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音视频 > 国学堂
编号:12381798
20100821国学堂-梁冬对话唐汉第七讲:汉字中的“公、私”之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6日 细品国学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08-21 23:00-23:30

    主 讲 人:唐 汉 主持人:梁 冬

     参与整理:yhlj 慕越人 风轻云淡 zxiu 夜未央 墨者 慧从卢溪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字太猛。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一直邀请的是独立学者唐汉老师,和我们一起重新学习汉字。唐老师您好!

    唐汉:你好。

    梁冬:今天依然请到唐老师。今天我们来严肃一点的。应该谈到一些真正的本质的问题,比如“公”、“私”的问题。我觉得“公”和“私”这个问题,是所有人最后有没有动力做事情的一个很本质的一个事情。那我一直发现“公”和“私”这两个字很有意思,长得很像。就是“公”字下面是这样写,“私”下面也是这样写的。

    画外音:先民造字,何以为“公”?何以为“私”?许多字词典往往要争议《韩非子·五蠹》中的记载:“古之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有人理解为:古时仓颉造字时,用象征着为自己打算的自相环绕的图形表示“私”,而用与私相反的图形表示“公”。那么,这一说法是否代表了“公”、“私”二字的本义?我们今天对“公”、“私”二字的理解与古人又有多大的出入呢?

    梁冬:什么叫“环者为私”呢?

    唐汉:实际上“私”这个字的来源,它是来自于古代的绳套,绳套文化。古代甲骨文的“私”就是这样画了个绳套。因为为什么它演变成“私”?它非常简单,就是古代的劳动在狩猎的时候,他做一个绳套安置在那里,他就走了。后来这个绳套就捕了一只动物,捕了一只野兽。捕下了以后,这野兽归谁呢?我要是路过,我从这就抓走。可以不可以抓走?

    梁冬:应该不可以。

    唐汉:不可以。因为谁下的绳套就归谁所有。下绳套它是一个智力劳动,它不是简单的围猎的活动。比方说,咱们大家要去打猎,大家一块儿去打猎,打到了一只鹿。回来我们每人剁分一块。这是大家集体打猎。但是下这个绳套,是我自己一个人干的,我是靠智商,下绳套不容易。

    梁冬:属于知识产权。

    唐汉:知识产权。绳套不容易。他要知道野兽出没的规律,它从这不从这过,这大概是个什么野兽,怎么下。因为这块安上绳套没套得住,总结经验,下一次我再来再下,总结经验,不停地总结经验,不停地进行智力劳动以后,最后下了绳套,套住野兽了。所以它对劳动的认可,而且对个人创造性劳动的认可,就叫做“私”。

    字幕提示:

    “私”:猎捕动物的绳套形状。古时候谁设置的圈套,逮住的动物就归谁,因此,“私”字的本义是表明所有权的归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8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