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数字化医院 > 医院信息系统
编号:11945241
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共享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包罗教授谈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3日 《中国医药报》 2010.08.03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包罗教授谈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许欣

    提起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李包罗这个名字在业内可谓尽人皆知,因为他是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开拓者和推动者,是医疗信息化的领军人物。现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的李包罗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担任信息科主任期间,曾经领军协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达25年之久。正是这25年的积累,让他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有着深邃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并得以从更高的层面推动我国医疗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日前,笔者就医疗信息化发展问题专访了李包罗教授,李教授从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未来的热点、制约瓶颈、应用重点等方面,谈了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作用。

    医疗信息化已走过30年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即启动了医疗信息化建设,迄今为止,医疗信息化(HIT)发展已经超过30年。尤其是近5年来,医疗信息化发展非常迅速,和以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
, http://www.100md.com
    5年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局限于医院管理上,主要应用在医院内部,着重于管理、财务、窗口服务,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率,总体上说是成功的。2003年SARS爆发以后,医疗信息化在传染病管理和控制、公共卫生领域有了跨越式发展。这个时期的医疗信息化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形成局限于医院内部的信息孤岛,不能为病人以及院外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二是决策支持力度不够,既不能为医疗卫生领域相关决策者提供足够的信息用于医院和公共卫生管理,也不能为临床医生护士提供足够的有价值的信息用于病人的临床管理。提到SARS后医疗信息化在公共卫生系统的应用,李教授指出,“这个时期公共卫生系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是条线式、烟囱式的,最底层的信息一下子冒到中央,而中间各层难以获得和共享,难以利用已有信息实现临床决策和管理决策”。

    而5年后的今天,医疗信息化已经和医院的日常管理操作融为一体,成为须臾不可分离的支持系统。“就像民航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将导致乘客滞留在机场一样,如果医院IT系统出现大的故障,服务器停机了,医院就无法正常运行。”李教授形象地打了个比方,说明信息化在医院日常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医疗信息化未来热点是电子病历和区域医疗信息化

    近3年来,医疗信息化领域最热门的当属电子病历和区域医疗信息化,其核心都是实现信息共享。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指所有医疗机构应该以电子健康记录为核心,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把医院各部门搜集来的病人信息组织起来,首先是为所有临床医务人员服务,最终目的是为病人服务。

    “医疗信息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院要发展自己的电子病历;二是在区域内以电子健康记录为核心,开展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李教授认为,从医院来说,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医疗设备,最终的服务对象都是病人,医疗信息化以病人为中心,就是医疗信息的搜集、采集、存储、获取都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之前以医院财务和医疗业务为中心,各家医院独立发展的孤岛式的信息化。比如以前各临床影像与检验科室的信息化主要以产出报告为主,现在则要把各种报告、记录全都集中到病人这样一个中心点上,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
, http://www.100md.com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如何让病人切实体会到医疗信息化的益处?李教授举了个例子:一个病人去医院看病,需要到放射科拍个片子,如果有医疗信息化的支撑,放射科医生在看片子的时候如有疑问,难以下判断,就可以调阅该病人的电子病历,查看化验结果、病程记录以及病人主诉等,这些资料对于放射科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是有帮助的。如果没有信息化支撑,这个医生要么打电话到相关科室,要么直接去相关科室找清楚这个病例的医生,可能还要调阅病历,而大家都知道,在医院中跨科室调阅病例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现在这个放射科医生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写下自己的诊断,对全体病人来说,可能诊断准确率就此提高有限的一点,诊断时间缩短有限的一点,治疗时间提前那么一点,但对某个个案来讲,可能就是生命攸关的大事。

    同样,实施医疗信息化,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更快捷了,以往是上午通知出院,下午才能办完手续,现在15分钟之内就全部交割清楚。另外,门诊流程顺畅了,病人无谓的等待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从美国经验看医疗信息化的实施评价
, 百拇医药
    那么如何评价一个医院或者一个区域内医疗信息化的实施是否成功?李教授认为,这是业内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暂时没有明确的答案,不过有美国经验可借鉴。

