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1893212
新京报:“疯狂养生”背后是现实的荒诞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7日 《新京报》
     新京报:“疯狂养生”背后是现实的荒诞

    今年绿豆均价上涨3倍,提出“绿豆养生”的营养师张悟本被认为是背后推手。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绿豆价格上涨还和旱灾减产、囤积居奇等错综复杂的原因不无关系。

    然而,不管这绿豆如何疯狂,我们却借此而看到了当下疯狂的养生学。

    战国时期的《内经》和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医学著作对“食疗”的肯定,让“药疗不如食疗”在民间成为一句口头禅,但真正能够坚持执行的人,可能并不多,身体如有毛病或不适直奔医院,还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食疗更有益”对中国人来说是常识,所以张悟本突然如此之火,和悠久的“食疗”传统其实关系并不大。如果非要挖掘原因,那么,营养师们煽动性的讲演、养生电视节目的推波助澜,以及环境恶化下人们对自身健康产生的关切,才是推动以“绿豆养生”为代表的养生学变得狂热起来的根本所在。
, 百拇医药
    神话“食疗”的效果,正在朝着荒谬的方向发展,针对媒体的质疑,张悟本召开新闻发布会,像模像样地拿出一份某医学中心的分析报告,报告显示,通过对其疗法效果的抽样调查,“痊愈”占比14.9%,“显效”占比26.7%。且不探讨该医学中心的权威性以及调查数据的可信性,单是这份报告中出现的“痊愈”一词,就足够神奇的了,它让人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疯狂气功所宣称的“包治百病”。而众所周知,食疗是需要以年为单位坚持进行的辅助治疗方式,通过食疗的确可以让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等疾病有所改善,若说可以治愈,那纯粹是忽悠。

    对养生学的疯狂追捧,显示出人们急功近利的一面,而单纯信任“绿豆养生”,更像是陷进了一场有目的的商业阴谋———只要食用得当,任何常见食品都能达到养生效果。追求健康的身体和时尚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的权利,但迷信某种被神化的说法并将之当成真理,却是一种现实的荒诞。 □韩浩月(作家)

    
, 百拇医药
    “专家”用中医行骗建议中医药管理局起诉

    “军阀混战”,一名中医教授形容当下的食疗市场。

    “军阀”们占领的“制高点”,往往是以某种食物治疗世界难题,例如癌症。虽然一个个“专家”被揭穿、受罚,但市场利益驱动下,不断有新的“专家”冒出。他们以惊人又“新鲜”的理论吸引公众,曲解利用中医概念,博取商业利益。

    这种现象令诸多中医学者深为痛心。他们指出,食疗作为中医的一个部分,目前被歪曲、夸大。食疗市场缺乏规范,亟需立法管理。

    5月20日,“食疗专家”张悟本的营销团队,感到了危机。

    在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健康推广项目办主任王小雨给员工开会,稳定军心。该中心“首席食疗保健推广专家”张悟本,正被媒体广泛质疑。
, http://www.100md.com
    “倒下一个张悟本,还有王悟本、李悟本,千千万万个悟本站出来。”王小雨跟员工们说,中医食疗市场有刚性需求,食疗作为新生的商机,今后他们会继续推出食疗专家咨询。

    从4月开始,该中心另一名专家——“菌王”陈康林,分别在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做讲座。

    电视上对他的宣传是,“通过服用陈康林野生药用真菌配方治愈的糖尿病、肝病、肾病、肿瘤、神经性疾病等疑难杂症的患者达上千人,被誉为野生药用真菌‘当代神医葛洪’。”

    5月30日,北京西苑医院教授王国玺说,时下张悟本的火,说明市场对中医食疗是有需求的,但是“食疗现在被曲解了,也被夸大了。”

    治癌症的“专家”们

    “食疗专家”们观点常相左。有人说不能吃早饭,有人说不能吃晚饭;有人说吃肉是“找死”,有人则说肉汤可治癌症
, 百拇医药
    “食疗专家”张悟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早在张悟本之前,号称能治疗癌症的“食疗专家”已层出不穷。他们有个共同点,语不惊人死不休,并将自己的“理论”著书立说。

