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专题 > 与卫生有关节日 > 世界糖尿病日
编号:12003279
做好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也能龟年鹤寿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0日 京华时报 2010.11.10
做好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也能龟年鹤寿

     漫画/平平

    11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近6年内激增2倍多,目前超过9200万。

    在很多人印象中,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与自由快乐生活的疏离,而终身治疗加上可怕的并发症更让人觉得患了糖尿病就意味着与长寿无缘了。不过最新研究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糖尿病患者带病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有的可以带病存活超过50年甚至75年。专家指出,得了糖尿病不要悲观失望,做好自我管理,糖尿病人一样可以健康长寿。

    自我监测篇

    自我监测不能只盯着血糖
, 百拇医药
    专家指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长寿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做好自我监测,是能延长带病存活时间的。

    要长寿关键在控血糖防并发症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表示,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研究表明,患病时平均年龄40岁左右的人30年后有一半都已去世。而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寿命显著延长。有数据表明,在美国已有2200人自患糖尿病起存活超过50年,其中有11人带病生活超过75年。

    专家指出,糖尿病人要长寿,关键要做好控制好血糖,防止心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病等。另外,还要积极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等一级预防措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而血糖控制的好坏,从短期来看一般是指三天的血糖控制与调整;以中期来看可测量三个月的平均血糖;以长期控制来看,要看是否出现并发症,糖尿病会并发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或血管病变。发生的并发症越多,表示长期血糖控制越不理想。
, 百拇医药
    每三个月测次糖化血红蛋白

    郭晓蕙指出,一次血糖数值只能代表现在,多测几个点连成线,才能了解血糖的起伏变化。每天测量血糖的次数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定。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初期血糖还不是很稳定,需要一天测5-7次乃至8次血糖。血糖比较稳定的,可以一周测7次血糖。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也决不能忽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介绍,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治疗是否合适的金指标,因为糖化血红蛋白不受测量当天血糖的影响,无论是餐前、餐后,还是空腹都可以抽血。

    郭晓蕙强调,糖尿病患者至少每三个月就医一次,测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判定药物及治疗手段是否合理。

    日常监测别忽略血压血脂等
, 百拇医药
    一项针对中国糖尿病及并发症经济负担的评估发现,81%的直接医疗费用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想要防范并发症,郭晓蕙提醒,日常自我监测时还要监测血压、血脂、眼底、足部、肝肾功能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加速心血管、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治疗目标是使血压降到80/130mmHg以下。一般来说,无高血压者,每3个月检查血压一次;合并高血压者,每周检查血压一次。

    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用调脂药物治疗者,需增加检测次数。此外,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年做一次心脏检查、一次眼底检查。尿白蛋白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查一次尿常规、尿白蛋白。

    另外,糖尿病患者要每天检查脚,看有无异常,每4-6月由专科医生检查一次,以防范糖尿病足。

    运动治疗篇
, 百拇医药
    合理运动方能延长寿命

    运动疗法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过糖尿病患者运动要遵循一些特殊原则,方能安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运动前先做几项检查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要先到医院进行咨询和检查,如血糖监测、尿常规、血压、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这些检查结果关系到能不能运动、怎样运动等。如果医生确定可以运动,还要关注运动强度,运动中的适宜心率简单的算法是用170减去年龄。如果心率超过指标说明运动强度太大,心脏负荷过重,对身体有害;如果达不到指标,说明运动强度过小,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外,糖尿病人的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可从10分钟逐步延长至30分钟,每天运动一次,或每星期运动3-4次。
, http://www.100md.com
    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登楼、划船、游泳等。步行简便易行且有效,散步运动强度小,适合体质较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每次10-30分钟。医疗步行健身跑则属于中等偏高的运动强度,适合身体条件较好、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运动前要有5分钟的准备活动,结束运动时也不要立即停止。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有讲究

    晨练并不适合糖尿病病人,因为早晨气温较低,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而糖尿病病人又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冷空气刺激或劳累很容易忽然发病。此外,清晨如果空腹锻炼易诱发低血糖。因此糖尿病人最好下午或傍晚锻炼,最好在餐后30分钟至1小时。运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药物作用高峰时应避免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
, 百拇医药
    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病人每次运动后感到食欲和睡眠良好、精力充沛,清晨脉率平稳且有逐渐减慢的趋势,说明运动适宜。反之应停止运动,接受医生检查。

    饮食治疗篇

    糖尿病不等于与美味绝缘

    得了糖尿病的确意味着患者不能再敞开肚皮吃了,但绝不意味着从此与美味绝缘。专家指出,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但过于严格反倒对病情恢复不利。

