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压力
编号:11942052
压力一来,叫醒全身细胞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24日 《生命时报》 2010.09.24
酒逢知己为何千杯少(心灵探索)

     压力一来,叫醒全身细胞

    人人都免不了遭遇压力,搬家、生病、跳槽等生活事件,都可能成让人们体验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除了心理变化,压力的打击就像泰山压顶一样,会从你的大脑往下传递,引起身体一连串“应激反应”。

    首先,位于大脑下部的下丘脑会分泌多种“释放”激素,激活位于它下面的垂体,使之释放一批“促进”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接着,这些激素往下传导,作用于各自的内分泌靶腺,诱发更多的激素释放。其中,位于肾脏上方的肾上腺髓质部分最为重要,它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直接刺激人体各器官。这一调节过程,被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后,人的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短促,脂肪、蛋白质等储备能源迅速分解。另外,立毛肌收缩,使人“汗毛竖起来”;汗腺分泌,使人“大汗淋漓”。总的来说,整个机体就像被“叫醒”了一样,平时休养生息的细胞全都动员起来。
, http://www.100md.com
    短时间的应激能激发潜能,增强适应力。但持续高压,身体会不堪重负,导致精神崩溃,毁在激素手里。▲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副教授李君)

    

    为抑郁患者建个康复农场

    惹上抑郁是件麻烦事,谁都不乐意一辈子当“药罐子”。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精神病学家为抑郁患者指出了新的康复疗法:到农场劳动一天。

    为此,英国萨克福郡专门开辟了143英亩的“关爱农场”,专供抑郁症、自闭症和中风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参加锄草、种菜、修拖拉机等劳作。结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状态都有了明显改善,远远优于吃药的效果,并且对生活的信心明显增强。
, http://www.100md.com
    研究者表示,这一“天然疗法”,能鼓励患者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参与有意义的新活动,学到新技能,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体验到新的人生价值。▲

    (臧恒佳)

    

    父母都偏爱弱孩子

    白领小柯经常抱怨偏心眼的父亲。他毕业后留京,工作数年仍过得紧紧巴巴。小柯并不想做“啃老族”,但“不患寡而患不均”,父亲太偏爱大哥,不仅用积蓄给大哥买了房子,而且每月都用退休金接济。在父亲眼中,小柯可以靠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一无所长的老大则需要格外照顾。
, http://www.100md.com
    父母为什么会偏爱弱势的孩子?首先,这是一种进化规律。父母为了保证弱势子女的生存,不得不给予更多照顾,使他们的基因得以繁衍。其次,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弱者自身能力有限,只能求助于人,也就掌握了更多的求助技巧,利用它们获得偏爱。此外,弱势子女通常无力在外打拼,不离父母左右,与父母的交流机会更多。

    偏心弱势孩子,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的成长。然而,过于偏心,不但会伤害其他孩子的内心,而且会使弱势的孩子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生存能力下降,甚至耽误终生,与父母的初衷相悖。

    因此,父母应当尽量给予每个孩子同样的爱。特别是对弱势的孩子,真正的爱不是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是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独立生存能力。▲

    (香港大学心理系博士张晓)

    
, 百拇医药
    “妻管严”是种宽容(小绰号大问题)

    老王家中有贤妻,日子过得挺舒服。唯一不自在的是,他经常被人笑称“妻管严”。可不是吗?老婆个性鲜明,横眉立目时,让他像吃了朝天椒一样痛苦。

    老王这种“好男人”,外人看来有些另类,但老王自有说法:“曾经老婆出差时,也反叛了半年。可是,体检时自己居然到了‘三高’的边缘,原来还是有人管的好。”

    从心理学的层面,男人和女人性格各有侧重。如果双方个性都比较要强,要想家庭和谐,必然需要一方示弱。很多“妻管严”的男人,不仅能意识到男女的个性差异,还能主动欣赏女性的优点,以家庭大局为重,是男人心胸宽广的“大智慧”体现。

    老话说,妻严夫祸少。因此,像老王那样大智若愚的“妻管严”并不是“怕”,而是一种理解与宽容,更是一种深沉的爱。他们无需多虑,享受并珍惜家庭,日子长了,别人自然会羡慕。但是,如果七尺男儿生性懦弱,不仅怕老婆,工作交友中也畏畏缩缩,就需要审视自己,是缺乏自信,还是性格所致?找到问题所在,也许有助于重塑积极人格。另有一些家庭,表面看来,妻子掌握大权,背后却暗藏危机,不仅使丈夫丧失了进取心,而且引来反感,严重时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 百拇医药
    (河南省精神病院副主任医师张玉娟)

    

    酒逢知己为何千杯少(心灵探索)

    “酒逢知己千杯少”,千古一叹响彻古今。知己共举杯,碰撞的仿佛是心灵,推杯换盏间,令人忘我、耐人寻味。中秋国庆佳节将至,大家纷纷忙着约时间相聚。一杯酒,为何能有如此妙用呢?在此,《生命时报》邀请有关专家带您探个究竟。

    酒是人际润滑油。《礼记》有云,“酒食所以合欢也”。对中国人来说,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而“民以食为天”,因此,酒也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之一。北京回龙观医院酒依赖病房主任孙洪强副教授表示,中国人将“饮”与“食”同等对待,赋予它社交媒介的功能。拜把子要举杯盟誓,婚礼要喝“喜酒”,送别要饮“饯行酒”,凯旋要设“庆功酒”,孩子满月要办“满月酒”……有了酒,就有了“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的默契。
, 百拇医药
    酒是感情催化剂。一人独酌,多半为了浇愁,此时心中感情无法渲泄,本身就带着逃避心理,借助酒精作用,很容易让自己醉倒。

    但是,美酒若遇到知己,它的催化效应便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首先,酒能使人愉悦,并不断渴求。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院刘铁桥教授等人研究表明,酒精能激活大脑内部的犒赏机制,使人产生欣快感。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会产生渴求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多刺激,保持美妙的感觉。因此,越喝越想喝。

    其次,酒使人放松戒心,释放心情。孙洪强表示,酒精能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的防御机制降低,判断力下降。这时,看谁都挺好,好友之间更是倍感亲切。此外,“酒壮英雄胆”。酒精抑制了大脑皮层这个“高级指挥官”之后,自控力下降,以前不敢说、不好意思说的话,也能说出来,彼此产生“推心置腹”的感觉。知己之间通常先是甜言蜜语、互相吹捧,接着产生共鸣、开始豪言壮语,一唱一和、欲罢不能。

    酒不能成为健康炸药包。美酒好比灵丹妙药,不仅让人得到发泄,还创造了交流机会。但是,如果不加节制,社交饮酒就可能发展成酒滥用,甚至酒依赖。此时的酒,也就变成了“炸药包”,会伤害肝脏、心脏等重要器官。因此,“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酒只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专家提醒您,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胜酒力者,品茶、喝咖啡,也能举盏言欢、深化感情。▲

    (陈 芸)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