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沟油问题的成因与治理 等
补监管漏洞 保食用油安全 ——浅谈地沟油问题的成因与治理
□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戚鹏飞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光地沟油回流餐桌危害公众身体健康的新闻,特别是今年3月,武汉某教授所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而且吃10顿饭可能就有1顿碰上地沟油”的论断出来后,一石击起千层浪,民众震惊之余,也将地沟油“改头换面”重返餐桌这一存在了许多年的老问题再次推上了前台。
人们常说的地沟油,一般是指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餐饮单位的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但像劣质动物内脏、肉皮加工提炼后产出的油和反复使用超过规定使用次数的烹制用油,也属于地沟油的范畴。因其含有大量的醛、酮、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且酸败指标远远超出国家规定,所以长期摄入对人体危害极大。
成因分析
, http://www.100md.com
地沟油回流餐桌的危害人所共知,但长期以来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巨额利润与制度不健全是地沟油交易屡禁不止的根源。对于餐厨垃圾加工方而言,餐厨废油由浊变清的工序简单,来源广泛。每吨废油成本大约1000元,一吨废油能够提取0.8吨食用油,加工环节的成本仅300多元,而现在市场食用油的价格每吨超过6000元,按市价打对折售出,一吨的利润接近2000元,利润率接近200%。而且我国一直缺乏统一的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即使部分城市推行了餐厨垃圾回收措施,规定泔水要运输到指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或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公害化处理,但因成本问题,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就餐馆而言,如把餐厨垃圾交给市政部门处理,还需缴纳一定的费用,但卖给私人,每年反而有少到上千多达上万的效益。由此可见,地沟油为何屡禁不止就不难理解。
管理有漏洞是地沟油得以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谁发证、谁监管”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原则之一,而对于一些小作坊、小企业,无证无照反而成了难于监管的“护身符”。地沟油在生产环节由质监部门管理,在经营环节可由工商部门查处小作坊无证经营问题,流入餐馆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处(未履行该职能的除外)。这种主体多元化的监管体制从形式上看是分工明确,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体制不畅的问题,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联动,增加了管理的层次,导致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出现执法漏洞。
, 百拇医药
检测难、标准制定落后造成执法困境。用何东平教授的话说,地沟油的检测难度甚至堪比“哥德巴赫猜想”。 地沟油的识别只能依靠试纸加经验的综合判断法,而经过反复的过滤和提纯之后,地沟油的外观和气味都跟好油没什么分别,而且不同的地沟油成分不同,没有一种检测试纸能“通吃”所有地沟油。在鉴定技术远未完善的前提下,期望监管者凭借高超的眼力和始终如一的盯防来杜绝地沟油的侵袭,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地沟油一旦进入流通领域,进入餐饮业,执法人员面对没有任何标示的散装油除了查验经营者的进货票据,很难再找到其他方法来验证油的来源和质量。
生物柴油等“绿能”产业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废旧油脂加工成生物柴油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国许多城市也建立了把地沟油加工成生物柴油的环保项目,但由于地沟油加工科技企业需要与收购地沟油违法者竞价,受制于加工成本的制约,无法保证价格优势,所以许多项目至今利用率也不高,长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同时由于我国缺少生物柴油质量标准,企业即使生产出来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难以顺利进入官方渠道销售。
, http://www.100md.com
治理对策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治理地沟油改头换面重上餐桌的问题呢?笔者建议:
一、探索建立餐厨垃圾的长效管理机制,对餐厨垃圾实行“强制回收、适当补偿、分类处理、定向销售”制度,防止废弃油脂回流餐桌。
二、加紧制订地沟油检测办法及散装食用油标志办法,规范管理制度,健全食用油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和入库验收制度,杜绝劣质食用油流入餐饮消费环节。
三、探索建立环保、城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餐厨废油管理协调机制。同时,在政策上对规范管理餐厨垃圾的餐饮单位给予一定支持,如对于装上统一过滤装置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的餐馆,环境保护部门可以考虑降低或取消其排污费;将废弃油脂提供给生物柴油加工企业的餐饮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四、采取多种手段扶持生物柴油科技企业。首先,应确定生物柴油标准,标准既成,质量也处于稳定状态,许多民营企业生产的生物柴油就可以顺利进入官方渠道销售。其次,以财政资金补贴生物柴油科技企业采购,保证企业能够拥有竞价能力。再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减免生物柴油企业的税赋并积极推广废弃油脂提炼生物柴油项目。第四,政府应为生物柴油加工企业和餐饮业牵线搭桥,让他们成为合作伙伴,打破原来的非法收购废弃油脂的黑色利益链条。第五,我国需要建立生物柴油产业方面的行业准入标准,防止一个地方有过多生物柴油企业,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