    曾红极一时的,例如“地瓜王子”林光常。“林博士”曾公开称自己用食物治好了各种癌症。

    2006年8月,台湾人林光常在湖南经济电视台《越策越开心》上说,“抗癌食品第一名是红薯”,顿时,长沙的红薯价格从一元每公斤飞涨三倍。随后他又在辽宁电视台称,“可乐是刷马桶的,地瓜是含氨基酸最全的食品”,“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

    2007年,在大陆正红火的林光常,在台湾被逮捕,2008年因欺诈罪被判刑两年半。

    
, 百拇医药
    2006年,天津的刘弘章自称是明朝太医传人,被称为“刘太医”。他开始时“专治癌症”,后来为扩大药品销量,则几乎无病不治。在家制药卖药的刘太医,有一套关于食疗的理论:“高新科技是杀手,饭馆炒菜有玄机”,他称喝肉汤可治病。

    2008年底,“刘太医”被逮捕后,承认自己在行骗。

    数日前,成都有百余人因吃活泥鳅而就医。他们此前听信的是“健康教母”马悦凌的理论,马称吃活泥鳅可以祛肝火。

    据媒体报道,长沙有一名22岁的护士迷上了“健康教母”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今年2月,这名女护士按书中所说,食用了8条活泥鳅。结果泥鳅里的棘颚口线虫在其体内筑巢,通过一次手术还没治愈。

    5月30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说,这些活跃在市场上的“食疗专家”,其观点常互相矛盾。就吃饭一事,林光常说不能吃早饭,刘太医说不能吃晚餐,马悦凌则提倡三顿不落。林光常认为吃肉是“找死”,刘太医则让所有癌症病人喝肉汤。
, http://www.100md.com
    温长路总结,这些“食疗专家”套路基本一致,都宣称有独家秘诀,宣称是中医名人之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都能治愈,甚至世界医学难题癌症都不再是难题。

    食疗本是药疗的辅助

    中医的药疗和食疗,一直相辅相成,从未单独分开。而近几百年,食疗一直发展缓慢

    对于眼下红火的张悟本自称“中医食疗第一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届中医诊断专业博士黄剑雄认为,这是对中医食疗的误读,有“煽情作秀”之嫌。

    5月30日,黃剑雄介绍,其实几乎每个中医都能做“食疗”,它与药疗原理一样,只不过用具有药效的食物,代替药物。他介绍,大多数食物的药力较和缓,属性偏中和(例如山药)。食疗对于慢性病较理想,可缓解一部分药物强烈的药力,不易伤及脾胃。

    据介绍,中医食疗伴随着中医的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医的药疗和食疗,一直是相辅相成的,从未单独分开过。
, http://www.100md.com
    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饮食调理的辅助意义。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载有专业的“食医”和四时饮食宜忌与调适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赵霖介绍,中国历代名医对膳食功能均有论述。

    

    战国时,扁鹊说:“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唐代孙思邈也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全生”。

    历代也有食疗专著流传下来,例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设有《食治》、《道林养性》、《退居饮食》、《养老食疗》专篇,收载有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食物、总计154种。并利用医药学观点,对日常食物进行详细解说,至此 “食疗”已成为专门学科。
, http://www.100md.com
    黄剑雄介绍,食疗是中医疗法的组成之一,不过近几百年来,发展不理想。除了部分民间经验,其他的主要是宫廷用来进补的较多。

    “几百年来,食疗还是缺乏发展空间,原因很多。”黄剑雄说,多数中医对用药物治病比较熟悉,针对性强,见效快,用得顺手。

    而用食疗的话,患者如不能马上见效,往往半途而废。一般的大夫,都不愿面对这种局面。

    “中医食疗和药疗并无绝对的界线。”黄剑雄说,比如感冒,用生姜、葱白、香菜煎汤发汗,这也是中药,也算食疗。

    黄剑雄拿自己的诊疗经验为例说,他一般先用药物治疗,当患者对自己建立起信心后,再劝患者以食疗、按摩作为辅助,“这是比较保险的方式,因为我们对于那些食疗方大都没有单独用过,比较缺乏信心。”

