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中医应学哲学重实践
许多人一提起中医就感到中医概念抽象,内容枯燥乏味,学习时也难有兴趣,其实这是因为不解个中真味。
首先,中医是一门医术,你必须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要有努力做一个“仁医”的志向。纵观古今中医大家,都是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医生,都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人生奋斗目标的。所以,如要学习中医就必须热爱中医事业,这是学习的源动力。
其次,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中医源自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之中,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做基础,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才能理解中医的名词、术语及其相互联系,进而掌握深奥的核心理论。
第三,要使中医思维与现代思维相互借鉴,关键是要学好“哲学”。中医理论的论述无时无刻都在体现着唯物辩证法。举例来说:阴阳的无穷变化,正是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反映。阴阳的对立,即矛盾的对立;阴阳的相互依存,即矛盾的相互依赖;阴阳的转化,即矛盾的转化;阴阳的相使,即矛盾的相互利用。所以笔者认为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很有必要。在掌握相关基本哲学观点之后,我们再学习中医理论,就容易丰富和加深理解了。
, http://www.100md.com
第四,中医是以实践经验为主导的医学,学习时应注重临床观察、辨证分析。这需要一个积累、提高的过程。我们在初步具备了辨证思维的意识后,才会主动应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去考虑疾病的发生及转归。刚开始接触“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时,不知从何下手。但是当你与临床实践接触后,就会逐渐明白这些辨证的方法应该怎么去理解和应用了。如遇到病人时将其症状与我们掌握的各种辨证方法相结合,得出最佳的辨证方法。分表里,辨寒热、定虚实,最后以阴阳统领之。内伤、外感、杂病各有其证、其法,当灵活运用。此时再回顾当初死记硬背的一些理论和条文,就好像反刍动物消化食物,自能增加对营养的吸收。
第五,掌握整体观。中医“天人相应”说是把人放入了整个宇宙和自然界的变化中去看一个人的适应性,整体中有个体,个体中有整体。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在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同时又与自然界之间联系紧密。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中医整体观的合理性。由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可以看出现代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而在《内经》中早已对致病的社会、心理因素考虑颇多,“七情”致病正是体现了西医所讲的社会心理因素。此外,在辨证与治疗过程也处处体现着整体观。
, 百拇医药
第六,中医理论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中医理论虽然历经几千年,但它伴随着中华文化前进的步伐总是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着,那种认为中医理论几千年都不变的看法是不对的。中医理论是通过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与自然界变化的关系中总结出来的。
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变化,从《黄帝内经》到张仲景的《伤寒论》,从《伤寒论》再到吴又可的《温病条辩》,以及中医发展史上各种流派的出现,均说明中华民族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里始终在不断地认识疾病,不断地探索与疾病斗争的方法,从而改进和丰富着自己的理论。在我国发生“非典”以后,中医界的人士已注意到“非典”发生的特点仍未出“温病”的“疫疠”范畴,所以中医在疗效及费用方面都优于西医。
以上几点认识是笔者学习中医时的切身体会,提出来与同道交流,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学习中医,热爱中医。, http://www.100md.com(张军 山西省运城市紫苑中医老年病研究所)
首先,中医是一门医术,你必须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要有努力做一个“仁医”的志向。纵观古今中医大家,都是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医生,都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人生奋斗目标的。所以,如要学习中医就必须热爱中医事业,这是学习的源动力。
其次,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感情。中医源自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之中,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做基础,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才能理解中医的名词、术语及其相互联系,进而掌握深奥的核心理论。
第三,要使中医思维与现代思维相互借鉴,关键是要学好“哲学”。中医理论的论述无时无刻都在体现着唯物辩证法。举例来说:阴阳的无穷变化,正是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反映。阴阳的对立,即矛盾的对立;阴阳的相互依存,即矛盾的相互依赖;阴阳的转化,即矛盾的转化;阴阳的相使,即矛盾的相互利用。所以笔者认为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很有必要。在掌握相关基本哲学观点之后,我们再学习中医理论,就容易丰富和加深理解了。
, http://www.100md.com
第四,中医是以实践经验为主导的医学,学习时应注重临床观察、辨证分析。这需要一个积累、提高的过程。我们在初步具备了辨证思维的意识后,才会主动应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去考虑疾病的发生及转归。刚开始接触“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时,不知从何下手。但是当你与临床实践接触后,就会逐渐明白这些辨证的方法应该怎么去理解和应用了。如遇到病人时将其症状与我们掌握的各种辨证方法相结合,得出最佳的辨证方法。分表里,辨寒热、定虚实,最后以阴阳统领之。内伤、外感、杂病各有其证、其法,当灵活运用。此时再回顾当初死记硬背的一些理论和条文,就好像反刍动物消化食物,自能增加对营养的吸收。
第五,掌握整体观。中医“天人相应”说是把人放入了整个宇宙和自然界的变化中去看一个人的适应性,整体中有个体,个体中有整体。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在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同时又与自然界之间联系紧密。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中医整体观的合理性。由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可以看出现代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而在《内经》中早已对致病的社会、心理因素考虑颇多,“七情”致病正是体现了西医所讲的社会心理因素。此外,在辨证与治疗过程也处处体现着整体观。
, 百拇医药
第六,中医理论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中医理论虽然历经几千年,但它伴随着中华文化前进的步伐总是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着,那种认为中医理论几千年都不变的看法是不对的。中医理论是通过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与自然界变化的关系中总结出来的。
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变化,从《黄帝内经》到张仲景的《伤寒论》,从《伤寒论》再到吴又可的《温病条辩》,以及中医发展史上各种流派的出现,均说明中华民族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里始终在不断地认识疾病,不断地探索与疾病斗争的方法,从而改进和丰富着自己的理论。在我国发生“非典”以后,中医界的人士已注意到“非典”发生的特点仍未出“温病”的“疫疠”范畴,所以中医在疗效及费用方面都优于西医。
以上几点认识是笔者学习中医时的切身体会,提出来与同道交流,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学习中医,热爱中医。, http://www.100md.com(张军 山西省运城市紫苑中医老年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