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你准备好了吗?
游泳,你准备好了吗?
游泳作为一项男女老少皆宜的有氧健身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增强身心健康,而且对配合临床治疗、促进病体康复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每年夏天,因游泳而溺水甚至死亡的事件屡屡发生,所以做好游泳前的准备工作,以及知晓发生意外时简单的急救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游泳前要严格体检。游泳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中老年人在参加游泳时,必须经过医生检查身体,并征求医生的意见,制定运动处方。
游泳前做充足的准备活动。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不做准备活动便马上入水,水温、体温、气温相差很大,骤然入水,毛孔迅速收缩,刺激感觉神经,轻则引起肢体抽筋,重则引起反射性心脏停跳休克,很容易造成溺水死亡。
游泳时间不要太长。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个小时,中间可上岸休息10分钟左右。
, http://www.100md.com
慎重选择游泳场所。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海和野外去游泳。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应立即停止游泳,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
一旦溺水,及早处理。溺水窒息后,最易受损害的是脑细胞。缺氧的时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脑复苏的效果。首先将伤员抬出水面后,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施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必要时,采取人工呼吸。如果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尤其在心跳停止后4分钟内实施最为关键。具体方法是,先把溺水者仰卧在平实的地面上,救护者的右手掌放在溺水者两乳头与胸骨连线的正中,另一手掌重叠放于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平稳而有规律地按压,深度为4~5厘米。按压至最低点时应稍有停顿,按压频率为100次/分。当溺水者心跳、呼吸恢复后,可用干毛巾摩擦全身,自四肢、躯干向心脏方向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 (张献怀)
, 百拇医药
夏季游泳警惕耳炎发作
夏日,爱好运动的人们开始了游泳消夏的美好生活,因游泳方法不当,导致耳朵不适,引发耳炎的症状也随之增多。耳科医生提醒,游泳后,感觉耳朵肿痛、听力有改变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早就医。
引发中耳炎主要由于少数人在游泳时喉咙呛水后,水中的细菌沿着耳咽管漫延到中耳腔黏膜,造成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引发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有耳深部痛、听力下降、发烧等症状,通常在游泳后一到两天最为明显,好发于儿童、抵抗力较差的人,通常以单侧感染较多。引发外耳道炎的发生与患者耳屎太多有关,游泳后耳屎吸水膨胀,引起外耳道发炎,当牵拉耳朵时,疼痛明显,这时必须就医。
, http://www.100md.com
为减少游泳时引发耳疾,一是游泳爱好者在耳内进水时,注意不要私自乱掏;二是注意游泳上岸后,将头偏向一侧,并用手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并单腿跳跃,可将耳内的水流出来;三是耳朵进水自己无法处理时,及早到医院就诊;四是一旦鼻腔进了水,正确的擤鼻排水法是手指紧压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缓缓擤出水液,左右反复3~4次,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发中耳炎及鼻窦炎。 (钱勇)
新型综合游泳池和温泉安全守则
4 月13 日,通过与美国游泳池和温泉专业协会(APSP)的合作,国际编码委员会(ICC)发布一项综合编码,以加强游泳池和温泉的安全性。国际游泳池和温泉守则TM(ISPSCTM)通过强制性规定,给出公共和住宅游泳池、水疗中心和温泉的最低安全要求。ICC 和APSP 都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的成员,也是得到认证的标准制定机构。
, 百拇医药
结合ICC、ANSI/APSP 的相关标准,如国际住宅准则、国际建筑准则、国际管道准则以及国际机械准则,ISPSC 制定的首项守则,用来解决游泳池和水疗中心安全的各种问题。
该守则符合甚至超过《弗吉尼亚州格雷姆贝克游泳池及水疗中心安全法》(Virginia Graeme Baker Pool and Spa Safety Act)的要求,促使执法人员、医疗人员、设计人员和建筑人员都能更加有效地保证游泳池和水疗中心的安全性。它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设施,包括:住宅和公共游泳池、便携式和地面的水疗中心、水上乐园、健身水疗中心以及温泉,是第一个处理水上设施问题游泳池和水疗中心准则,也是第一个关于住宅便携式电动水疗中心和住宅地面游泳池和水疗中心的ANSI/APSP 能源标准。(张灿影)
游泳池里小便很危险
在游泳池里小便除了让人恶心以外,禁止这种行为还有其他原因:它会产生危险。科学家发现,尿液和氯混合后,会产生具有潜在危险的副产品,包括氯化氰和三氯胺。前者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人体吸入后,会对肺、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三氯胺会导致急性肺损伤。研究人员将相关研究报告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张章)