, 百拇医药
五、参照烟草专卖和食用盐专卖的方式,实行食用油国家专卖制度,以确保其安全性。
“地沟油”的管理学追问
□唐宋
“地沟油”该由哪个部门管理?我国对“地沟油”的监管涉及卫生监督、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环保、市政市容等多个部门,由于其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最后“谁都管”变成了“谁都难管”,这便给不法商贩提供了“黑色产业”的膨胀空间。因此,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是规范“地沟油”资源回收利用的当务之急。
“地沟油”应该怎么管?当前,运动式突击检查是治理“地沟油”的主要手段:政府部门统一行动,端掉回收、炼制“地沟油”黑窝点。这种“围剿式”集中整治方式虽有立竿见影之效,却难以走出“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的怪圈。
, http://www.100md.com
实践证明,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加强对餐余垃圾源头的管理至关重要。苏州市曾签署“泔水管理”市长令,禁止餐饮企业直接向下水管道排放“泔水”,废弃食用油脂要交给专业企业集中收购……笔者认为这一规定既明确了餐饮企业、回收单位的责任,而且还抓住了监管的关键。
目前我国有20多个大中城市要求统一处理餐余垃圾,可是有关部门在集中处理泔水、“地沟油”等餐余垃圾时,要向餐饮企业收取价格不菲的垃圾处理费,导致餐饮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地沟油”便偷偷流向了黑市。为此,济南市换了一种做法,该市有关部门在收、运、处理餐余垃圾时不向餐饮企业收费,这一简单的管理方法收到了正面、积极的效果,济南的做法值得借鉴。
治理“地沟油”,政府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调动餐饮企业自觉回收餐余垃圾的积极性。例如有些地方将回收的“地沟油”炼制工业用油,这或许是“地沟油”最好的归宿,但是因为目前我国工业回收“地沟油”的价格低于大排档、小餐馆回收的价格,其回收程序也较为复杂,直接导致“地沟油”流向了不该流向的去处。笔者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核算一下对“地沟油”的监管成本,并将这些成本作为政府补贴,转移支付给“地沟油”工业回收企业,适当提高其回收价格,这样一来,或许我们就不用再为屡禁不绝的“地沟油”而头疼了。
, http://www.100md.com
□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戚鹏飞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光地沟油回流餐桌危害公众身体健康的新闻,特别是今年3月,武汉某教授所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而且吃10顿饭可能就有1顿碰上地沟油”的论断出来后,一石击起千层浪,民众震惊之余,也将地沟油“改头换面”重返餐桌这一存在了许多年的老问题再次推上了前台。
人们常说的地沟油,一般是指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餐饮单位的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但像劣质动物内脏、肉皮加工提炼后产出的油和反复使用超过规定使用次数的烹制用油,也属于地沟油的范畴。因其含有大量的醛、酮、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且酸败指标远远超出国家规定,所以长期摄入对人体危害极大。
成因分析
, http://www.100md.com
地沟油回流餐桌的危害人所共知,但长期以来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巨额利润与制度不健全是地沟油交易屡禁不止的根源。对于餐厨垃圾加工方而言,餐厨废油由浊变清的工序简单,来源广泛。每吨废油成本大约1000元,一吨废油能够提取0.8吨食用油,加工环节的成本仅300多元,而现在市场食用油的价格每吨超过6000元,按市价打对折售出,一吨的利润接近2000元,利润率接近200%。而且我国一直缺乏统一的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即使部分城市推行了餐厨垃圾回收措施,规定泔水要运输到指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或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公害化处理,但因成本问题,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就餐馆而言,如把餐厨垃圾交给市政部门处理,还需缴纳一定的费用,但卖给私人,每年反而有少到上千多达上万的效益。由此可见,地沟油为何屡禁不止就不难理解。
管理有漏洞是地沟油得以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谁发证、谁监管”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原则之一,而对于一些小作坊、小企业,无证无照反而成了难于监管的“护身符”。地沟油在生产环节由质监部门管理,在经营环节可由工商部门查处小作坊无证经营问题,流入餐馆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处(未履行该职能的除外)。这种主体多元化的监管体制从形式上看是分工明确,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体制不畅的问题,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联动,增加了管理的层次,导致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出现执法漏洞。
