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状因人而异 等
低血糖症状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成人血糖低于2.8毫摩尔/升就被视为低血糖。低血糖发作的主要表现包括,出汗、颤抖、心悸、紧张、焦虑、饥饿、流口水、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此外还有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头晕嗜睡、看不清东西、步态不稳、幻觉、躁动、易怒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
不同的人,低血糖症状不一;同一个人,每次发生低血糖的反应也不一样。这与患者的年龄、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低血糖的程度、发生速度及持续时间有关。有的人对低血糖较敏感,血糖一低就会立刻感到饥饿、出汗、心悸等,而有的糖友由于长期慢性低血糖,反应较差,甚至可能一点反应没有。
年龄不同,症状也不同。中青年人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老年人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抽搐、昏迷等。
, http://www.100md.com
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糖友应及时补充糖分,坐卧休息。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症状是不是低血糖,应在及时采取措施后到医院专科咨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二病房主任闫爽教授)
打胰岛素,胖人多动瘦人少动(专家号)
小林前不久因为吃得多、尿得多、口渴和严重消瘦被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由于他血糖过高,医生让他住院,先打一阵胰岛素。一天,小林听见医生嘱咐一位即将出院的病人,“回去要多活动啊,别老坐着。”小林记在心里,一有机会就去医院的花园里快走,结果有一天晕倒了,幸亏被发现得及时,后果不严重。医生告诉小林,运动要谨慎,否则易发生低血糖。小林很困惑,问医生:“都是打胰岛素的病人,你为啥嘱咐别人多动,却让我少动呢?”医生说:“原因就在于,那个病人胖,而你瘦。”
, 百拇医药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杨文英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即便都是需要打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际上每个人病情不同,是否要加强运动也要因人而异。
以病人小林为例,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且体型很瘦,说明他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严重不足,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纠正体内的代谢异常。由于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效率极高,能迅速把血糖从几十降到正常以下,而运动也具有降糖的功效,所以,二者叠加很容易导致低血糖。
身体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则存在程度不等的胰岛素抵抗,即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打胰岛素是为了纠正胰岛素的相对不足。运动不但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还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非常适合较胖的患者。“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我们一般先嘱咐他运动减肥,如果通过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再加上口服药,血糖依然控制不住,才会用胰岛素。打上胰岛素的病人,如果积极参与运动,能够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杨文英教授说。此外,打胰岛素的胖人加强运动,还能避免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
, 百拇医药
最后,杨文英教授强调,凡事不能走极端:鼓励胖病人运动,不等于可以随时随地、大运动量地活动,应在餐后30分钟—1小时运动,宜选择轻、中度的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哑铃操等,每次不少于30分钟;瘦病人也不是说绝对不能动,饭后散散步、活动一下筋骨,对身体也是有益的。▲
(张 彤)
有糖尿病,活得更乐观(抗糖心声)
几天前,我在商场的地下停车场泊车,注意到一个男人正在用货车上的特殊装置把自己和轮椅放到地面上。一整天,轮椅上那个人的身影都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意识到,能够拉开车门、下车走路,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 百拇医药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患上了1型糖尿病。十几年来,监测血糖、计算摄入量、接受注射以及“对付”胰岛素泵让我不胜其烦。可现在我想,如果可能的话,那个轮椅上的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和我交换身体。
每天淋浴前,我都要从身上摘下胰岛素泵,洗完了再安上。这个枯燥的程序被重复了成千上万次。可是,想想看,一个不能走路的人要去淋浴、穿衣服或者开车去什么地方,都比我困难得多。我开始清晰地认识到,我比周围很多人都幸运。很多时候,我们太忙,忽略了生活传递给我们的积极信息。得了糖尿病,自怨自艾并不能摆脱疾病,乞求别人的同情更是于事无补。
