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中医药在国外
编号:11940729
台湾中医药寻宝行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391期
     台湾中医药有其特定的发展环境和历史成因,与内地中医药发展状况不同。纵览台湾中医药发展概况,或对内地中医药发展有所启示——

    赵中振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学部教授、中药学学士(荣誉)学位课程主任。药用植物、中药、方剂、中国医学史及中药鉴定专家。

    兼任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委员,香港卫生署中药标准科学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药顾问及美国药典委员会中药顾问。

    今年,笔者应台湾行政院科学委员会之邀,到宝岛台湾进行了学术交流。从台北、台中到台南,走访了教育、研究、医疗、生产、贸易机构与中药市场。探究了台湾中医药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宝岛寻宝,满载而归。

    中医药管理有待完善

    台湾与香港一样,均设有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作为台湾中医药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此机构现隶属于行政院卫生署,为台湾中医药发展把关、确定方向,掌管中医药各项行政业务及研究发展工作。其成立宗旨为“中医现代化、中药科学化、中西医一元化及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下设有中医组、中药组、研究发展组、信息典籍组与科技政策小组。委员由来自政府与中医药学界及产业界之代表组成,共15人。该委员会下设的研究发展组及其工作值得借鉴。

    台湾的药典分为《中华药典》与《中华中药典》两部。前者为西药,收载药品1716种,也包括一些常用生药,如芦荟、颠茄(叶)、颠茄根、远志、大黄、(东)莨菪等。

    而《中华中药典》部分,则与中国内地大抵相似,但目前仅收录了中药200种,正在增加的有50种,如八角茴香等,未来计划将收录增加到300种。

    或许因为没有常设的药典机构,只是临时组建的委员会,其编撰的台湾药典内容比较粗疏,在科学性与完整性方面有待加强。例如:豆蔻、桂皮、丁香、黄连、甘草、远志和大黄重复收载于《中华药典》与《中华中药典》中。有关人士已经呼吁,加强投入,成立专门的药典委员会。

    高等教育模式重在求精

    台湾正规的中医药教育开始于1966年,晚中国大陆10年。50年来培育出了一批批中医药专才。实施了60年的中医特考过渡制度,将于2011年宣告终止,标志着台湾无正规中医教育、中医师良莠不齐历史的结束。

    1958年创建于台中的中国医药学院,现已发展为中国医药大学。在1966年率先建立了中医学系(7年制,后改为8年制);1985年又成立学士后中医系(取得学士学位后再修读5年中医课程),其教育目标是培养中西汇通人才。这一学制有些类似欧美国家的医学院,学生先修读一个本科学位后,方可读医学院。从其复杂的学制转换亦可看出中医教育模式仍在不断探索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0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