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夏季 > 高温高湿
编号:11929398
炎炎夏日 消暑莫贪凉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6日 《京华时报》 2010.05.26
烈日炎炎 黑衣比白衫更凉快
清淡饮食躲开“心病”突袭
炎炎夏日 消暑莫贪凉
巧喝汤 “苦夏”品出甜滋味

     炎炎夏日 消暑莫贪凉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烈日炎炎的夏天,给人的感觉就带着慵懒之气。而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必要的避暑措施,对于我们安然度过这个漫长的夏季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

    睡眠

    晚睡早起午打盹

    夏天天亮得早,日照时间长。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传统医疗部主任李建指出,夏季昼长夜短的气候特点使许多人面临睡眠时间少的问题,由于夏季睡眠往往是晚睡早起,人们大多会出现睡眠不足的问题,身体也容易感到疲劳而且不易恢复。同时,由于天气炎热人出汗比较多,心气外泄,体内阳气不足,人更容易感到疲惫乏力。

    专家提醒,人的生活起居要顺应自然、随日月运行而改变。夏季不妨晚睡早起,但晚睡尽量不要晚于23时,一定要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如果感觉睡眠不足,午间最好补个午觉。但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午觉睡上两三个小时,人反而会感到疲乏。因此,夏季的午后不妨就打盹20到30分钟。精力旺盛的人有的打盹5到10分钟效果就比较好,而老人午睡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 百拇医药
    要注意的是,办公室一族如果午间在办公室内打盹,一定要避免着凉。因为夏天里很多办公场所冷气比较足,而人在睡眠时汗毛孔处于舒张状态,受到寒气侵袭很容易生病。因此,如果室内使用空调或者电扇,睡午觉时最好披一件薄衣服。

    专家强调,其实无论是夜晚还是白天补觉,看睡眠是否充足,关键是要看人的精神是否饱满。而早起时按压涌泉穴、足三里、梳头或是到户外散步,也都有助于精力的恢复。而晚上睡觉前,为改善睡眠质量,可以在睡前一两个小时适当散步或听音乐、聊天、冲澡、泡脚、按摩等。音乐不宜听激烈或欢快、热烈的,最好选择轻音乐。

    关键词

     纳凉

    给凉席穿件"布衣裳"

    进入夏天后,人们纷纷取出闲置了大半年的各种凉席,有草席、竹席,有的人还偏爱石板床、光板床等。专家提醒,这些纳凉用品都属于阴寒之品。夏天由于气温较高,人在夜晚睡眠时汗毛孔大多处于舒张状态,因此也很容易受风寒。如有的人开窗睡觉或者睡凉席后,早起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感染了呼吸道疾病;本身脾胃功能就不好的人,早起会感觉肚子发凉、肚子疼甚至闹肚子。因此,夏天睡觉最好别整夜开空调或者开窗,以免受凉。
, 百拇医药
    专家特别提醒,夏季切不可太过贪凉,其实出汗是对人体的一种调节,从身体调养的角度来说是很好的。选择凉席最好挑选透气的草席、亚麻席。准备睡觉的时候,最好在凉席上铺个床单,或者用被罩把凉席罩起来。老人一般气血不足,"火力弱",不主张用凉席,而且夜间睡眠最好别吹空调或者风扇,保持空气流通就好。

    关键词

    空调

    温差不超过6到8℃

    北京的夏天空调、风扇使用得非常普遍。因为贪图凉快,人们习惯把室内或车内的温度调节得比较低。然而,室内外明显的温差对于人体的调节机制也是一种挑战。专家提醒人们,夏季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6℃即可,不宜过低。而室内外的温差也不宜超过6到8℃。如果温差过大,人体的调节中枢不能及时适应变化,人反而容易患上中暑、感冒或是消化道疾病。
, http://www.100md.com
    专家还指出,现在北京的很多商场冷气都开得比较足,很多商场在进门处就感觉到凉气扑面而来,冷风很足,有的出风口往往是直吹人体。这样的情况虽然在酷暑里让人感觉惬意,但对于体质较弱的人则难以适应,甚至出现不适。因此建议商场大门处的冷风出风口不要对着人直吹,最好设个"寒热过渡区",让人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另外专家还提醒,夏天尤其要注意房间通风。尤其7、8月份,北京不时有湿度比较大的桑拿天气,这时更要注意开窗通风,让湿气散发出去。

