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夏季 > 综合信息
编号:11919124
夏季为身体巧设“防火墙”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8日 《当代健康报》 2010.07.08
“苦夏”未必体虚 进补少喝肉汤
“苦夏”未必体虚 进补少喝肉汤
夏季为身体巧设“防火墙”

    夏季为身体巧设“防火墙”

    ■ 易善永

    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人们最容易“上火”。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最近各大医院的“上火”病人也在直线上升,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腿脚浮肿、全身无力等症状。“火”是中医所描述的内火,现代医学解释为各种原因引起机体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在体内积滞而产生的症状。夏季气温高,人体的水分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造成组织失水过多、肾脏排毒功能和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从而引起代谢产物如乳酸、等有毒物质积滞;饮食不当,过多食用油炸、烧烤等富含脂肪的食物;长期食用补品;各种因素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细菌、病毒感染而出现病症。

    夏季如何预防“上火”呢?要注意四点:学会调情志,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思维、神情,夏季首先应该调畅情志,在认识上要从正面看世界,拥有阳光心态;注意饮食搭配适当,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或清热饮料;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生活规律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障机体的平衡,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如果已经“上火”,应适当休息,多饮水,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牛黄解毒丸、三黄片和一些消炎抗菌药物。
, http://www.100md.com
    

    夏季是人体进补阳气和调治虚寒宿疾的最佳时期

    夏季补阳 从调养经络开始

    本报讯 (记者 汤雷)中医有“冬病夏治”这一说法,目前正值暑热七月,不少市民都抓住这一时机,寻求夏季养生之道,或到医疗机构请专业中医师为他们调治冬病。

    本周一刚上班,山东大学第二附院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知己中医养生门诊”,就已经排起了队,他们都是为着“五行经络养生”的“冬病夏治”项目而来调养身体的。市民刘大妈有颈椎增生,每到秋冬就会加重,脖子疼痛僵硬,所以想趁着夏天调养治疗一下。
, 百拇医药
    据中医养生门诊的张建营医生介绍,中医养生理论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也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因此,夏季是人体进补阳气和调治虚寒宿疾的最佳时期。身体有问题的人,一定要抓住时机,精心调治。对于健康人而言,夏季养生可以调补阳气,储蓄健康。

    所谓“五行经络养生”是根据中医五脏六腑与经络腧穴的五行归属和连属关系,选取背部阳气最盛的督脉和膀胱经进行精油按摩、刮痧开背和拔罐走罐等治疗,以鼓舞阳气,疏通经络,温经散寒,达到益肺、健脾、补肾等治病防病目的。

    张医生建议,在进行刮痧、贴敷等经络调养的同时,一定注意不要贪凉,过食冷饮,长时间吹风扇或待在空调房内,都会使凉气内聚,损伤人体阳气。若能在调养期间多用热水泡泡脚,经常喝碗生津发汗的生姜红枣汤,或是理气温阳的胡椒白萝卜汤,寒气更容易排出。

    
, http://www.100md.com
    老人夏季头痛要适量补水

    ■ 本报记者 汤雷

    连日的高温天气,医院急诊收治的中风病人明显增多,其中很多人早期都曾出现过“预警信号”——— 头痛。有关专家提醒,头痛是老年人常出现的不适症状,一般不太引起重视,尤其是在夏季老人出现一过性头痛时,患者及家人往往以为是中暑或没休息好所致,其实,许多突然出现的头痛往往是严重疾病的先兆或初始症状。

    湖北省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彭小祥介绍说,盛夏气温高,暑气逼人,人体为了散热降温,汗腺大量分泌汗液,人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如果这时不及时补充水分,则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供血亦会受到影响,故而产生头痛。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扩张,血液由内而外分流,这种血液的再分配,会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加降低,也会产生头痛,此类头痛人们称之为低颅压或低血压性头痛。

, 百拇医药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夏季和冬季一样,也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在高温环境下,为了散热,皮肤血管扩张,皮下血液循环的血流量是正常时血流量的3至4倍,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重负,会增加发生脑中风的危险。