    美国国会认为,推动电子病历的发展最终会对推动美国医疗体系的改革、遏制重复检查、控制社会总体医疗费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美国政府计划在2010年到2015年5年间,拿出500亿美元“刺激”电子病历的应用,在第一年要拿出150亿美元。然而,使用电子病历后效果如何,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

    美国同行最近提出了一个有效使用(meaning for use)的新概念。制定标准、产品认证、有效使用是保证电子病历在美国大面积、高速度普及推广的三个关键步骤。制定标准,指的是能够交换和共享病人电子病历的互操作性标准,只要各家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符合这个标准就可实现信息共享;产品认证,是指厂商的产品要符合上述互操作性标准。医院只有购买通过认证的信息化产品才能拿到国家的补贴。
, 百拇医药
    “这就出现了第三个问题,医院买了不用怎么办?用了不好怎么办?这就需要有第三方监测‘有效使用’,需要有独立第三方对医院信息化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评估。”李教授介绍说,目前美国CMS已经提出了有效使用的25条标准,正在征求意见中。经第三方监测,医院达到了这25条标准,美国政府认可医院确实为有效使用,医院才会获得补贴。这种评测的过程不是100%“一刀切”,而是有一个合理的尺度。例如,这25条标准中要求,病人出院时医院要为80%以上的病人提供电子病历摘要,而不是强调要为所有的病人提供电子病历摘要。

    这25条标准对有效使用进行严格细致的评价,形成了从标准制定到标准认证到有效使用认证一环套一环的链条。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医院通过有效使用认证就可以获得信息化补助,到2015年通不过则要罚钱。这套标准既有“胡萝卜”也有“大棒”,迫使所有医院包括全科医生更多地使用电子病历。

    美国医院协会在25条标准出台后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各医院包括全科医生普遍认为标准太高,原因并不是不愿意采用电子病历,而是希望降低门槛后,可以比较轻松地拿到政府的补助。
, 百拇医药
    实施医疗信息化任重而道远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和美国相比还有一段距离。我国人口多,各地发展不均衡,要发展可共享的电子病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谈到我国发展医疗信息化,李教授认为是任重而道远。

    首先要考虑的是,美国的三个环节我们都需要吗?哪个环节可跳过?如果不能跳,哪个环节能做成?如果我国的医疗信息化要达到美国的程度,首先必须发展出一套在信息交换和信息编码方面可以认证、可以测量的标准,这套标准必须让所有的厂商都能遵循,并且是独立第三方可以测试的。李教授以银行为例,指出我国从提出银联卡概念到实现通存通兑,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才解决了其中的核心问题——跨行收费问题。国内银行网点虽然星罗棋布,但是都属于在两位数以内的若干家大型银行,而我国医疗机构性质复杂,仅县级以上医院全国就有18000多所,还不算数目众多的社区医院。

    医疗行业与银行业比较,银行管理方式要规范得多,业务模式要简单得多,数据内容要单一得多;而医疗行业一直没有规范统一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涉及到医生、护士、病人、疾病、药品、检验、影像、住院、门诊等多个方面,数据类型既包括影像图形、自然表达的文字,还包括手绘图形、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数据的复杂程度远非银行业可比。最乐观的估计,在10年内整合处理13亿人的医疗信息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局部发达城市、地区,共享部分临床信息,在5年内还是可以实现的。例如厦门、上海都部分实现了区域医疗信息化,但是这种信息化实现的区域和共享的内容都是有限的。

    即使医疗信息化达到美国的程度,其涵盖的内容也不可能是无边无际的,也是要对数据的范围有一定限制的。例如,美国25条标准不是要求所有临床文档都要共享,只是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必要的规划,李教授指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