    关键词

    洗澡

    冲凉并非要冲冷水

    夏天人体出汗多,冲凉是很多人消暑的首选,有些人甚至喜欢冲冷水澡。对此专家指出,夏季洗澡水温最好不冷不热,和外界温度差不多,保持在30多℃。夏季养生的关键是养心,如果洗澡时水温太热,会使心跳加快,不利于养心。如果水温过低,则会起收敛的作用,导致血管和皮肤表面的毛孔收缩,使寒气闭在体内,这种冷热刺激下人容易发作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
, 百拇医药
    关键词

    运动

    夏练三伏散步最好

    夏天天气炎热,人运动时消耗增加,往往会加重心脏负荷。因此夏季运动要"悠着点"。时间上要尽量避免暴晒,最好选择早晚运动,避开上午10时到下午16时阳光最强烈、温度最高的阶段;而且尽量要在阴凉处活动。白天较热的时间段,可以选择室内活动。

    夏季比较适合的运动有游泳、散步、慢跑等,不宜进行太过剧烈、消耗过大的运动。运动的强度要看个人体质和接受程度,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也不是人人都适宜的。夏练三伏只适合体质较好、身体强壮者;体质较弱者如果高温中运动量较大,则会加大中暑或突发疾病的几率。运动后要做好放松活动,及时调整。

    关键词
, 百拇医药
    避暑

    冷饮不如热饮解暑

    出门时除了做好防晒工作,戴上遮阳伞或遮阳帽、戴上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外,最好准备充足的水或饮料。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可乐、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要少喝,冰镇的饮料也不宜经常饮用,而温热的白开水、绿豆汤或者茶水都是很好解暑饮料。外出时最好穿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另外,最好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人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暑症片等,以备应急之用。此外家庭里最好常备花露水、金银花露等。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首先要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去休息。可解开衣扣,有条件的平卧休息。最好在额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本报记者 杨凤立
, http://www.100md.com
    

    巧喝汤 “苦夏”品出甜滋味

    有人说:夏天很苦,天热得人头晕眼花,吃啥都没胃口。也有人说:夏天很甜,西瓜葡萄哈密瓜排队上市,一个赛着一个甜,再来一碗加了冰糖的绿豆汤。专家说:夏天的滋味是苦还是甜,关键要看怎么吃、怎么喝。精心搭配的饮食,能让这个夏天清凉又舒适。

    正餐篇

    多喝粥汤 补充电解质

    炎热的夏天,很多人食欲不振,其实只要选对了食物,夏天也可以很有胃口。
, 百拇医药
    豆汤豆粥最解暑

    夏季应多吃富含水分食品,补充出汗时损失的各种矿物质(尤其是钠和钾)。有的人夏日贪喝甜饮料,每天吃大量甜味瓜果,很少认真吃咸味正餐,出汗多时就可能缺钠。如果喝盐水、吃咸菜,却没有补充足够多的水果蔬菜,则容易缺钾。而体内缺钾时人对中暑的抵抗力会下降。

    夏天还应当多吃营养丰富的粥汤和解暑饮料,尤其是豆汤、豆粥,对补充钾、镁等矿物质最有帮助。饮用汤水时要少量多次,暴饮可能造成突然的大量排汗,还会导致食欲减退。

    牛奶鸡蛋不能少

    在35℃以上的高温中,人体排汗会损失大量蛋白质。特别是闷热天气中,人食欲不振,很容易蛋白质摄入不足。而零食、饮料和冷饮不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因此,每天要保证有一杯酸奶或牛奶,一个鸡蛋或咸鸭蛋,一份豆制品或一碗豆粥,还要经常吃瘦肉和鱼补充铁质。
, 百拇医药
    夏季每日从汗液中损失较多的维生素,缺乏维生素使人身体倦怠、抵抗力下降。而高温天气中水溶性的维生素需要量是平时的二倍以上。补充维生素C的好办法是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B1的好食品是绿豆、红豆、扁豆等豆子,以及玉米、大麦、燕麦等粗粮,维生素B2的好来源则是牛奶和绿叶菜。