    乱象产生的土壤
, http://www.100md.com
    一些商家将中医概念改头换面,冠以噱头,加以利用。而真正的食疗研究者,则几乎没有临床机会

    5月30日,王国玺教授指出,市场上伪食疗书籍受捧,基本源于观点的哗众取宠,抛出一些“人咬狗”的观点和方法。

    这些“食疗专家”夸大食物的治疗作用,甚至用一种或几种食物,号称能治疗百病。

    “把正常的饮食和药疗混为一谈,是对中医的曲解。”温长路教授说,一些所谓专家,过分夸大了某种可食性药物的某种效果和普遍适用范围,属于明显错误。

    温长路介绍,食材作为药物,中医是从它们对疾病的作用原理这一角度认识的,它们的身份不再是一般意义的食物,而是药物。在中药群体中,没有“唯一”的意义,具有同类功能的药物很多,不是“舍我其谁”;也没有最好与最差之分,药物之间的功能是相对而言的。而应用中,是结合人体疾病状况辨证使用,任何药物都不具有泛指性。
, 百拇医药
    去年底,卫生部的一项调查认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总水平,只有6.48%。温长路认为,在目前状况下,食疗宣传混乱,也是无法避免。他认为,目前接受专家宣传的受众中,起码有50%的人是盲目的。不过,随着人们健康素养的提高,“会走到正道上来”。

    

    温长路认为,因为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客观上对中医的预防保健体系产生了排斥,另一方面也因中医人对话语权不能有效把握,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中医的预防保健体系逐渐失去应有的位置。

    而在市场上,这些中医法宝被改头换面加以利用,被商家冠了噱头骗钱。

    据黄剑雄介绍,时下一些钻研食疗的人,包括一些中医食疗“专家”,几乎没有临床机会,所以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对于治疗疾病,很少有实践经验。他认为,也正因如此,“张悟本”们才有机会忽悠。
, 百拇医药
    “建议中医药管理局起诉”

    “以后西医怎么看中医,社会怎么看中医,都要花很大力气修补。”王国玺教授建议中医药管理局起诉张悟本。

    “我是专门做中医课本的,很气愤,也感到很无奈。”谈到目前的食疗市场,温长路说,现在是“外行比内行更胆大”,部分不是医生的人写医、不懂医的人论医,宣传内容有一叶障“木”、以偏概全、以讹传讹、以假乱真的倾向。

    温长路认为,因多种原因,医学界的正规军失去了应当占领的市场份额,而让杂牌军甚至冒牌军充斥市场。

    例如,在医学界内部,一些专家视科普为 “小儿科”,不屑一顾;一些专家的著述,则因缺乏通俗性、实用性、可读性的表述,被大众冷落。

    “现在食疗市场,简直是军阀混战,李鬼太多。”王国玺教授说,现在食疗养生市场上,打着中医旗号的很多,而真正是中医的不多。
, 百拇医药
    王国玺认为,监管不力,是出现“张悟本”们的主要原因。他呼吁立法规范。

    另一方面,不少电视媒体单纯为了提高收视率,热炒热捧,毫无约束。不过也有的电视节目比较严格,要求上节目的专家来自三甲医院、有学历证明等,“虽然收视率落后于那些炒作节目,但那些都是真的。”

    王国玺教授说,张悟本等“食疗专家”的出现、暴露出的问题,无疑是毁坏中医的名誉。

    “以后西医怎么看中医,社会怎么看中医,都要花很大力气修补。”5月30日,王国玺说,“建议中医药管理局起诉张悟本”。(记者 涂重航)

    

    
, 百拇医药
    广州日报:方术文化传统孕育了“神医”

