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编号:11977623
给“小月月”做一次心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1日 科学松鼠会
给“小月月”做一次心理分析

     “小月月”的故事一夜间在网络上爆红起来。网帖中所描述的人物、事迹是否属实,议论者甚多。不过,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我在阅读相关帖子的时候,却总不免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代入其中,对相关人物、事件进行心理学的诊断。事实上,尝试剖析其中呈现的心理问题,这也是很多网友在阅读网帖之后的第一反应。

    极端心理的综合体

    “小月月”的言辞与举动显示出当事人对周围人的一举一动极其敏感,唯恐事情的发展脱离自己的掌控。这样的情况使之无法忍受片刻的孤寂,如果没有成为注意的焦点便感到无助不安。

    我不时与同事讨论文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疾病症状:时而惊爆如雷,时而温软如绵,情绪起伏让人琢磨不透……一惊一乍落差极大的表现确实不是常人能承受的。事实上,它反映了一个人在自我情绪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

    撇开“小月月”的真实性不谈,如果用临床心理学的方法,总结网帖中所呈现出来的另类状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事实上,这是一种极其不稳定的过于紧张的人际关系的体现;对于愤怒又有着不恰当的控制能力;情绪飘忽不定。当然还有刚才说的对于孤独空虚的忍无可忍,从而引发的一些自伤行为……事实上,其中涉及的心理因素还有很多很多,网帖中描述的现象简直就是各种极端心理的综合体,完全可以用“错综复杂”四个字来形容。
, 百拇医药
    “人格障碍”真实存在

    看到这里,学过变态心理学的人会恍然大悟,这完全就是DSM-IV(《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里的人格障碍。逐条分析,不难发现这样的极端行为可以和很多类型的人格障碍相对应。

    在变态心理学中,有一类人的人格特征偏离了常态。这促使他们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行为模式。这样的行为投入实践之后,他们发现自己无法适应现实环境,并且会影响到自身的社会生存。这一情况甚至可能频频引发他们与社会间的冲突。

    心理学家将这类人归类为“人格障碍”者。人格障碍是一种刚好介于“正常人格”和“精神疾病”之间的行为特征。乍听到这个名字,你或许会觉得生僻。但从心理治疗临床经验来看,这样的病例数量并不少。临床上常见到的“人格分裂”主要有十种。从网帖内容来看,我倾向于判定其中所描述的另类举动实际上是“自我毁灭型边缘性人格障碍”,又兼具“表演性人格障碍”的体现。无论网帖的内容是否属实,这样的病例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 百拇医药
    人格障碍如何发生?

    其实网帖的作者通过自己的描述,给当事人赋予了不下10种心理疾病:焦虑症、强迫症、癔症人格、表演人格、边缘人格……人格问题似乎是一个核心。

    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都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在后天因素中最重要的应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了。一个人早期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如果早期缺乏家庭的关爱或经历异常关爱,很可能造成情感认知方面的缺陷。同时,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家庭破裂、贫穷、生活环境中犯罪活动存在度等不良环境也有密切关系。我曾经收治一名23岁的患者,7岁起因为母亲患有精神官能症而倍感自卑,极少与人交谈,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甚至连衣服都不愿意换,最终被诊断为分裂型人格障碍。

    面对着如此长期影响的结果,对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更麻烦的是,临床诊断发现,15%-20%的心理疾病患者都带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但他们却很少主动求医。而且目前的治疗也仅能改善一时性的精神病发作以及减轻社会适应和情绪功能不良而已。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对“小月月”事件的真假并不在意,无论这是添油加醋的描述,还是无中生有的炒作,都有意或者无意反映了心理疾病的某些侧面。如果能因此唤起社会公众对心理障碍的重视,也能算是一桩善事。, 百拇医药(蓝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