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 信息
编号:12002067
“恶搞”是浮躁心态的宣泄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4日 《当代健康报》 2010.11.04
“恐归族”为啥怕回家过年
单身男女最易成“赖班族”
“秒杀”上瘾易出心理问题
网络热词反映民众心态

    “恶搞”是浮躁心态的宣泄

    林黛玉成了私生女,并沦落风尘——— 这是时下网络上大行其道的“恶搞”之风。先是一些人在网络上利用影视娱乐素材搞些恶作剧,博人一笑,接着网上又出现“恶搞社区”,一时间网络乱象横生、恶风盛行。

    恶搞风气愈演愈烈,令很多人忧心忡忡,有人大声疾呼要加以管制,国家广电总局也曾一度出台有关管理规定,要将“网络视频”纳入监管范畴。但在“草根性”十足的互联网上,其可行性有多大着实令人担忧。

    恶搞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的反映和折射。时下社会生活中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增大,工作、生活的变故常常使人们的不确定感增加,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宣泄和释放,于是恶搞应运而生。

    一方面,恶搞的对象常常是明星或社会精英,通过对其形象的颠覆和改写,能让普通人产生一种恶作剧的快感;另一方面,恶搞大多在网络上进行,网络的进入门槛很低,都是匿名,常会出现“一夜成名”的现象。在网上用讽刺、戏谑、调侃的语言恶搞一些经典著作和影视剧,可以哗众取宠,满足虚荣心。
, 百拇医药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恶搞的根基在人的内心。选择恶搞作为宣泄的出口,反映了公众内心普遍存在的空虚、浮躁和非理性。

    

    “恐归族”为啥怕回家过年

    春节恐归族——— 指那些在外地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在春节时回家团圆的人们。“恐归族”的恐惧,非对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在节日回家的种种烦心事折磨之下,一种本能的反应。

    春节临近了,“过年回家吗?”——— 这句话大概是春节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寒暄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不仅是亲情团聚与人际沟通,更是父母的期盼。
, 百拇医药
    然而,看看羞涩的钱袋,算计算计必须的花费,心里便开始打退堂鼓:来回的旅费是笔不小的开支吧,回一趟家孝敬父母的钱也是必须的吧,还有小辈们,不给压岁钱脸上总不好看吧。很多人在回与不回的两难中徘徊,并且是离年越近心中越烦躁,于是,“春节恐归族”诞生了……

    “恐归族”为啥怕回家

    交通费,心疼 火车票也好,飞机票也罢。路近的几百块,路远的几千块,本来就没存多少钱,一下子全报销在回家的路上了。今年咬咬牙把来回的旅费省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囊中羞涩,没脸回家 在外好几年了,工作不怎么样,没挣到钱,眼看就要过年了,除去租房和生活开支,已经所剩无几,回家拿什么孝敬父母?

    压岁钱看涨,不堪重负 既然已经工作了,回去就得给小辈发压岁钱。现在物价上涨,压岁钱的行情自然也看涨,几十块钱的红包都不好意思发出去。这样一来,对工薪阶层来说,又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
, http://www.100md.com
    一事无成,怎见乡亲 回家过年,就得向父老乡亲亲朋好友“汇报工作”。如今年纪四十好几,一事无成。经济上只能养活自己,养个家庭还感觉吃力。红红火火大过年的,怎么好意思交“白卷”啊。

    没有对象怎交差 一到春节,28岁的小李又犯愁了,因为今年还是不能给爸妈带回一个“准儿媳”。家人近年来多次为此感到失望,随之而来的便是喋喋不休的轮番说教。看到自己儿时的伙伴们大多都为人父母了,小李心里多少也会感到有些失落。“想起这些烦心事,就不想回家了!”

    累,奔波应酬难休息 “不回老家了!过年回趟家,简直比打仗还累!”30多岁的马女士说。马女士和丈夫的老家都在山西一个小县城,亲戚很多。“光双方父母的兄弟姐妹就好几家,一天去一家,七天时间都不够!”

    恐归族内心仍然想家

    在某网站一份问卷调查中,虽然“春节恐归族”们不敢回老家过年,这里既有现实的物质压力,也有城市生活影响后的生活方式冲突。但如果撇去各种可以明说的现实原因,在绝大部分的“春节恐归族”的内心中,仍然烙印着“想要回家过年”的情结。
, http://www.100md.com
    此外,将近500个受调查者中有80%的人们,祈望新年自己和家人能“平平安安”。

    不要让春节回家成为心理负担

    专家表示,一方面,春节回家既是希望以愉悦的心情与家人团聚,也是想要借机给自己休个假。倘若由于各种原因使春节回家成为一种心理负担,反而扭曲了春节在传统概念上对休假、对回家、对团聚的定义。

    另一方面,对于回家探亲的选择,传统观念已有所突破,并不是非要集中于春节的这一个假期。面对春节里太多的繁文缛节和各种经济、情感上的负担,人们完全可以作出趋利避难的选择,选择以更为安心的时期与方式行以孝道。

