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病心”不再潜伏在办公室
文/宋海峰
富士康员工的“九连跳”、频发的残害幼儿园学生事件让人分外痛心,如此的自我放弃生命、漠视生命的背后是多么灰暗抑郁的心理啊!
更可怕的是在快速纷乱的城市生活,在巨大的职场、官场、生意场的压力下,很多人活得很不快乐,表面上很健康,实际上软健康情况很差,危机潜伏。
前一阵参加了一个企业家为主的活动,以心理倾诉为主题,在心理师的主持下,大家开始陆续敞开心扉,倾诉烦恼,场面让我非常惊讶:这些看起来都非常健康主流的成功人士,居然内心如此压抑灰暗。一位某国家部委的W处长说自己前两天甚至都想过要自杀,觉得工作、人生都没了意义,辞职信都写好了,被自杀的想法吓坏了,赶紧来寻求心理援助。
他做得很对。那次“心理聚会”后5天,我打电话给他,询问他的情况,他说,自己刚下班回家,今天很开心,还制订了新的工作计划,又重新找到了活力。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轻轻的转折,可能就决定了命运。祝福他,除掉了潜伏的心理危机。
选择结束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从来都是人类做出无数重大选择中的最后底线,透过这冰山一角,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让我们知道,当做出这个放弃自己生命和残害他人生命的决断之前,完全是可以进行心理救援干预的。
在这些问题像火山一样爆发之前的更早一些时间,在事件的最初形成期,如果主动进行心理咨询、预防和干预,让这些人的心里照进阳光,找到比放弃自己生命和残害他人生命更好的方式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定是一种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更加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问题是我们的文化和教育往往太强调谦虚和沉默是金了,太强调人的公共顺从性而忽略内心的激荡个性了。
记得伴随我的教育成长过程中,从小学到大学,班级里面总有个别同学不善言谈,极度腼腆,目光闪烁,好像也没有什么朋友,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我不知道多年后的今天他们是否开朗了很多。我曾经问过很多人,他们也说这种现象在他们的上学经历里普遍存在,后来参加工作,也总能够碰到这样性格孤僻的人。其实,在每一个年龄层和工作生活阶段,都有很多人因为心理问题走进了孤独、冷漠、偏激的环境中。
我们习惯于忽视这些身边人的存在,就像我们一直忽视他们一直有心理问题的存在一样。
一些自杀未遂和滥杀无辜的人事后也坦然承认,现实的生活令自己“极度失望”,过度的焦虑和不安情绪让自己对于未来早已厌倦,封闭自我,缺少与其他人的沟通,就希望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了百了,或者看到了他人的幸福生活而要宣泄不满报复社会。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人们的压力所导致的焦虑和紧迫感时时伴随,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任何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曾有类似的迟缓、疑虑和焦躁不安的表现,虽然惊得一身冷汗,好在每次我们都能够平稳过关,而心理素质脆弱或者本身就有心理健康问题而无法过关的人怎么办?连续多起发生这样的事件也许就是一个个典型自身无法过关的表现。
越是这样软性的东西,往往越是不被人重视,但是他们长久蓄积能量的火山一旦喷发,破坏力就很大。但让人沮丧的现实是,目前来自国家和社会对于类似的心理救援服务不是很普及。我们的社会中,对于常见的生理疾病,大家都可以坦然面对走进诊所和医院,对于心理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像国外那样主动咨询,关键是由于对于专业知识的不了解,把心理问题和神经病一类的疾病混为一谈,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缺少一定数量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必要的宣传。
曾经有心理专家对我说,心理疾病没有什么可怕,就是心理上得了一场小小的感冒,一生中谁都会得这样小小的感冒,感冒好了就一切正常了,但是,如果感冒一直耽搁没有得到治疗,就有可能引发其他重大疾病。
让人感到欣慰的消息是,四川和青海地震时,很多救援组织开始主动向灾区提供大量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社会上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和推广的机构和组织逐步在增加,一些企业已经为员工建立心理咨询室,这些机构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能指望所有的心理问题都由他们来提供服务,我们自己就可以更早行动起来,积极认识和了解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是潜伏的那么严密,它是有外在表象和先兆的。
所以,当你身边的朋友显现出来了心理方面的问题,放下手中的事情,过去递上一杯热水,接受他的倾诉,给他开导开导,哪怕是几句简单慰藉的言语都可以证明,我们愿意去伸出手关心别人,这种现代社会看似简单却越来越少做到的相互关心,一直在推动着人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进步。
今天他需要帮助,明天可能就是你需要这样的帮助。人说到底还是社会动物,需要互相依赖才能生存。
作者为高端私人医生服务机构颐年康盛创始人
人说到底是社会动物,互相依赖才能活得更好,这个时代的心理健康危机需要我们互相帮助才能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