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基药 增加投入需盘活存量医疗资源
细说基药,增加投入需盘活存量医疗资源,医保基金,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基药制度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表面上看是缺乏配套政策,执行不到位所造成,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医疗和医保领域的改革不到位,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和医保部门之间未能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良性机制。
自2009年8月颁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至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实施1周年,具体实施情况如何?从目前已公开的媒体报道看,有喜亦有忧。
可喜的是,目前31个省(区、市)都已建立了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平台,38.4%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机构、30.4%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实行了零差率销售,82.9%的县将基本药物纳入了“新农合”报销范围,出现了“两降两升”的局面——“两降”就是基层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两升”,即基层门诊量和住院量上升。而2010年,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要超过60%。
与此同时,基本药物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些是制度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的,更多的还是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配套政策的缺乏、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具体而言,各地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基本药物招标不够规范。各省的评标体系对产品质量、企业品牌、服务能力等因素考虑不多,或明或暗还是以“降价”为主基调。而过低的中标价格,使企业无利润空间,要么选择中标后不供应,或者退出基本药物市场,要么选择中标后与医院再次商讨提价,甚至有极少数企业可能会偷工减料,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留下安全隐患。
此外,各省评标细则不一,生产企业要重复申报,接受审核,增加了不少成本。另外,预料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也频频抬头。全国统一的招标信息平台或许有助于降低生产企业的招标成本,而国家统一的基本药物招标规范可能在今年颁布。
第二,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还难以满足患者需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307个品种仅覆盖部分常见病种,各省在国家基药目录基础之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