    思亲念家孝顺父母惯于始终,而不仅仅在于春节一时。因而,对于“恐归族”,人们应该多给予一点理解与包容。

    
, 百拇医药
    单身男女最易成“赖班族”

    ■ 张 莹

    明明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你是否还想着打几盘魔兽或植物大战僵尸,抑或上淘宝东看看西逛逛?或因无聊,或因逃避,不管怎样,如果经常这样自觉或不自觉赖在办公室,那么你已是“赖班族”一员了。

    赖班族是指那些下班还不走,一直赖在办公室电脑前的人,他们待在公司的时间比在家以及其他社交场所还要多。最基本的特征,那就是下班后没有回家的欲望,只想赖在办公室消磨时间。

    赖班习惯的成因

    下班了也是孤零零一人 “就算下班,还是孤零零一个人,不知道做什么好。”刘小姐是典型的赖班族,父母和男友都在外地,本地朋友圈子很小。刘小姐的办公室里有三个人,一起结伴赖班,一起上网看电视剧,比一个人回家有意思多了。
, 百拇医药
    工作压力大,把赖班当休息 因与相恋3年的女友吹了,宋先生不仅在办公室打发下班后的时间,连周末也在办公室解决了。呆呆地盯着电脑,一两个小时一晃而过。他说赖班就像给自己喘气的空间,也算是一种休息吧。

    逃过下班高峰期的堵车 在各大城市,上班花费的平均时间逼近半小时。不少人赖班,就是被交通状况逼的。

    这些群体最容易成为赖班族

    单身男女 他们下班回家后也是独自一人,除了上网、看电视外,没有其他方式打发时间,索性待在办公室。

    与爱人分居两地的男女 他们因伴侣不在身边,回家后也很无聊,于是把主要精力耗在工作上和办公室里。

    家庭不幸福的已婚人士 因为没有家庭温暖感,于是就待在办公室。

    长期赖班会降低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在大城市里,许多年轻人找不到玩伴,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至少,写字楼里那盏灯总是亮着,那里有一顶宽敞温暖的屋檐。那就在办公室待着吧,至少可以看到人,或许只是个熟悉的陌生人,也足够慰藉因寂寞而孤独的灵魂。

    都市白领虽然衣着光鲜,收入较高,但是工作压力大,生活中人情淡漠,很容易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所以,他们会对人际交往产生顾虑,变得依赖办公室的群体环境,害怕回家独处。

    怎样摆脱赖班的毛病

    越是逃避下班,就会越孤独。如果长期以赖班减压,会破坏我们人际关系的建构,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心理健康。

    想要摆脱赖班的毛病,白领们不妨多培养一些小兴趣,比如体育运动,从而在群体活动中扩大社交圈,不再习惯赖班。

    
, 百拇医药
    从鞋的摆放看人的性格

    ■ 杨 蕊

    回到家里,大部分人第一件事情就是脱下鞋子,换上舒适的拖鞋。脱下的鞋子你会怎么放呢?这个细节可大有玄机。

    鞋尖冲外,摆放整齐 这种人是典型的“先苦后乐”,追求完美型。他们的道德心和伦理感相当强烈,喜怒不形于色。但是,感情可能过于压抑,最好能放轻松些。

    鞋尖冲里,好拿好穿 这样的人喜欢优先考虑方式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善于调节自我的心态,会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给人一种成熟的感觉。

    随手放下,不拘小节 这种人自我意识强烈,不喜欢被规则所约束。可是,他们行事较冲动,往好的方向发展无须担心,但是,如果往坏的方向发展,则要加以控制。
, 百拇医药
    不愿动手,请人帮忙 这样的人为数不多,他们往往比较任性,依赖性很强,可能从小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被“惯坏了”。但是,最好注意与自己身边的环境相协调,否则小心吃大亏。

    

    性格好 好运追着跑

    ■ 陆风

    美国心理学家理调查发现,与“倒霉蛋”相比,幸运儿们可能不经意碰到一个人,就获得了帮助;他们似乎有神奇的直觉,能感觉出哪些建议可行,而哪些话是信口开河,并且总能将厄运转化为好运。

    《运气成分》作者、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威斯曼发现,走运的人往往具备3种性格特征。
, 百拇医药
    第一,更外向。他们善于交际,喜欢聚会,因而接触面更广、认识的人更多,大大增加了碰到“好运气”的机会。就像一位企业高管所说的“我的机会都是搭讪搭来的”。此外,幸运儿喜欢微笑,擅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第二,更轻松。幸运的人较少体验到焦虑、愤怒、抑郁和罪恶感等负性情绪,心里不会装烦心事,所以更有“闲情逸致”注意好的机会。就像我们身边,成天祈祷上苍的人大多愁眉苦脸,而大大咧咧的“乐天派”很少求神拜佛。

    第三,更开放。幸运儿总是对生活充满好奇,愿意尝试。研究者发现,同一条路,幸运的人“东张西望”,不但捡到了地上的钱,还和路边的生意人成了好朋友,得到不少好点子;而如果一味地目不斜视,很容易大失良机。