    饮食清淡 少吃油腻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脾胃消化功能减弱,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薏米、绿豆、豆腐、鲫鱼、藕、西瓜、南瓜、苦瓜。这些清淡食品多能消暑解渴,还可健脾祛湿,有利消化吸收。

    而肥甘厚味的食物,如大鱼大肉、煎炸之品等,不仅难以消化,容易变质,且会助湿生热。夏季心火亢盛,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低下,尤其应少食肥甘油腻之品,否则会使心火更旺,脾湿更重。

    少油多醋 少食多餐

, http://www.100md.com     高温环境中人消化功能下降,因此夏季食物应清淡爽口,少用油,多用醋。苦味食品清心爽口,再添加一点辣味则更美味。

    夏季脾胃虚弱,切忌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每餐吃七八成饱即可。经常饱食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心肺功能,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胃部饱胀不适,甚至导致胃肠炎、胃扩张等。吃饭过饱还会使血液过多集中在胃肠,其他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如大脑供血不足,会使人容易出现疲倦乏力,无精打采。如果心脏供血不足,会诱发心绞痛等。长期饱食,还会引起肥胖,诱发糖尿病、胰腺炎、胆石症、胆囊炎等疾病。

    补水篇

    蔬菜汤汁最补水

    炎热的夏天人动不动就出一身汗,因此一定要多补水,以免缺水诱发疾病。

    夏季人出汗比较多,体内最缺的东西就是水。很多研究证实,在缺水的时候,人体容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对于老年人来说,缺水还是不少疾病发作的诱因之一。
, 百拇医药
    专家指出,汗里面的成分十分复杂,除了水分,还有钠、钾、钙、镁等多种矿物质、多种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以及少量氨基酸和可溶性的蛋白质。

    那么,该选什么样的日常饮料,才能既快速补充水分,又能补充所有这些营养成分呢?

    很多人首选白开水、纯净水或矿泉水,这些水的确可以让水分迅速进入人体,但是却会降低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降低渗透压,结果是水分快速变成汗和尿排出体外,同时带走多种营养成分。因此如果仅用白水作为饮料,但在出汗很多的时候,其它营养成分就容易发生缺乏,而且不能帮助保持体内水分。

    而甜味饮料几乎都含有糖,尽管其中很多品种加入了维生素C,但它们几乎不含有B族维生素,而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B族维生素。所以,大量喝甜饮料,甚至会加剧维生素B族缺乏的问题。

    运动饮料虽然加入了不少的钠和钾,有的还加入了镁和钙,甚至烟酸和维生素C。然而,它们都不含有维生素B1和B2,仍不能解决夏季出汗损失B族维生素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果汁中富含钾和糖分,但糖分过高,而钠含量过低,B族维生素不足,大量饮用后也可能发生胃部不适。茶水富含钾,还有少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效果优于白开水。但淡茶和花果茶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仍然不足,渗透压偏低,而浓茶中含有咖啡因,有利尿作用,不利体内水分的保持。

    专家指出,无论喝什么市售饮料,都不能全面补充出汗时人体营养素的损失。相比之下,加少量盐分(0.2%以下,刚能感觉出若有若无的咸味)的蔬菜汁,或加少量盐分的豆汤(红豆汤、绿豆汤、黑豆汤等),防暑补水效果较好,可以补充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并能避免高糖分的不利影响。

    冷饮篇

    贪吃冷饮加重苦夏症状

    夏天气候炎热,很多人贪吃冷饮,其实这样可能越吃越渴。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喜欢吃冷食、冷饮,如冰淇淋、冰棍、雪糕等,冷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补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使人暂时觉得内外凉爽。
, 百拇医药
    实际上,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却并非解暑佳品。研究证明,冷饮不能降低人的体温,相反,由于血管遇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此外,冷饮中含有大量糖分,因此它们不能解渴,反而可能越吃越渴。