    养生专家、绿豆茄子爱好者、所有文凭都丢了正在补办的张悟本先生,最近遭到了媒体的讨伐,其盛况正如他在媒体风光的时候一样。与曾经喧嚣一时的“刘太医”、“林红薯”们一起,成为几千年连绵不绝的神医当中又一位翻船者。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别说绿豆、长茄子之类并无那种神奇功效,就是把菜谱上的东西全都放在一起,也不可能代替医药。中医“药食同源”与“食疗”的说法不知误导了多少人,无数骗子都从这里有所生发。但真正的中医并不是说这些五谷杂粮就是药,要是有人直接把这些东西当做治病救人的良方,其用心就不必问了。

    应该说张悟本是个很有打擦边球天赋的人,他的十二个头衔虽然基本都是假的,但他从来没说自己是在行医,而是把养生当做幌子。这不但规避了日趋严格的医疗方面的法规,而且掌握了最大的客户群——其他神医只是面对病人,他则可以面对所有人。养生是个很时尚的概念,其利益要比治那些疑难杂症丰厚,风险也并不大,毕竟绿豆很难吃死人。
, 百拇医药
    但批判张悟本以及那些相似的神医、准神医并没有什么意思,自我记事以来,各路神医、神药从来就没断绝过。甩手疗法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鹤翔桩呢?然后就是红茶菌,每家都有个罐子养着那种说不清是个什么东西的真菌。

    长大以后读史书,发现这并非现代的产物,而是古已有之的。从魏晋时代开始,山里的黄精以及松脂就是益寿延年、成仙得道的妙药,升级版的还有五石散之类的毒药。说起来张悟本的绿豆、长茄子,不过是这种文化传承的庸俗版而已。

    从文化上说,这算是一种我们所独有的文化传统,其来源可追溯到方术时代。文化这种东西应该说具有薪尽火传的生命力,哪怕是科学昌明的现代,这种文化也并未消失。除了这种文化方面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社会的原因。

    历朝历代都有各种类似的方术,以“花小钱办大事”的方式来诱惑百姓,而历代都有百姓相信这些偏方或者奇怪的疗法可以真的治病,或者至少可以让人不得病。这说白了就一个道理:没钱,看不起病。可以这么说:凡是神医蜂起的时候,就是社会在财富分配上出了毛病的时候。比之古代,虽然我们的社会医疗保障已经有了相当进步,但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药。这时候有人跟你说,如果你吃某些廉价的东西就能治病、或者说不得病的话,是很容易得到信徒的。
, http://www.100md.com
    这就是张悟本们层出不穷的土壤,既有文化方面的底蕴,又有社会问题的浇灌。文化方面是无可奈何的事儿,几乎像是一种基因传播,但如果医疗保障可以跟上,至少也能抑制张悟本们的传播力。只是到目前为止,“三公消费”水涨船高,原本早该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障倒是据说“无此财力”。看来张悟本之后,继承人出现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了。(五岳散人)

    

    人民日报:养生专家,资质谁来查?

    一不卖自己的药,二不卖保健品,只告诉民众去买绿豆、长茄子、黑豆、白萝卜,“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尽管号称“京城最贵的医生”,但张悟本的看家“四宝”没有一个不是食物,他只进行食疗。

    “因为我不是看病,我只是咨询,何来的执业医师之说?我也不用药,何来的处方权一说?”聪明的张悟本规避了医政部门对其监管的风险。
, 百拇医药
    借用网上一句流行的话“哥开的不是药,是食物”。回避了行医资质问题,张悟本避免了胡万林、刘太医、林光常、李培刚的某些失误。像张悟本这样的“养生专家”究竟谁来管?

    “有照行医,无照养生”。在行医开诊所方面,卫生部门把关。医疗行为被称为“早一步”。如果是没有资质的医疗行为,治病时容易出事故甚至出人命。而养生之道,被称为“晚一步”,即使是养生方法有什么错误,当时也不会出什么事故,更不会出人命。这让所谓的“养生专家”有了可乘之机。再加在政府监管方面,缺失 “准入”门槛。缺乏监管部门,缺乏监管法规,养生领域成为三不管的真空地带。

    养生专家资质谁来查?养生专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鸡一嘴、鸭一嘴,养生节目泛滥,观点打架,常有颠覆常识的怪论,老百姓想辨别真假很难。