, 百拇医药
游泳作为一项男女老少皆宜的有氧健身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增强身心健康,而且对配合临床治疗、促进病体康复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每年夏天,因游泳而溺水甚至死亡的事件屡屡发生,所以做好游泳前的准备工作,以及知晓发生意外时简单的急救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游泳前要严格体检。游泳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中老年人在参加游泳时,必须经过医生检查身体,并征求医生的意见,制定运动处方。
游泳前做充足的准备活动。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不做准备活动便马上入水,水温、体温、气温相差很大,骤然入水,毛孔迅速收缩,刺激感觉神经,轻则引起肢体抽筋,重则引起反射性心脏停跳休克,很容易造成溺水死亡。
游泳时间不要太长。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个小时,中间可上岸休息10分钟左右。
, http://www.100md.com
慎重选择游泳场所。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海和野外去游泳。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应立即停止游泳,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
一旦溺水,及早处理。溺水窒息后,最易受损害的是脑细胞。缺氧的时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脑复苏的效果。首先将伤员抬出水面后,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施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必要时,采取人工呼吸。如果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尤其在心跳停止后4分钟内实施最为关键。具体方法是,先把溺水者仰卧在平实的地面上,救护者的右手掌放在溺水者两乳头与胸骨连线的正中,另一手掌重叠放于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平稳而有规律地按压,深度为4~5厘米。按压至最低点时应稍有停顿,按压频率为100次/分。当溺水者心跳、呼吸恢复后,可用干毛巾摩擦全身,自四肢、躯干向心脏方向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 (张献怀)
, 百拇医药
夏季游泳警惕耳炎发作
夏日,爱好运动的人们开始了游泳消夏的美好生活,因游泳方法不当,导致耳朵不适,引发耳炎的症状也随之增多。耳科医生提醒,游泳后,感觉耳朵肿痛、听力有改变等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早就医。
引发中耳炎主要由于少数人在游泳时喉咙呛水后,水中的细菌沿着耳咽管漫延到中耳腔黏膜,造成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引发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有耳深部痛、听力下降、发烧等症状,通常在游泳后一到两天最为明显,好发于儿童、抵抗力较差的人,通常以单侧感染较多。引发外耳道炎的发生与患者耳屎太多有关,游泳后耳屎吸水膨胀,引起外耳道发炎,当牵拉耳朵时,疼痛明显,这时必须就医。
, http://www.100md.com
为减少游泳时引发耳疾,一是游泳爱好者在耳内进水时,注意不要私自乱掏;二是注意游泳上岸后,将头偏向一侧,并用手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并单腿跳跃,可将耳内的水流出来;三是耳朵进水自己无法处理时,及早到医院就诊;四是一旦鼻腔进了水,正确的擤鼻排水法是手指紧压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缓缓擤出水液,左右反复3~4次,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发中耳炎及鼻窦炎。 (钱勇)
新型综合游泳池和温泉安全守则
4 月13 日,通过与美国游泳池和温泉专业协会(APSP)的合作,国际编码委员会(ICC)发布一项综合编码,以加强游泳池和温泉的安全性。国际游泳池和温泉守则TM(ISPSCTM)通过强制性规定,给出公共和住宅游泳池、水疗中心和温泉的最低安全要求。ICC 和APSP 都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的成员,也是得到认证的标准制定机构。
, 百拇医药
结合ICC、ANSI/APSP 的相关标准,如国际住宅准则、国际建筑准则、国际管道准则以及国际机械准则,ISPSC 制定的首项守则,用来解决游泳池和水疗中心安全的各种问题。
该守则符合甚至超过《弗吉尼亚州格雷姆贝克游泳池及水疗中心安全法》(Virginia Graeme Baker Pool and Spa Safety Act)的要求,促使执法人员、医疗人员、设计人员和建筑人员都能更加有效地保证游泳池和水疗中心的安全性。它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设施,包括:住宅和公共游泳池、便携式和地面的水疗中心、水上乐园、健身水疗中心以及温泉,是第一个处理水上设施问题游泳池和水疗中心准则,也是第一个关于住宅便携式电动水疗中心和住宅地面游泳池和水疗中心的ANSI/APSP 能源标准。(张灿影)
游泳池里小便很危险
在游泳池里小便除了让人恶心以外,禁止这种行为还有其他原因:它会产生危险。科学家发现,尿液和氯混合后,会产生具有潜在危险的副产品,包括氯化氰和三氯胺。前者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人体吸入后,会对肺、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三氯胺会导致急性肺损伤。研究人员将相关研究报告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张章)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