    此外,苦夏是由于湿热过重引起的,但大量进食冷冻食品,盲目地以凉攻热,一方面会使本已虚弱的脾胃更加不堪一击,难以维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冷食会刺激胃肠道黏膜,使胃肠蠕动减弱,甚至痉挛,更加影响食欲。过冷的食品还会刺激毛孔迅速闭合,汗液排出受阻,热量排泄不畅,加重体内湿热的程度,反而会使苦夏的症状更加缠绵难除。孩子餐前吃冷饮会严重地妨碍食欲,影响夏天的生长发育。

    冷饮还会妨碍咽喉部位的血液循环,降低咽喉的抵抗力,使人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从冷飕飕的空调房间出去时,一冷一热,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冷饮也会导致营养不平衡。冰淇淋算是营养价值最高的冷饮,但其中脂肪含量较高,减肥者应注意控制。普通棒冰当中以糖分为主,添加了增稠剂、甜味剂、磷酸盐、香精等多种食品添加剂,营养价值很低。用它们来填饱肚子,对夏日的健康有害无益。
, http://www.100md.com
    因此,建议限制吃冷饮的数量,每天只吃一个,而且应当在饭后一小时之后食用。如果可能的话,用酸奶代替雪糕,用果汁代替冰棍,更有利于夏日健康。

    ■温馨提醒

    注意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夏天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夏季饮食要坚持卫生第一的原则,防止病从口入。

    食品最好现吃现买,并妥善保存,购买包装食品,一定要认清保质期。夏季气温高,剩饭剩菜容易被细菌污染,最好不要食用,若要食用一定要放入冰箱,谨防污染,食用前必须经过高温处理。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各种蔬菜要认真清洗;一些不宜生食的食品要充分加热;不进食变质的食物;进餐前务必仔细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厨房用具应做到生熟分开,并随用随清洗;各种餐具如碗、筷和厨具如刀、菜板等,要定期消毒。厨房内要有防蝇灭蝇措施。

, 百拇医药     还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要用手乱抓食物,也不要喝生水。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杀菌、抑菌作用的食物,如大蒜、醋、茶等,严防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菌痢、肝炎等“病从口入”。

    夏季,老年人与婴幼儿的抵抗力尤为低下,更要注意饮食卫生。而青壮年往往自恃身体强壮,甚至相信“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不科学说法,从而导致消化系统传染病的发生。因此,从观念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才能避免病从口入,保证自己和家人平安地度过夏季。

    随着夏季的来临,消暑养生是大家最关注的健康话题。健康周刊精心策划了夏季养生保健专题——健康一夏,从本周起将连续三周刊出,主题分别为:清凉饮食、舒适起居、消暑防病,分别邀请中医和营养学专家出场为大家排疑解惑,敬请关注。

    非常欢迎读者来信与我们互动,我们的邮箱是jhsbjk@126.com。

    ■出场专家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范志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智

    本报记者 夏文

    

    烈日炎炎 黑衣比白衫更凉快

    漫画:邝野

    高温让外出都变成了一种煎熬,很多人恨不得整天待在家里,不过,大部分人都不得不每天出门,有的还要直面正午的高温。面对如此的热浪,如何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健康舒适?
, 百拇医药
    渴不渴都要随时喝水

    杨淑霞介绍,通常一天中阳光和紫外线最强烈的时段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不过现在的北京上午9点左右就能感觉到太阳很“毒”了,所以上班族不妨早上七八点出门,下午五六点后回家,避开最强烈的阳光。中午12点前后最炎热时尽量不要出门,宜在阴凉处活动。

    蔡纪明还提醒,如果长时间接受阳光照射或在户外工作,一定要降低劳动强度、调整作息时间,并增加午休时间。此外,高温天气身体里水分流失速度高于任何季节,因此外出最好携带足够的饮水,不论是否口渴都应随时喝水,以温度略低于体温的凉白开最好。一定要保证每日饮水4大杯到8大杯。如果经常在室外出汗,还可自制一些淡的糖盐水。但老人和有代谢疾病的人群喝白开水即可。此外,年轻人喜欢在大汗时畅饮冰冻饮料,这样可能造成胃部痉挛,引发肠胃疾病。