    医术是仁术,行医之人主张“德行天下”。一些假专家打着“养生”旗号,干着“行医”之实,拿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开玩笑,政府部门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切实担负起维护百姓健康权益的职责。(王君平)
, 百拇医药
    

    养生为啥这么火?科学养生尚在初级阶段

    近几年,养生话题红遍各类媒体,养生书籍销售火爆,养生“专家”更是风头正劲……可以说,全民养生热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今天,本版推出“透析养生热”系列文章,深度解析这股养生热潮背后的诸多乱象与动因,同时倡导普及养生知识,做到科学养生。

    曾经以养生为内容的宣传节目层出不穷,访谈、娱乐节目中,养生专家的风头毫不亚于娱乐明星,甚至经常出现某位专家刚刚在一家电视台的节目中露脸,又立马在另一家电视台出现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成就了这种全民养生热?我们对于养生存在哪些迷思和误区?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身心健康?

    心理因素被捕捉放大
, 百拇医药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目前养生业的火爆乃至混乱?

    “一些并不科学的养生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是有传统的,而恰恰国人又相信传统。”科普作家方舟子说,过去曾流行打鸡血,后来流行气功热,众多的民间“养生秘诀”中不乏实用的方法,但各种没有科学根据的东西也一并流传。

    “一方面,老辈传下来的东西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科学健康知识又太少。”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于小冬教授介绍,许多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健康知识教育。可国人接触“养生、保健”类知识除了家族传承,要等到毕业融入社会之后,而他们接触到的还多来自于利益集团的宣传,实际营养健康水平比日本等相差很远。

    “养生本身就是民间的、尚未形成科学体系的一个行业。”于小冬认为,中国正经历着科学养生的“初级阶段”,但凡规矩,都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这种背景下,甚至找不出一个对口部门对其进行管理。谁来举起板子,又该落到谁的身上?
, 百拇医药
    尽管医改逐年推进,但方舟子却认为,对现代医疗保障的失望导致了部分人的排斥心理,从而倒向预防、养生。“老百姓不想跟医院发生联系。”方舟子说,既然看病难,看病贵,不生病或者生病不去医院被人们向往。一本畅销书正体现了这种心理——《求医不如求己》,“这种心理被一些人捕捉、放大,最后利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认为,大家重视健康的维护,重视疾病的预防,这是非常好的趋势;媒体推行健康讲座,满足百姓需求,更是做了好事。中医在养生防病维护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许多的方法,应该加以推广。但他也呼吁,一定要让有水平、有资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医专家来做中医的科普工作,大众不具备鉴别某些知识真伪的能力,这就需要电视台、出版社等大众媒体把好关。

    

    中医养生是否科学
, 百拇医药
    “张悟本的药方我看过,我觉得这个人挺狡猾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主任戴国华说:他的药方,基本上是以绿豆、白萝卜、苦果和茄子为主,而这些食品恰恰是凉性的。

    曾经有过一个调查报告显示,如今中国70%左右的人群属于热性体质:“大家生活好了,吃的也好了,用中医的说法是,身体里内火会比较旺,而这些食品恰好可以起到一定的去火作用,所以说这个药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会产生什么危害,但是引发腹泻的可能比较大。”说起中医的食疗,戴国华说,中医里确实有食疗一说,“食疗的目的是调养和平衡人体的机制,它以调整为主,但是你指望这些食物去治病就不太可能了。”

    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国玮强调,有两点老百姓必须要知道,一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而治、因人施治。食疗同样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方法不同,不同的季节调理方法也不一样。二是中医历来讲究的都是“以治为主,以食疗为辅”,仅依靠食疗治病需谨慎。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李娜认为,合理的中医养生,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让大夫来判断你的体质,然后根据你身体的情况来合理养生。”
, 百拇医药
    如今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筹划利用中医来“治未病”,“其实这个治未病,就是中医里养生的一个观念,以预防为主。”李娜如是说。

