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943830
脉络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28日 《中国医药报》 2010.09.28
脉络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

     □文/图 本报记者 熊昌彪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在进行大会演讲

    明确脉络相关概念

    建立脉络病诊断标准证实通络药物疗效

    记者从9月11日在天津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获悉,经过众多科研院所5年的合力攻关,国家“973”项目“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通过对“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规律开展的深入研究,阐明了通络干预对由微血管损伤引起的心梗、脑梗、糖尿病并发症三大难治性疾病的核心作用机理,证明了通络药物的确切疗效,为从脉络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提供了依据。

    明确脉络相关概念

    2005年,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联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启动了国家“973”项目“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基础研究”。
, 百拇医药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认为,项目坚持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原则,系统地整理了历代医家关于血脉及脉络理论的相关论述,厘清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结合临床实践及现代多学科知识对其科学内涵加以了诠释;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并建立辨证诊断学会标准。吴以岭指出,脉是一个独立的组织器官,有它自己的结构、功能与代谢特点,也有其共性发病机制与病理环节。与西医学将心血管、脑血管、周围血管病等各自独立进行研究的做法相比较,脉络学说显然具有整体系统的特色优势,更便于寻求血管病变的共性发病规律、病理环节及防治策略。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者提出了“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概念,这也与近年西医学提出的“泛动脉”和“大循环病”概念相吻合。研究发现,“脉络-血管系统病”具有多个病变环节,如络气郁滞/虚滞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始动病机并贯穿病变全过程;血瘀、痰浊、热毒为病理产物和继发病机;损伤脉络形体形成“缩”即脉络绌急与血管痉挛,形成“窄”即脉络瘀阻与动脉硬化,形成“闭”即脉络瘀塞与血管阻塞或闭塞等。
, 百拇医药
    建立脉络病诊断标准

    首先,与过去从瘀血、痰浊、毒邪开展的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不同,这一研究揭示了络气变化在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始动作用,体现了气血相关的脉络学说理论特色。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借助现代研究方法开展了3469例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调查,病种涵盖了内皮功能障碍、急性心梗、脑梗及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血管病变。研究人员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以病理环节为纲,病位、病性、病人、病势为目,最终建立了“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这一标准已经被定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其次,揭示了社会心理因素对血管病变的重要影响。在不久前召开的美国心脏年会上,专家指出心理压力与心血管病间存在着紧密关系,“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提出则进一步为人们揭示了社会心理因素对血管病变的重要影响。研究者从营气与血管内皮、卫气与血管外膜及全身性NEI(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相关性切入开展研究,指出情绪刺激等社会心理因素、过度疲劳和过度安逸等不良生活方式在血管病变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证实,以脉络理论为依据开发的中药通心络可以改善血管局部病理损伤,效果与西药辛伐他汀相当,改善全身性NEI网络稳态失衡则优于辛伐他汀。
, 百拇医药
    第三,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在过去的研究中,对于血管病变多围绕血管内皮开展研究,而对血管外膜则较少论及。事实上,外膜不仅构成了血管的支撑结构,同时还集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于一体,对血管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是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的积极“参与者”。项目研究以“营卫承制调平”为指导,从营气与血管内皮、卫气与血管外膜的相关性切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血脂、高血糖等往往先损伤血管内膜,高血压、心理压力等因素则常先影响血管外膜,内、外膜通过各种信号通路相互影响并累及中膜,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痉挛的发生。

    证实通络药物疗效

    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虽可通过介入或溶栓治疗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但冠脉开通大血管血流恢复后,缺血区微血管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破坏,导致无复流使心肌不能实现有效再灌注成为西医学治疗的难点。项目子课题深入研究发现通心络可有效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抑制微血栓形成、抗炎、抗氧化,有效保护急性心梗再灌注后心肌及其周围微环境。通心络治疗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无复流219例循证研究显示,该药可明显减少心肌无复流,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脏室壁运动及收缩功能,开辟了从微血管保护治疗急性心梗介入后心肌无复流的有效新途径。
, 百拇医药
    在对通络干预脑梗死治疗的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脑梗死治疗新策略”,证实通心络可通过保护缺血区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及侧支循环建立发挥基于微血管保护的脑组织保护作用,为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了除溶栓、神经保护以外的治疗新途径。

    对于糖尿病并发症,通心络通过改善肾功能,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同时保护周围神经滋养血管结构完整性,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示出通络干预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这类难治性疾病的良好效果。

    对于心律失常治疗,通络干预也取得了良好结果。以“络虚不荣”为出发点研制的参松养心胶囊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治疗室性早搏优于美西律,治疗阵发性房颤与普罗帕酮相当,改善症状优于普罗帕酮;还能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率,且无心脏不良反应。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同时具有多离子通道阻滞与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揭示了临床“快慢兼治”且无导致心律失常的心脏电生理基础,开辟了通络干预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新途径。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及其他脏器疾病引起的心功能代偿不全的后期转归,为临床常见危重症。项目研究中提出慢性心衰“络息成积”的病机新概念;总结出“气血水同治分消”组方遣药规律,制定“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治法。按这一治法研制的芪苈强心胶囊不仅具有传统西药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助于缓解心力衰竭症状的作用,还可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其介导的相关通道激活,多途径干预心室重构,改善慢性心衰发生的生物学基础,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长期预后,显示出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的特色优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