    防晒要看紫外线强度

    阳光会使皮肤变黑变粗,但很多男性并不是那么地“爱面子”,认为自己不需要防晒。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蔡纪明介绍,男性也应该有防晒意识,所有人群从小孩到老人都应防晒,要意识到紫外线给我们带来的伤害,除了让皮肤变黑、粗糙,还会使皮肤老化,并成为很多疾病的根源。虽然适当地接受阳光照耀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但是在紫外线很强的天气一定要尽量少受阳光直射,尤其是长时间的直射。
, http://www.100md.com
    张建中教授建议,夏季出行前一定要关注紫外线强度,这一指数与气温高低没有太大关系,阴天也可以有很强的紫外线。如果紫外线很强,要尽量避免出门;如果不得不出门,要在出门前半小时做好准备工作:给脸部和身体暴露在外的部位分别擦上专用的防晒产品,如果觉得防晒霜太油腻,可选择防晒喷雾或防晒液,最好是防水抗汗配方的,但如果出汗严重,建议每隔两至三小时补擦。北京目前紫外线强的天气应使用防晒值SPF30及以上的产品,并同时戴上宽檐帽和使用遮阳伞,尽可能地避免阳光的伤害。

    穿着暴露未必凉爽

    面对高温,很多女性爱穿小吊带和超短的热裤,但从防暑降温角度,穿得越暴露未必越凉快,白色衣服也并非最防晒。

    杨淑霞介绍,当外界气温不是特别高、低于体温时,黑色和深色衣服会吸收热量,防止体温的散失。此时穿白色浅色衣服或露出胳膊和腿会感到更凉快。但当出现罕见的高温时,宽松的深色而且质地厚密的织物反而会起到隔绝阳光、制造阴凉的作用,例如中东妇女在炎热季节穿着厚厚的黑色长袍却不显闷热。所以,如果温度达到了40℃左右且需要在阳光下活动时,不妨选择深色宽松肥大的长裙、阔腿裤,质地要比较密厚,给皮肤隔绝阳光,反而比只穿小吊带和热裤要感觉凉快。
, 百拇医药
    张建中建议,如果感觉皮肤有轻微晒伤,如轻微发红、疼痛,建议回家后及时用毛巾包上冰块进行冰敷,皮肤被暴晒后不宜使用有特殊功效的护肤品如美白产品,要涂抹一些温和舒缓的霜剂,如VE霜、硅霜。如果是严重晒伤,建议不要自行处理,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及时起效的外用或内服药物。

    墨镜过深会让人慢半拍

    很多人在太阳下步行时间长了会感到头晕、胸闷,这很可能是中暑的前兆,此时一定要及时找到阴凉处歇一歇,有条件的马上饮用些淡盐水、酸梅汤,避免中暑。

    专家强调,夏季的高温是一年四季中必须经历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所以夏季顺应环境、经常出汗对身体有好处,可以促进人体的代谢。因此,尤其提醒开车一族,夏季开车出行时不要一味地关闭车窗把自己闷在清凉的车内冷气中,尤其是那些一下车又走进另一个清凉的空调环境的人,如果经常无法接触到环境的本来温度,会使人体自然的调节功能减弱,降低免疫力。
, 百拇医药
    出行喜欢戴墨镜遮挡阳光的司机也要注意,开车时如果佩戴过于深色的墨镜,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脑的时间将会延迟,会使人反应变慢,所以开车时最好别戴颜色过深的墨镜。

    出场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杨淑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 张建中

    中华预防医学会专职副会长 蔡纪明

    本报记者 杨珺

    

    清淡饮食躲开“心病”突袭
, 百拇医药
    漫画:邝野

    炎热的夏季,许多人热得不想动,也有人热出了“心病”——火气出奇的大,心烦爱发脾气。更可怕的是另一种“心病”,高温天气里心脑血管疾病易高发。专家针对暑热天气里的常见病给出了“防暑处方”,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处方来进行调理。

    防心病留意发病先兆

    炎炎酷暑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委张晓林指出,这是因为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负荷加重,极易产生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症状。加上人体大量出汗、脱水,体内水分流失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内分泌紊乱,血液黏稠度升高。因此夏季尤其要防范中风、心源性猝死等疾病。

