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944849
警惕“形(音)似药品”埋下的安全用药隐患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7日 《中国医药报》 2010.08.17
     □段文丽

    一位患者到某医院门诊就诊,经过初步检查后,大夫开出了口服抗生素阿奇霉素二水合物,而患者从药房领出的却是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这是一起典型的因“形(音)似药品”导致的用药差错。原来,这两种由同一厂家生产的药品在外包装的颜色和图案上非常相似,导致了在配药过程中,尤其是在取药的高峰时段,药师因视觉疲劳而出现调剂差错。

    容易引起药师或医护人员出错的地方还不止于此。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张翠莲副主任药师指出,除了外包装,还有很多药品的内包装、裸片或胶囊的外形、名称相似,如拆去大包装后长得像孪生兄弟一样的各种瓶装麻醉剂,名称相似的头孢他啶和头孢拉定、利多卡因胶浆和利多卡因凝胶等等。剂型过多是另一易出差错的重要原因,如很常用的胰岛素类降糖药不仅生产厂家多,而且剂型也多,让人容易眼花缭乱。

    有相似的包装、外形和名称的药品就被统称为“形(音)似药品”。张翠莲说:“从2006年开始,协和医院药剂科就启动了对全院用药差错主动上报和差错汇总统计工作。2006年~2008年用药差错汇总统计报告显示,由药品外观和名称读音相似造成的差错占到了总体差错的一半。”而国外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此类药品所引发的用药错误致死人数至少在2万人以上。
, 百拇医药
    张翠莲认为,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近年来药品生产企业在品牌策略和包装策略的影响下,将自己生产的大部分药品或同一药品的不同规格与剂型采用了类似的包装或命名所致。此举虽然加强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却对药师、护士及患者安全用药造成了隐患。

    那么,该如何排除这一安全用药的隐患呢?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的探索值得借鉴。张翠莲介绍说,根据国际医疗认证委员会(JCI)关于探索医疗机构针对“形(音)似药品”的管理措施的要求,北京协和医院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和经验,出台了《北京协和医院形(音)似药品管理规定》。该规定针对“形(音)似药品”,从下医嘱、开处方、调剂药品、给患者发药等整个药物治疗过程的多个环节入手,对药品的准入、医嘱的执行和药品不良事件的报告等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医院规定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在进药审核时,应减少非必需的“形(音)似药品”进入医院,同一个通用名下药品不能超过两种剂型和规格。

, 百拇医药     其次,药剂科要求工作人员将“形(音)似药品”的目录设置在医嘱系统中,当医生开医嘱时及时予以提醒;为准确地执行医嘱,对此类药品要做出醒目标识或文字警示,以引起药师和护理人员的注意;技术层面上,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相似药品的货架摆放尽量拉大距离。

    第三,医院还对各科室发生的“形(音)似药品”误用情况及时进行统计,由医务处负责向全院发出警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另外,2009年底,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根据2006年~2008年用药差错汇总统计报告和药师总结的经验,对医院上千种药品中易混淆的药,包括药品外观和药名读音均相似、外包装相似、外形相似或药名读音相似的口服药和注射剂进行了分类。并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系列展板在院内展出,同时在医院网站上进行公示,以便医务人员随时随地查阅参考。

    张翠莲说,对“形(音)似药品”的分类和公布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用药陷阱!”临床医生纷纷表示对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的严格把关的理解。“虽然从临床使用的便利出发,大家都希望药品和剂型多多益善,但是,这样一来显然不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

    当然,医院只是药品这个特殊商品的使用终端,而“形(音)似药品”的出现却多因药品的生产企业对用药安全考虑不周所致。

    对此,张翠莲呼吁国内所有的医药企业不能只顾及各自的品牌效应,而要多考虑由药品外形和名称相似而带来的用药错误和安全隐患,从医药生产企业就开始,走好安全用药的每一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