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885171
雏凤清于老凤声 ——中华钩活术的创新与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312期
     编者按:中华钩活术1986年萌芽,经过魏玉锁10年的潜心研究,于1996年临床应用,至2009年底已为9993例颈腰椎骨关节病患者解除病痛。卓越的临床效果,使钩活术迅猛发展……

    由一位基层中医创立的中华钩活术,在实践中萌芽,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推广,在中医针灸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底蕴深厚的指导理论、特色鲜明的临床技法和实践验证的显著疗效,激荡起创新发展的时代浪花,展示出绵延不绝的发展活力。

    回顾中华钩活术的发展历程,勾勒其从稚嫩到成熟,从悄然萌芽、鲜为人知到跻身全国中医适宜技术之林的路线图,贯穿其间的是挖掘传统中医智慧的求索,是吸纳现代科技成果的果敢,是救死扶伤、济世活人的精诚大道。

    中华钩活术,浸润于数千年传统之源头活水,演绎着“疗效就是硬道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诗言: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此之谓也。

    1986年:钩活术萌芽

    1984年,钩活术创始人魏玉锁参加工作,从事临床。接触中老年人常见病颇多,诸如颈痛、肩痛、腰痛、腿痛、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间歇性跛行、遇冷加重、晨僵明显等,他以传统中医疗法——针灸、按摩、拔罐、热疗、电疗、中药内服、外敷、熏蒸等对症综合调理,或效或不效,引他深入探索。

    夜深人静时,他翻阅医书,反复思考,对上述病症,辨证属于风、寒、湿、热、瘀,阻滞经络,为痹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不通是关键。而用传统的毫针和灸法,通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要强通,他想到了古九针中的锋针放血,由锋针又想到了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师怀堂所长的锋勾针,开始在临床应用锋勾针治疗各种痹证。

    的确,表皮络脉的疼痛很快迎刃而解,但对深部粘连病灶(经脉的瘀阻)仍力不从心,深则锋勾针易变形,甚至担心拉断。在一次翻阅医学杂志时,他发现有一种新针具——小针刀,立即学习使用,果然针刀的铲切力度大,解除粘连充分,对解决肩关节、肘关节及膝关节疼痛的难题有明显的疗效。

    反复的治疗操作中,他突然有种奇想,锋勾针可刺、挑、割,硬度不够,对深部粘连病灶的治疗有一定困难。小针刀可切可铲,能直达深部病灶,但不能钩、挑。如能做一把能钩、能割、能挑又能针刺和放血的粗大针具,必然会增加疗效。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经反复琢磨思考,反复研究古九针、新九针,便有了初步的针具轮廓——有弧的弯针,在操作中既拉不直又拉不断,硬度和韧性适中的钩针。

    1986年,他利用金属材料简单制作初始的针具,巨钩针开始萌芽。

    1992年:巨钩针定型

    从1986年开始他使用新针具,在家犬、家兔身上反复试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7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