    另外,空调也可能成为“杀手”,室内温度调得太低,与室外“冰火两重天”,老年人容易出现脑部血流循环障碍,从而诱发中风。

    老年人一旦感觉闷热难受,或有“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和眼花以及肢体感觉异常,常常是中风的信号,切勿以为是有点“中暑”或“天热吃不好睡不着”,就不当回事,应及时就诊。

    彭主任指出,避免低血压性头痛,预防“热中风”,首要注意补充水分。夏天人体会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老年人的口渴中枢相对比较迟钝,很多人因为不渴而不主动喝水,但是不渴并不等于不缺水。为保证足够有充足的血容量使血液得稀释,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
, http://www.100md.com
    不过,补水也要适量,正确的补水方法是经常、主动、少量地饮水。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应多喝白开水。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2500毫升,24小时的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一天中血液黏稠度从深夜到早晨,再到上午呈上升趋势,所以在睡觉前喝水后,可以降低细胞容积值,降低血液黏稠度。

    此外,平时要心平气和,清淡饮食,多饮水;注意保持居室阴凉、通风,合理使用空调降低居室温度;可适当服用一些防暑祛湿中药,多喝些绿豆汤、菊花茶等。

    

    “苦夏”未必体虚 进补少喝肉汤

    图一:姜菲菲 画
, http://www.100md.com
    图二: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镇中心小学开展防暑降温主题班会活动,医务人员为学生讲解防暑降温及夏季饮食知识,为部分“苦夏”学生支招。 (新华社 发)■ 本报记者 晨露

    容易疲劳、懒懒的没力气、头晕胸闷、食欲还不好,进入夏天不少人都有“苦夏”体验,很多人认为这是“无病三分虚”。部分中医专家则认为,“苦夏”和体虚关系不大。

    “苦夏”未必是体虚

    云南中医学院教授秦竹说,夏季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尤其在炎热多雨的三伏天,暑湿之邪侵犯人体的脏腑经络,或壅滞三焦或困阻中焦等。这时人就容易出现“苦夏”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头晕、胸闷、食少、大便稀、失眠、低热、消瘦等,中医也叫“疰夏”,是炎热夏季的一种常见病,到了秋凉,症状自然缓解或消失。

    出现“苦夏”一方面源于天气的“热”和“湿”,另一方面还与不规律生活有关系。中医认为,“脾主长夏”,而脾就有“喜燥恶湿”的特点,除了“热”以外,“湿”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越是南方,人们越容易出现“苦夏”,而在新疆等高温干燥地区却很少有人“苦夏”。“湿”重困脾,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胃的受纳功能也随之受损。平时肠胃不好的人,在暑天更容易出现苦夏的症状。此外,贪凉喜冷、或是情绪抑郁、常挑灯夜战的人,也都往往更容易出现苦夏的症状。
, 百拇医药
    夏季进补少喝肉汤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再加上很多人误认为“苦夏”是因为体虚,所以喜欢夏季喝汤进补,希望能够消除症状。

    六十多岁的高先生,身体一直很硬朗,只是血压有点高,但一直保持得很好。最近,血压一直高升不下,降压药也似乎失去了效用,家里人只好将他送到医院,医生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检查后发现,原来家里人看他“苦夏”胃口不好,所以每天给他喝鸡汤,血压也被“补”高了。鸡汤、骨头汤就是国人最推崇和津津乐道的补汤。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解释说,鸡汤有温补的作用,特别能补气、养血、补精、填髓,如果是受寒感冒的人喝鸡汤,会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夏季肝阳上亢、痛风病人不适合喝,有虚火和实火的人也不宜喝。高血脂症的病人更不宜多喝鸡汤。很多老年人需要的不是“补”,而是“通”,只要体内通畅,平时食物中的营养基本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不讲科学地盲目进补,往往适得其反,损害健康。

    专家认为,老年人不要盲目进补肉汤。肉汤中含有一定的脂肪,患有高血脂症的病人多喝肉汤会促使血胆固醇进一步升高,可引起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高血压患者如经常喝肉汤,除会引起动脉硬化外,还会使血压持续升高,很难降下来。
, 百拇医药
    “瘀”的危害远甚于“虚”

