,并能在其他患者身上重复出现,是为主症。一般来说,主症与邪毒性质、病机病位有密切关系。每一种病,都有主症和兼症,从辨症而达到辨病,是对壮医临床医生的基本诊断要求。

    壮医也有“证”的概念。但认为只有两种,“证”——即阴证和阳证,或更具体地分为阴盛阳衰证和阳盛阴衰证。阴盛阳盛证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证是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全身状况的综合反映。每一种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患者身体都可能表现为阴证或者阳证,或经治疗后由阴证转为阳证,由阳证转为阴证。这是由于人体内的邪正斗争状态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在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有所差别的转变所致。

    壮医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病为主。辨病,是决定治疗原则和选方用药的主要依据;辨证,则是处方用药的重要参考。但从证的变化可以预测疾病的转归。由阴为阳、多为疾病逐渐好转的征象;由阳转阴,则提示疾病趋重和恶化,甚至预后不良。隆安县老壮医潘振香诊治体内癌瘤病,主要是从面部望诊中得知疾病由阴转阳或由阳转阴,以为预后的依据。因为壮医以辨病为主,所以多主张专病专药,就是证变化了,也不一定立即变更治疗原则和原来方药。

    对南宁、柳州地区的十几位经验较为丰富的壮医的实地调查表明,壮医看病,亦即辨症、辨病、辨证以及决定治疗原则和处方用药,是有一定的程序和规范的。以内科疾病为例:①首先从病人主诉和医生问诊所得资料来确定主要症状和典型症状,在此基础上判断属虚或者属邪毒致病。如属邪毒致病,则应进一步判明邪毒的种类和性质,作出病名和病性的诊断;②从目诊(含望诊)、闻诊、甲诊、腹诊、指诊、脉诊所得资料的分析中,对疾病作出病机和定位的诊断;③综观患者的全身状况,辨阴证阳证,对疾病作出轻重预后诊断;④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决定治疗原则和选定主要方药,以及辅助方药;⑤根据邪毒性质和病机病位,嘱以饮食宜忌和护理注意事项。,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