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中)
风痰上逆
症状:头昏头沉,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语言不利,痰涎较多,手足重滞,半身不遂。舌体不正,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沉滑。治以豁痰利湿,熄风通络。处方:自拟祛湿通络汤:白术9克,茯苓15克,橘红、半夏各9克,泽泻12克,荷叶30克,节菖蒲、黄芩各9克,地龙21克,鸡血藤30克,木瓜21克,乌梢蛇12克,蜈蚣3条,甘草3克。
本证系平素脾虚,痰湿内盛,郁而化热,复因一时将息失宜或情志内伤,导致心肝火盛,火动生风,风痰上逆,痰随气升,上扰清窍,横窜经络。方中白术、茯苓、泽泻、橘红、半夏,豁痰利湿;荷叶、节菖蒲、黄芩,化浊清热;地龙、鸡血藤、蜈蚣、乌梢蛇,活血通络熄风。故本方适用于中经络的风痰上逆证及中脏腑阴闭的后遗症。如因经络不通,水湿停聚,而出现头面部及四肢浮肿,可予泽泻、玉米须等渗湿利水消肿。若肝风上扰清窍,致头晕头痛难止,可加天麻、白芷、菊花等以平肝熄风止眩。中风本为虚中有实,实由虚致,到疾病后期气血阴阳亏虚之象益显,故常重用黄芪、党参大补元气,牛膝补肝益肾。
病案举例
患者张某某,男,68岁。1993年9月17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半年前打麻将时突然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右侧肢体麻木,当地医院CT诊断为:脑内囊基底部出血。曾用甘露醇、利血平等药物治疗2周。就诊时症见:头晕头痛,双下肢及面部浮肿,右侧肢体麻木,口角流涎。舌质淡,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滑。血压:195/118mmHg。
患者平素脾虚,痰湿内盛,痰湿郁阻化热,复因打麻将时心情激动,导致心肝火盛,火动生风,风痰上逆,痰随气升,上蒙于清窍。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证属脾虚湿盛,风痰上逆。治以豁痰利湿,健脾通络,自拟祛湿通络汤加减:白术12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郁金10克,节菖蒲10克,丹参18克,鸡血藤30克,地龙12克,半夏10克,桑枝30克,乌梢蛇12克,木瓜18克,蜈蚣3条,豨莶草20克,穿山甲10克,甘草3克。20剂,水煎服。嘱忌食生冷油腻,多活动肢体。
1993年10月7日二诊:语言较前流利,右侧肢体麻木得减,口角已不流涎,面部及下肢浮肿减轻,仍有头晕头痛,舌象、脉象同前。水湿未得去,故仍见肢体肿胀,应继续加强健脾渗湿利水之功,加薏苡仁30克,玉米须30克。豨莶草性苦微寒,久用易伤阳气,去之。20剂,水煎服。
1993年10月28日三诊:右侧肢体麻木基本已愈,言语正常,口角已不流涎,面部及下肢浮肿消失,仍有头晕,舌淡,苔薄,脉滑。水湿尽去,浮肿消失,然脾气仍虚,肝风内动,治疗应以益气健脾化痰为主,酌加白芷10克,菊花15克以平肝熄风。15剂,水煎服。
1993年11月14日四诊:头晕消失,血压152/100mmHg,精神饮食正常,行走自如,语言流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方证相合,肝脾得调,诸症已去,守三诊方继服,以巩固疗效。
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http://www.100md.com(华荣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
症状:头昏头沉,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语言不利,痰涎较多,手足重滞,半身不遂。舌体不正,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沉滑。治以豁痰利湿,熄风通络。处方:自拟祛湿通络汤:白术9克,茯苓15克,橘红、半夏各9克,泽泻12克,荷叶30克,节菖蒲、黄芩各9克,地龙21克,鸡血藤30克,木瓜21克,乌梢蛇12克,蜈蚣3条,甘草3克。
本证系平素脾虚,痰湿内盛,郁而化热,复因一时将息失宜或情志内伤,导致心肝火盛,火动生风,风痰上逆,痰随气升,上扰清窍,横窜经络。方中白术、茯苓、泽泻、橘红、半夏,豁痰利湿;荷叶、节菖蒲、黄芩,化浊清热;地龙、鸡血藤、蜈蚣、乌梢蛇,活血通络熄风。故本方适用于中经络的风痰上逆证及中脏腑阴闭的后遗症。如因经络不通,水湿停聚,而出现头面部及四肢浮肿,可予泽泻、玉米须等渗湿利水消肿。若肝风上扰清窍,致头晕头痛难止,可加天麻、白芷、菊花等以平肝熄风止眩。中风本为虚中有实,实由虚致,到疾病后期气血阴阳亏虚之象益显,故常重用黄芪、党参大补元气,牛膝补肝益肾。
病案举例
患者张某某,男,68岁。1993年9月17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半年前打麻将时突然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右侧肢体麻木,当地医院CT诊断为:脑内囊基底部出血。曾用甘露醇、利血平等药物治疗2周。就诊时症见:头晕头痛,双下肢及面部浮肿,右侧肢体麻木,口角流涎。舌质淡,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滑。血压:195/118mmHg。
患者平素脾虚,痰湿内盛,痰湿郁阻化热,复因打麻将时心情激动,导致心肝火盛,火动生风,风痰上逆,痰随气升,上蒙于清窍。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证属脾虚湿盛,风痰上逆。治以豁痰利湿,健脾通络,自拟祛湿通络汤加减:白术12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郁金10克,节菖蒲10克,丹参18克,鸡血藤30克,地龙12克,半夏10克,桑枝30克,乌梢蛇12克,木瓜18克,蜈蚣3条,豨莶草20克,穿山甲10克,甘草3克。20剂,水煎服。嘱忌食生冷油腻,多活动肢体。
1993年10月7日二诊:语言较前流利,右侧肢体麻木得减,口角已不流涎,面部及下肢浮肿减轻,仍有头晕头痛,舌象、脉象同前。水湿未得去,故仍见肢体肿胀,应继续加强健脾渗湿利水之功,加薏苡仁30克,玉米须30克。豨莶草性苦微寒,久用易伤阳气,去之。20剂,水煎服。
1993年10月28日三诊:右侧肢体麻木基本已愈,言语正常,口角已不流涎,面部及下肢浮肿消失,仍有头晕,舌淡,苔薄,脉滑。水湿尽去,浮肿消失,然脾气仍虚,肝风内动,治疗应以益气健脾化痰为主,酌加白芷10克,菊花15克以平肝熄风。15剂,水煎服。
1993年11月14日四诊:头晕消失,血压152/100mmHg,精神饮食正常,行走自如,语言流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方证相合,肝脾得调,诸症已去,守三诊方继服,以巩固疗效。
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http://www.100md.com(华荣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