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885279
多发性息肉病要早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309期
     张先生的女儿8年前因结肠癌去世;现在他患结肠癌刚做完结肠全切除手术;如今儿子的结肠内上千枚息肉几乎遮盖了肠黏膜。医生说这些息肉是癌前病变,迟早会恶变为结肠癌……

    60多岁的张先生(化名)正在医院做结肠癌手术后的化疗。一个星期之前,张先生接受了全结肠切除手术,病理报告上显示,张先生结肠黏膜上,上千枚像蚕豆、黄豆、绿豆样大小的息肉几乎布满了结肠黏膜;结肠脾曲的位置还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恶变肿块。所幸的是,肿瘤还没有浸润到邻近器官。从发现结肠内长有息肉到发生癌变,已经有30年时间了。

    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女儿身上,然而她却没有那么幸运。10年前,21岁的女儿经常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的现象,到医院检查时已经是结肠癌了。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两年后癌症复发并转移到了邻近的卵巢,后因病情恶化不幸去世。如今儿子的肠镜及病理结果显示,结肠内有上千枚大小不等的腺瘤性息肉,还没有恶变。手术与否,儿子正处于犹豫之中。

    为何同一种疾病接连侵袭了这一家三口?

    河南省中医院肿瘤外科主任李宏杰主任医师说,张先生一家三口患的是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这种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双亲之一是患者,其子女再发风险为50%,男女机会均等;病情进展缓慢,恶病率高。资料显示,该病年龄小者13岁左右即可发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时间10年,恶变平均时间15年,40~45岁时恶变率最高。

    李宏杰说,由于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遗传率、恶变率均较高,因此应早防早治。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多发生在直肠、结肠、胃及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部位,癌变后可向邻近组织浸润。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便血,也可伴有贫血症状,但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不管是否有症状,有家族史者都要尽早监测:从13~15岁起至30岁,应每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30~60岁之间应间隔3~5年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有息肉,数目较少者,可在肠镜下行电灼治疗;数目较多,尤其是病理检查发现恶变者,手术切除是主要而可靠的治疗方法。本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最终将发生恶变,所以应争取早期手术。术后应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如发现新的息肉可进行电灼、微波等治疗。, http://www.100md.com(廉万营 河南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