    看来,“性格改变命运”并不是空穴来风。试着改变自己,少操心、多欢笑,你也可能时来运转,挡都挡不住。比如,工作的时候,不要先想着“出了岔子怎么办”,也许做得更轻松;买东西的时候,不要反复强调“先去银行、再去超市、再去取衣服”,抱着悠闲的心态,步子放慢点,好运可能就在路边等着你。
, 百拇医药
    

    “秒杀”上瘾易出心理问题

    ■ 周运来

    随着“秒杀”在网上风生水起,数不清的年轻人为了能够把自己心仪的宝贝收入囊中,开始守着电脑,瞪圆了双眼使劲地刷新页面点击鼠标。抢到宝贝的,心花怒放,四处炫耀;抢不到的,捶胸顿足……

    所谓“秒杀”,就是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

    由于商品价格低廉,往往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有时只用一秒钟。目前,在淘宝等大型购物网站中,“秒杀店”的发展可谓迅猛。
, 百拇医药
    谁都想以低价获得超值的商品,并且万人一起竞争的感觉能让成功“秒杀”者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秒杀”深获人心。

    “秒杀店”发展迅猛

    24岁的林小姐自称是一个标准的“秒杀狂”。当全职主妇的她,最喜欢每天在家上网购物,床单、鞋子、衣服、小家电、电子产品……不过,林小姐也坦言,出于冲动“秒杀”下来的很多商品都没有实际用处,常常被搁置在一旁。

    在一家企业担任业务经理的尹小姐也非常热衷“秒杀”,不过她更注重的是“秒杀”时的刺激和成就感。“每当成功地‘秒’到一样限量商品时,我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很厉害,心里充满了自信,做起事情来会特别带劲。

    沉迷“秒杀”或影响正常生活

    心理专家认为,能以最快的速度“秒杀”成功实属小概率事件。如果“秒杀”参与者过分执著于最终结果,就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个人情绪和正常生活。
, http://www.100md.com
    这种心理状况类似于购买彩票时的心理状况,对获得大奖抱有巨大的希望,当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焦躁不安、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问题。

    不少年轻人在悠闲的生活环境里,对生活没有追求,也有一部分年轻人朝九晚五地上班工作,枯燥的生活让他们找不到刺激,“秒杀”正好能满足他们追求刺激、寻找乐趣的需要。

    适当地将其作为生活的“调味品”是有益的,但是如果沉迷其中,将其当做生活的重心,恐怕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如何做到理智地参与“秒杀”,专家认为,“秒杀”本来就是一种游戏,参与者也应该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参与,这样就不会有过大的心理负担。

    “秒杀”过程中要记住以下原则

    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应把“秒杀”当成一种娱乐。对要“秒杀”的物品不能期望过高,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 百拇医药
    不要盲从:有需要再进行“秒杀”,“秒杀”前最好列个计划表,有计划地进行理性消费。

    要学会抓住生活的重心:“秒杀”只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不能在生活中把“秒杀”扩大化,占据了生命中宝贵的时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秒杀”带来的乐趣和好处。

    

    网络热词反映民众心态

    ■ 李凯利

    “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其影响越来越难以忽视。
, 百拇医药
    网络热词走红,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也反映了“雷人”、“山寨”等社会心理和文化征候。

    其实,网络热词不只是“词”:小到一个词或词的构成单位,大到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在它的所指范围内。并且,无论从来源渠道还是使用范围来说,网络热词也不仅仅限于网络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也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

    网络热词为什么这么“热”

    网络热词会“热”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才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满足;二是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社会氛围宽松自由;三是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网络热词是当今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直接反映,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角色定位日趋理性、合理,由此而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某些事件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都空前地增强;而人们的关心和参与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并有非常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就体现了很强的批判意识。
, http://www.100md.com
    网络热词的表达为什么“怪”

    网络热词是一种民意表达,这种表达是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是对社会现象的发问,目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对民生热点的关注、对不良现象的批评。

    网络热词的传播、流行、使用等,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景观。一些热词甚至进入两会代表们的议案提案,如去年网络热词“躲猫猫”、“打酱油”和“楼脆脆”等。但是,从总体看仍然处于“围观”状态。五花八门的网络热词,业已成为世态人心的一个重要观测点。

    从表面上看,网络热词的表达往往新颖、怪异、“雷人”,在社会话语体系中独树一帜,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这里面有修辞的力量、网民的巧思。另一方面,这种文化景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民意表达。这种表达是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是对社会现象的发问。

    源自网络,融入生活
, 百拇医药
    网络热词产生之初,就像一种社会方言,有其特定的发源地和特定的使用人群,它由网络催生,并被网民大量使用。而如今,网络热词不仅被各大传统媒体争相转载使用,更日渐被除网民之外的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使用,这反映出网络热词的一种发展趋势,即它由一种“社会方言”正变成一种“社会共同语”。

    网络热词是互联网时代产生并与之相适应的一种崭新的语言方式和文化景观,它真实地折射出这个时代大众的社会诉求和心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未来的发展轨迹,也必然与时代需求与发展走向相契合。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