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资源 > 信息
编号:11943388
谁来支持基层药材栽培技术研究 ——一位民间药材种植户的忧虑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6日 《中国医药报》 2010.10.26
谁来支持基层药材栽培技术研究 ——一位民间药材种植户的忧虑

     图为周成明和他种植的乌拉尔甘草。

    □本报记者 徐亚静

    我国的中医药和各民族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随着回归自然风潮的兴起,世界各地兴起了传统医药热。在1991年召开的北京“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由我国政府发起并得到国际传统医药界广泛响应,确定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近10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国的传统医药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面临哪些挑战呢?本版特别开辟传统医药发展论坛专栏予以关注和探讨。

    运动布鞋、多袋马甲、黑垒球帽……记者很难将名片上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种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某中草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头衔与眼前的周成明联系起来。周成明却笑称,这是民间药材种植户的标准装束——禁脏、抗造。吉林农大本科、中国农大硕士、7年的事业单位生涯,周成明最终将自己从象牙塔“放逐”回农村的广阔天地。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实验室走向农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大田栽培,才知道书本离实践有多远!”在药材种植的前沿阵地摸爬滚打了近20年之后,这个全中国种植甘草最多的人却越来越担忧:药材种植面积正在一点点萎缩,传统药材栽培技术正在消亡,未来我们拿什么供给百姓煎煮汤药,拿什么支持中药产业发展?
, http://www.100md.com
    药材价格疯长的背后

    田七价格从每公斤100多元飚升到1000元,涨了将近9倍;胖大海从每公斤不到100元疯涨到了650元左右;原本每公斤十几元的金银花;价格也涨到了每公斤400元左右;最常用的桔梗从前年的10元涨到今年的90元……近年来,价格的“步步高”让中药材这种特殊的农副产品引起了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的关注。

    西南干旱、传染病流行、药商囤积居奇、随农产品价格波动……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周成明对药材价格疯涨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供需矛盾突出。有数据显示,2000~2001年,全国的药材下种面积约为700万亩左右;但到2004年底,全国药材的地存面积已骤降到300万亩以下。而近年来,由于粮食价格一路走高,国家的惠农政策对于种粮给予补助等,更是导致一些药农改种粮食。如白芷、黄芪等中药材,就是因为种植面积下降导致产量减少,供不应求。

    而让周成明忧虑的还不止于此。“10年前,板蓝根的种子我一粒一粒挑,才3块多钱一公斤。现在30块一公斤的种子质量非常差,放过去我连看都不看直接用火烧掉。你看我为什么穿得跟野战军似的,这是为了到草原里去找野生药材种子。”周成明介绍,药材面积的减少,加上传染病的流行,不少药农甚至已将手里的药材种子卖掉了。现在中国的药材种植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无种可种,特别是缺少优质种源,甘草、黄芪、板蓝根等常用药材尤为突出。
, http://www.100md.com
    周成明告诉记者,农民不再种药材的根本原因在于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称。“药材种植和其他的农作物一样,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而与普通农作物一年两季甚至是三季不同,药材生产的周期更长,比如甘草的栽培期是2~3年,因此药材种植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农作物。”1991年,周成明曾在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的药用动植物试验场承包50亩地种植黄芩、黄芪、桔梗、甘草,进行大田栽培的相关研究。谁知6月初北京昌平沙河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把50亩药材全泡了,损失5万余元。

    “虽说种植药材的收益要高于种粮,但现在不论是种粮还是种菜,国家都给予补助。而有关部门关于药材种植的一些投入却不能直补给药材种植户,种药材风险高、投入大,农民自然不愿种,供应量减少是必然的。”周成明说。

    种植研究需回归田间

    回想起最初搞药材种植时的经历,周成明这位大田栽培的硕士却说道:“谁是专家?农民才是真正的专家!什么实验室育种,什么高科技种植,这些都离大田栽培太遥远。就比如地黄的留种,仍然是传统的反复选种、窖藏、脱毒方法最省钱也最管用。而这些技艺都是农民手把手教给我的。”
, http://www.100md.com
    在“下海”搞药材种植的19年中,周成明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1个省市自治区,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建立了500多个乌拉尔甘草连锁基地,累计推广了20万亩家种甘草,每年生产家种甘草上万吨。不仅如此,周成明还先后投入400万余元进行甘草大田栽培的研究,花13年时间写成7本中草药专著,形成了甘草大田栽培从育种到采收的一系列技术。但周成明告诉记者:“和全国的其他一些大宗药材种植户一样,我的这些研究投入全靠自筹。”

    周成明认为,导致当前药材种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栽培技艺的消亡及对基层大田栽培技术研究的不重视。当前国家对于药材种植的高端研究重视度不断提高,这是好事。但这些高端研究成果要想转化到药材种植的田间地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药材困境,扶持基层大田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势在必行。

    我国的中草药栽培历史源远流长,相关记载最早可追溯到2600年以前的《诗经》。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提及已有栽培的中草药有130余种,作者还根据自己的实地观察、种植实践以及走访所得资料,整理出不少中草药栽培新技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草药种植业发展迅猛,栽培品种和数量大幅增加,其中包括不少外来引种,年用量达万吨的中药材就有十多个,如甘草、党参、地黄等;各种有关中草药种植的书籍相继出版;各类与药材种植有关的农耕器械也相继研制成功。

    周成明认为,我国传统道地药材栽培技术相当规范,选地严格,下种、育苗、采收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当归、党参、地黄等等,经过了数百年的气候、质量和市场考验。应该重视我国传统道地药材的研究与推广,在继承道地药材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农业技术,发展中药材生产。他建议,应成立国家级的中药材栽培管理机构,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对全国各地松散的中药材协会的管理和扶持,统一管理;大力培养中药材栽培技术基层推广人员;对中药材个体种植户像种粮户一样进行直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