    养生不能娱乐化

    卫生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殷大奎教授认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自我保健的意识增强,获得养生知识的愿望强烈;其次,由于目前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肥胖等,多数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的,所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很有欺骗性;再次,目前的医疗卫生条件还不能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老百姓“是药三分毒”的观点已经根深蒂固,很多人患病以后就想通过不吃药、或者少吃药来解决问题。还有一点就是群众的健康素养不高,辨别能力较差。同时,一些媒体和出版社的把关不严甚至恶意炒作也负有重要责任。

    高思华指出,由于很多电视台在做养生节目时太商业化和娱乐化,真正的中医药专家不太愿意出来做科普讲座。因此,他呼吁中医药专家们要转变观念,勇于承担做好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科学普及工作的责任。只有真正的科普队伍占领了阵地,才能不给冒牌专家以可乘之机,才不至于被这些人损毁了中医的声誉。(记者 李颖)
, 百拇医药
    

    

    中国青年报:张悟本蹿红映衬媒体伦理短板

    当下如果你不知道张悟本那就OUT了,“养生明星”张悟本的走红程度堪比娱乐明星:他的书上市6个月销量突破300万册;他主讲的电视节目排名收视率前三名;他的挂号费高达2000元;他提出的绿豆养生据说是绿豆涨价的原因之一。(综合各媒体报道)

    人红是非多。张悟本越来越红,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张悟本众多名头中,有一个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首席食疗推广专家”,但记者在该院主页中根本找不到与其相关的消息。据报道,张悟本只是北京针织三厂的退休职工;面对媒体“没有行医资质、涉嫌非法行医”的质疑,张悟本解释自己只是食疗与“医”无关;至于张悟本所谓的“绿豆汤、长茄子包治百病”的养生理论,也受到各路专家的质疑。吊诡的是,即便如此,追随张悟本的“粉丝”队伍却越来越庞大。最直接的例证是张悟本在北京的诊所“悟本堂”近2000元一位的门诊号已经排到了明年。
, 百拇医药
    不得不说,某种程度上张悟本被“神化”了。今年2月以来,张悟本靠着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节目迅速走红。《百科全说》是湖南卫视以脱口秀形式打造的一个栏目,该节目将综艺节目和养生节目相嫁接。尽管节目制片人强调《百科全说》在定位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普节目,娱乐只是一种手段,但鉴于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绝大多数受众还是将此看作养生科普节目而非综艺节目,节目中嘉宾的建议常常会被受众看作金玉良言。张悟本无疑是在这样的“气场”中被神化的。

    如果把张悟本的“神化”全部“归功”于《百科全说》或许有失客观,《百科全说》制片人介绍,之所以选择张悟本这样的嘉宾,那是因为“从出版界的朋友那里了解到他的图书销量不错后综合考量的结果”。如此看来,是电视节目和出版界共同“成就”了张悟本——一个针织厂的退休职工“成长”为被大众奉若神明的养生专家,媒体确实功不可没。

    张悟本成名了,受众疯狂了,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伦理的短板再一次暴露无遗。事实上,从凤姐到犀利哥,从大蒜到绿豆,媒体都在推波助澜。具体到电视养生节目,媒体对收视率的追逐胜过对节目嘉宾的筛选考量,只要嘉宾语言活泼,时不时地能蹦出几句“雷语”提升收视率,观点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常常可以忽略。媒体以娱乐化的方式向受众传播养生之道没有错,但是像包装娱乐明星那般将养生嘉宾包装成“大忽悠”一定有损媒体职业伦理。娱乐可以造星,科学只能实事求是,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观众而言,电视节目中的科学与养生代表着权威。当科学被放大成很玄乎的东西时,媒体在“神化”嘉宾的同时也“愚化”了受众。

    张悟本蹿红后,有媒体调查发现,张大师背后其实是一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嘉宾通过电视走红,他的付出很快就成倍回收;文化公司会帮他策划后面出书等活动,从中收取不菲的策划费用。一些新播出的节目也需要炒作,它们和那些慷慨激昂的嘉宾互相提升着节目收视率。(《燕赵都市报》5月25日)那些追随张悟本去养生的老老少少的“粉丝”,一旦看清了这条若隐若现的利益链条后,他们会不会感慨是媒体把他们忽悠成了这个商业链条上的“牺牲品”。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