    “总饿着”可能损伤大脑

    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有节制,但不能饿着。郭晓蕙指出,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食总量要量化、营养搭配合理化、食物种类丰富化、烹调过程清淡化。要合理地吃,一天最少吃三餐,一些重病人要吃四餐到五餐,但总热量要控制,每餐都要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 百拇医药
    她特别指出,长时间过严的饮食控制可能会导致热量摄入不足。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在不当控制饮食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低血糖。而严重低血糖患者,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使心脏功能出现异常。

    但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走入另一个误区,即觉得吃了降糖药就能敞开吃了。超量饮食会引起餐后血糖急剧升高,餐后血糖的变化不但直接影响血糖控制,而且比空腹血糖更能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吃得精致一样享受美味

    不少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能吃了。郭晓蕙表示,量吃得合适、内容吃得精致,也可以享受美味。例如在北大医院,糖尿病Ⅱ号食谱既美味又健康,很受欢迎:早餐,一两主食,如50克面粉蒸出的75克馒头或苏打饼干,中等大一个鸡蛋,一袋250毫升的牛奶;午餐,2两主食,如100克生米煮的饭,一两肉加25克豆腐丝,不吃肉也可吃2两鱼交换,择好洗净的绿叶菜半斤;晚餐和午餐基本一样;鼓励病友们每周吃一两次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或虾。
, 百拇医药
    降糖不可过分依赖苦瓜南瓜

    苦瓜和南瓜被很多糖尿病患者当做了降糖圣品,因为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南瓜能促进胰岛素产生;苦瓜分泌胰岛素物质,常吃苦瓜不易得糖尿病。对此郭晓蕙指出,仅靠南瓜和苦瓜来防治糖尿病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而且,单一吃某样食物,也有可能存在毒性,反对身体不利。如果将苦瓜南瓜当饭吃,即便血糖降了下来,却容易营养不良。

    药物治疗篇

    糖尿病服药不能“从一而终”

    服药治疗也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功课之一。不过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服药可不能讲究“从一而终”,而是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及时调整。

    磺脲类药物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者
, 百拇医药
    有的患者一直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却发现血糖仍非常高。专家指出,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饮食、运动等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病人,此类患者的胰岛尚存在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此外,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和起病缓慢的1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释放试验证实尚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时,亦可使用该药。但对于病程较长、胰岛素功能几乎完全失去的2型糖尿病和青少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反而会加重胰岛功能的耗竭。

    郭晓蕙强调,糖尿病人提倡个性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糖尿病所处阶段、并发症情况、胰岛功能、自身基础疾病等情况,对症使用药物,必要时还应采取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要讲究规范注射

    注射胰岛素无疑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但专家指出,由于日常注射不规范,很多糖尿病患者即使用了胰岛素血糖往往还控制不好。胰岛素治疗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胰岛素的选择,日常的规范注射也是影响其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 百拇医药
    专家指出,原则上注射胰岛素是“有肉的地方就能打”,主要部位是上臂、腹部、臀部、大腿。而且最好打一针换一个地方,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这一部位皮肤会产生硬结,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北大医院内分泌科专门开展了“糖尿病看图对话”患教项目来进行糖尿病科普教育,今年还向患者发放专用的辅助胰岛素注射的卡片,帮助患者确定合适的注射部位及与前次注射部位的距离(最好距离3厘米)。而且,使用短效胰岛素或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时,优先考虑的注射部位是腹部;要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如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最合适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

    由于注射胰岛素的针头尚未纳入医保,不少患者为省钱将一次性针头重复使用。纪立农表示,针头反复使用首先会影响剂量的准确性,因为重复使用易形成漏液等。其次还会导致针头折断、针头堵塞、注射疼痛乃至感染等问题。

    ■相关链接

    糖尿病治疗最新动态
, 百拇医药
    12个2型糖尿病致病基因被发现

    近日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公布,国际研究小组在全球14万人中新发现了12个2型糖尿病致病基因,它们中大多数能够影响人体胰岛素的产生和效果。这一发现令医学界认识的2型糖尿病致病基因达到38个。该成果有助于了解2型糖尿病的成因并改善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研究还发现,这12个2型糖尿病致病基因中的一部分也与其他疾病有关,如心脏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这表明某些基因可同时导致多种疾病。

    糖尿病治疗新法不用注射胰岛素

    今年8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糖尿病的新法,通过在患者前臂肌肉中移植胰岛素分泌细胞来进行治疗。胰岛素分泌细胞移植到患者前臂肌肉中后,可促进患者体内生成能让这种细胞发挥作用的新血管。有了这些新血管,胰岛素分泌细胞大量繁殖并正常发挥作用,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本报记者 朱瑞娟,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