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杏苑杂谈
编号:11911765
“机器中医”代替不了人(热论中医⑦)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生命时报》 2010.06.01
     上海世博会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发的“机器中医”引起了广泛关注。所谓“机器中医”,叫做“四诊整体性检测分析系统”,除了闻诊之外,基本涵盖了传统中医的“望、问、切”。病人坐在仪器面前,双手戴上智能脉诊传感器,用先进的数码相机拍摄一张照片,回答一套问诊表后,就可以生成一份中医辨证报告。对此,有人质疑,这还是中医吗?难道以后不需要医生来看病了?

    这涉及中医学现代化的方向问题。

    中医学必须走现代化之路。中医学现代化应该在充分继承中医学思维、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手段,来扬长避短,促进中医药学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中医药学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从思维模式上说,中医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相对于西医以疾病为核心,中医以人为核心,走的是整体医学这条路。在中医眼中,人是一个活的整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身心理环境的影响,都会反映到人的健康状况上。中医就是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来找到内在的规律,即“以外测内”。

    从治疗方法来说,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调整,主要是调动人体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来治病,因此副作用小。而西医以病为核心,是对抗医学,虽有目标明确、见效快等优点,但在对抗疾病的同时也损伤了身体,会引发副作用、药源性疾病等。

    然而,正是由于中医学优势的发挥是基于对人体大量、复杂的外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融合、利用,这就需要系统性技术来支撑。应该承认,中医药学近一二百年在这方面的发展是很薄弱的,因此中医药学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在临床工作中,给同一个病人号脉,由于中医师的经验不同,会得出不同的脉象判断。如何尽量填补新老中医之间的鸿沟,让中医药学更容易把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医讲究“以外测内”,但对人体内部的变化难以知晓,这就需要吸纳现代科技来弥补。现在,中医学界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发的“四诊整体性检测分析系统”延伸了人的感官,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中国中医科学院完成的“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去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在遵循中医学自身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大量的诊疗信息,让中医优势得以发挥。

    用现代方法来把脉、看舌苔、看脸色等,是现代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是现代科技对中医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不等于说机器可以代替人来看病了。无论中医学如何发展,无论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到什么程度,都不能忽视人的作用。必须强调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比如说,机器号脉可以进行一些客观记载,但脉象到底是什么,最终还要人来判断。

    中医学发展至今逾千年,古人一直注意吸纳当时的科技成果。在众多中医学经典中,不乏哲学、天文、地理等知识的运用。今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至此,我们也不能画地为牢,应该积极吸取当代的科学知识来为我所用。

    尊重自身规律,吸纳当代科技,满足当代需求,这就是中医学的出路。▲

    (张彤整理), http://www.100md.com(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刘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