, 百拇医药
检测难、标准制定落后造成执法困境。用何东平教授的话说,地沟油的检测难度甚至堪比“哥德巴赫猜想”。 地沟油的识别只能依靠试纸加经验的综合判断法,而经过反复的过滤和提纯之后,地沟油的外观和气味都跟好油没什么分别,而且不同的地沟油成分不同,没有一种检测试纸能“通吃”所有地沟油。在鉴定技术远未完善的前提下,期望监管者凭借高超的眼力和始终如一的盯防来杜绝地沟油的侵袭,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地沟油一旦进入流通领域,进入餐饮业,执法人员面对没有任何标示的散装油除了查验经营者的进货票据,很难再找到其他方法来验证油的来源和质量。
生物柴油等“绿能”产业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废旧油脂加工成生物柴油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国许多城市也建立了把地沟油加工成生物柴油的环保项目,但由于地沟油加工科技企业需要与收购地沟油违法者竞价,受制于加工成本的制约,无法保证价格优势,所以许多项目至今利用率也不高,长年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同时由于我国缺少生物柴油质量标准,企业即使生产出来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难以顺利进入官方渠道销售。
, http://www.100md.com
治理对策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治理地沟油改头换面重上餐桌的问题呢?笔者建议:
一、探索建立餐厨垃圾的长效管理机制,对餐厨垃圾实行“强制回收、适当补偿、分类处理、定向销售”制度,防止废弃油脂回流餐桌。
二、加紧制订地沟油检测办法及散装食用油标志办法,规范管理制度,健全食用油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和入库验收制度,杜绝劣质食用油流入餐饮消费环节。
三、探索建立环保、城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餐厨废油管理协调机制。同时,在政策上对规范管理餐厨垃圾的餐饮单位给予一定支持,如对于装上统一过滤装置实现污水达标排放的餐馆,环境保护部门可以考虑降低或取消其排污费;将废弃油脂提供给生物柴油加工企业的餐饮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四、采取多种手段扶持生物柴油科技企业。首先,应确定生物柴油标准,标准既成,质量也处于稳定状态,许多民营企业生产的生物柴油就可以顺利进入官方渠道销售。其次,以财政资金补贴生物柴油科技企业采购,保证企业能够拥有竞价能力。再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减免生物柴油企业的税赋并积极推广废弃油脂提炼生物柴油项目。第四,政府应为生物柴油加工企业和餐饮业牵线搭桥,让他们成为合作伙伴,打破原来的非法收购废弃油脂的黑色利益链条。第五,我国需要建立生物柴油产业方面的行业准入标准,防止一个地方有过多生物柴油企业,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
, 百拇医药
五、参照烟草专卖和食用盐专卖的方式,实行食用油国家专卖制度,以确保其安全性。
“地沟油”的管理学追问
□唐宋
“地沟油”该由哪个部门管理?我国对“地沟油”的监管涉及卫生监督、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环保、市政市容等多个部门,由于其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最后“谁都管”变成了“谁都难管”,这便给不法商贩提供了“黑色产业”的膨胀空间。因此,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是规范“地沟油”资源回收利用的当务之急。
“地沟油”应该怎么管?当前,运动式突击检查是治理“地沟油”的主要手段:政府部门统一行动,端掉回收、炼制“地沟油”黑窝点。这种“围剿式”集中整治方式虽有立竿见影之效,却难以走出“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的怪圈。
, http://www.100md.com
实践证明,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加强对餐余垃圾源头的管理至关重要。苏州市曾签署“泔水管理”市长令,禁止餐饮企业直接向下水管道排放“泔水”,废弃食用油脂要交给专业企业集中收购……笔者认为这一规定既明确了餐饮企业、回收单位的责任,而且还抓住了监管的关键。
目前我国有20多个大中城市要求统一处理餐余垃圾,可是有关部门在集中处理泔水、“地沟油”等餐余垃圾时,要向餐饮企业收取价格不菲的垃圾处理费,导致餐饮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地沟油”便偷偷流向了黑市。为此,济南市换了一种做法,该市有关部门在收、运、处理餐余垃圾时不向餐饮企业收费,这一简单的管理方法收到了正面、积极的效果,济南的做法值得借鉴。
治理“地沟油”,政府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调动餐饮企业自觉回收餐余垃圾的积极性。例如有些地方将回收的“地沟油”炼制工业用油,这或许是“地沟油”最好的归宿,但是因为目前我国工业回收“地沟油”的价格低于大排档、小餐馆回收的价格,其回收程序也较为复杂,直接导致“地沟油”流向了不该流向的去处。笔者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核算一下对“地沟油”的监管成本,并将这些成本作为政府补贴,转移支付给“地沟油”工业回收企业,适当提高其回收价格,这样一来,或许我们就不用再为屡禁不绝的“地沟油”而头疼了。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品安全 > 常见劣质食品 > 地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