    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主任医师指出,在高温天气下避免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要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疲劳,保持乐观,心情舒畅。饮食要节制,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和过咸,少吃肥肉、辣椒、生葱、大蒜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适当运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慢跑等,最好在早晨、黄昏时进行。另外,如果基础疾病一直在用药,要坚持服药。
, http://www.100md.com
    张晓林还提醒,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应减少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在拥挤、空气流通性差的环境中活动,即使是在家里也要注意空气流通,多喝水。如果老人单独外出,要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必备药物。

    ★防暑处方:

    一旦出现单眼视物不清或眼前突然发黑,半身麻木、流口水、舌头发硬发麻、口齿不清、眩晕、恶心、呕吐和走路不稳等中风先兆,应尽快由家人护送就医。

    多数病人猝死前是有先兆的,发病数天至数月前,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胸痛、憋气、胸闷、气急、心悸、易于疲劳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活动有关,通过休息可以缓解。

    睡足觉就能降火气

    天气“火气”大,人的情绪也容易随之升温。北京回龙观医院王绍礼主任医师指出,人的情绪会随着自然环境、天气冷暖变化而改变,在高温天气,人们更容易出现思维混乱、心情烦躁、爱发脾气、反应下降、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形象地说,这就是情绪中暑。
, http://www.100md.com
    情绪中暑不是精神障碍,人的心情随着气温改变是很正常的。适当干预就可以缓解,如高温或潮湿闷热时,尽量少外出,少做劳累的工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情绪。如果发现自己火气大了,要主动转移注意力,做些自己感兴趣、让自己高兴的事情;或是转移到阴凉舒适的环境里。

    ★防暑处方:

    合理饮食对预防情绪中暑有一定作用,饮食要清淡,多吃些苦瓜、青菜。多喝水,否则出汗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也会产生情绪、行为方面的异常。

    家中常备解暑药

    中暑是夏季最常见的突发性急症之一。高温、烈日暴晒、劳累、睡眠不足,都可能诱发中暑。

    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传统医疗部主任李建提醒,夏天要尽量减少在炎热的中午和强烈的日光下过多活动,如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要少到户外活动。冷热要适度,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 百拇医药
    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药师徐佳佳提醒,夏天外出尤其是在户外时间比较长的人,或是经常处于高温闷热环境中的人,中暑的可能性更高,最好随身携带防暑应急药物。这些药有西洋参胶囊或含片、切片,更适合平常体虚乏力、口干咽干的人;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滴丸等,除了可以改善胃肠不调,还有清暑化湿功效;人丹、十滴水,在出现了中暑先兆后及时服用可以清暑醒神,不过人丹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丹参片对有心血管疾病或血脂异常症有活血化瘀功效。

    ★防暑处方:

    如果有头痛、心慌症状出现,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如疲乏、汗出不止、口渴等,要及时就医。

    东直门医院推荐防暑方药

    ■特别介绍

    1.防暑清热饮
, http://www.100md.com
    处方:藿香3克,菊花3克,白茅根3克,薄荷2克,乌梅1枚

    功用:芳香化湿 清热生津

    适用人群:高温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群。

    服用方法:将上5味药放入杯中,加350-450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1剂可供3-5人服用。

    2.防暑和胃饮

    处方:藿香3克,香薷3克,穿心莲3克,生姜2片

    功用:解表祛暑,调和肠胃。

    适用人群:空调环境工作人群,贪凉饮冷过度的人群。

    服用方法:生姜洗净切厚片,与其它3味药共放杯中,加350-450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
, 百拇医药
    3.防暑儿童方

    处方:藿香2克,荷叶2克,白茅根5克,生山楂2克

    功用:芳香化湿,清热生津

    适用人群:14岁以下儿童

    服用方法:将上4味药放入杯中,加500ml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

    4.防暑药膳

    (1)清凉绿豆汤

    绿豆30克,芦根9克,生甘草3克。将芦根、甘草两味药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与绿豆同煮5-10分钟。去药包。冷热饮均可。

    (2)清热解暑二豆薏米粥

    赤小豆、绿豆、薏米、大米适量。煮粥,冷、热食用均可。

    本报记者 杨凤立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