    正如国药泰斗金世元所说,现在可怕的不是虚而是瘀,一说不舒服就是虚,一虚就要补。许多老年人高血压、脑血管硬化、心脏病都是瘀,内循环不好就是瘀,人就要得病。

    那为什么以前人们喝鸡汤、肉汤都能强身健体?事实上,由于过去生产力低下,食物匮乏,贮存食品不易,一般老百姓,平时吃肉类、油脂类比现在少得多,对蛋白质、脂肪绝对或相对获取不足,体虚、营养不良的人就较多,一旦补充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就能促进身体内环境的平衡。而现在,人们营养过剩者多,不缺蛋白质、不缺脂肪,缺的却是维生素、纤维素。血液中已经有大量不易排出的脂肪、蛋白质,一旦再补,必然就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有人形容健康人体状态就像走得很准的钟表,没有必要人为地干预它的运行,切不可做那些“无病吃药,花钱买病”的傻事。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所说的那样:“不要整天想着吃鱼翅、燕窝去补,还不如先出去跑10圈,让气血流动起来,经脉都通畅了,吃窝窝头都补。这才是正确的‘补’的原则。”
, 百拇医药
    

    夏季不宜盲目泻火

    ■ 吕 斌

    夏季天气炎热,不少人都喜欢喝凉茶,认为多喝就能去暑、泻火,可是一些人就因饮凉茶而导致胃肠“弱不禁风”。为此,医学专家建议说,夏天人们选择养生方法要谨慎,不要乱泻火,以免“养”出疾病来。

    每年夏天,田老太就爱煲绿豆粥当早餐,以凉茶当水喝,吃苦瓜等苦味蔬菜,田老太还告诉他人:“因为夏天特别燥热,所以要多吃凉的东西降降火,这也是老祖宗传下的养生之道……”

    可是,今年69岁的田老太再用泻火的方法对付夏天的到来却失灵了。前两天,她的嘴巴长了几个小泡泡,这两天继续饮凉茶,结果变成满嘴都是溃疡,情急之下,她去看中医。
, 百拇医药
    医生告诉田老太,她属于寒凉体质之人,脾胃虚弱,不适合吃寒凉的东西。田老太服用了医生开的中药后,才把口腔溃疡治好了。

    长期以来,饮凉茶、食绿豆粥等养生方法已经成为部分人的一种养生文化,但不是所有人的体质都适合这样的养生方法,千篇一律采用就会走进养生的误区。

    比如,绿豆不但是食品,还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的功效。从食疗的角度来说,食物的温热、寒凉等天然属性要与摄食者的体质状况保持一致,才能起到保健作用。

    绿豆粥虽具有消暑益气、润喉止渴的功效,但以下三类人不适合食用:一是属于寒凉体质的人,如四肢冰凉乏力、腰腿冷痛、腹泻便稀之人,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二是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人。因为绿豆中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这类人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绿豆蛋白,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三是正在服用各类药物的人。绿豆的解毒作用源于绿豆蛋白等成分可与有机磷、重金属结合成沉淀物。然而,这些解毒成分也会与药物的相关成分反应,从而降低药效。
, 百拇医药
    “喝凉茶泻火的方法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造成胃肠功能混乱。比如一吃油条就上火的人,表示这个人体内的热毒无法排泄出去,喝凉茶就不合适,可能伤了胃肠,热毒还是没有排出去,像田老太一样。排热毒还是要看医生,遵医嘱吃药。”医生这样强调说。

    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尽管夏天天气炎热,但大家也不可吃太多苦味食物,并且最好搭配辛味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葱、蒜),这样可避免苦味入心,有助于补益肺气。

    金银花虽然是中草药,但是也有跟抗生素一样的作用,消炎杀菌,吃多金银花也会杀灭胃肠里的有益菌落,出现拉肚子等症状。总之要避免走进养生的误区,不要盲目泻火

    

    夏吃生姜有讲究
, 百拇医药
    ■ 张桂松

    姜的吃法很多,可以喝姜汤,吃姜粥,炒菜时放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拌饺子馅时加点姜末,既能使味道鲜美,又有醒胃开脾、提神、助消化等作用。不过,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就应该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几个问题是应该注意的:

    1.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

    2.不要吃变质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错误的。

    3.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一般的鲜姜洗干净后就可以切丝分片。

    4.生姜功效有限制。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5.有些人不宜长期食用生姜。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