尽管我有糖尿病,但我有很多理由乐观。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我愿意,积极行动起来,我的病是可以控制的。对此,我还有必要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吗?我相信积极的力量。有句话说得好,“一旦你放弃了消极的想法,开始乐观地生活,你就会得到乐观的结果。”▲
(孙 倩编译) (泰勒·史蒂文森【美】)
, 百拇医药
糖友喝粥5技巧(糖友厨房)
俗话说“喝粥养人”。可经过长时间的熬制,大米中的淀粉会分解为糊精,升糖指数增高,容易使得餐后血糖骤升,于是很多糖友“谈粥色变”。其实,参考以下办法,糖友也能享受粥的美味。
1.熬粥时添加粗粮。粗粮包括两类:一类是没有精加工的糙米、全麦等,另一类是各种杂粮,如玉米、小米、黑米、大麦、燕麦、荞麦及各种杂豆。熬粥时添加粗粮,不仅可增加膳食纤维,而且能明显降低升糖指数。
2.拉长喝粥时间,使得血糖升高速度变缓。
, 百拇医药
3.粥不要熬得太烂。粥熬得越烂,糊化程度越高,升糖指数也就越高,血糖越难控制。
4.不在早餐喝粥。研究证明,凌晨2时至中午12时,血糖普遍偏高;到了中午和下午,人体血糖趋于平稳。因此,午餐或晚餐喝粥更好。
5.喝粥前先吃点主食。空腹喝粥,易引起血糖波动。建议糖友喝粥除了先吃主食,还可以就着蔬菜、荤菜一起吃。食物种类丰富了,综合血糖指数就下降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
, 百拇医药
一般来说,成人血糖低于2.8毫摩尔/升就被视为低血糖。低血糖发作的主要表现包括,出汗、颤抖、心悸、紧张、焦虑、饥饿、流口水、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此外还有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头晕嗜睡、看不清东西、步态不稳、幻觉、躁动、易怒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
不同的人,低血糖症状不一;同一个人,每次发生低血糖的反应也不一样。这与患者的年龄、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低血糖的程度、发生速度及持续时间有关。有的人对低血糖较敏感,血糖一低就会立刻感到饥饿、出汗、心悸等,而有的糖友由于长期慢性低血糖,反应较差,甚至可能一点反应没有。
年龄不同,症状也不同。中青年人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老年人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抽搐、昏迷等。
, http://www.100md.com
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糖友应及时补充糖分,坐卧休息。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症状是不是低血糖,应在及时采取措施后到医院专科咨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二病房主任闫爽教授)
打胰岛素,胖人多动瘦人少动(专家号)
小林前不久因为吃得多、尿得多、口渴和严重消瘦被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由于他血糖过高,医生让他住院,先打一阵胰岛素。一天,小林听见医生嘱咐一位即将出院的病人,“回去要多活动啊,别老坐着。”小林记在心里,一有机会就去医院的花园里快走,结果有一天晕倒了,幸亏被发现得及时,后果不严重。医生告诉小林,运动要谨慎,否则易发生低血糖。小林很困惑,问医生:“都是打胰岛素的病人,你为啥嘱咐别人多动,却让我少动呢?”医生说:“原因就在于,那个病人胖,而你瘦。”
, 百拇医药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杨文英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即便都是需要打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际上每个人病情不同,是否要加强运动也要因人而异。
以病人小林为例,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且体型很瘦,说明他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严重不足,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纠正体内的代谢异常。由于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效率极高,能迅速把血糖从几十降到正常以下,而运动也具有降糖的功效,所以,二者叠加很容易导致低血糖。
身体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则存在程度不等的胰岛素抵抗,即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打胰岛素是为了纠正胰岛素的相对不足。运动不但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还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非常适合较胖的患者。“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我们一般先嘱咐他运动减肥,如果通过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再加上口服药,血糖依然控制不住,才会用胰岛素。打上胰岛素的病人,如果积极参与运动,能够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杨文英教授说。此外,打胰岛素的胖人加强运动,还能避免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
, 百拇医药
最后,杨文英教授强调,凡事不能走极端:鼓励胖病人运动,不等于可以随时随地、大运动量地活动,应在餐后30分钟—1小时运动,宜选择轻、中度的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哑铃操等,每次不少于30分钟;瘦病人也不是说绝对不能动,饭后散散步、活动一下筋骨,对身体也是有益的。▲
(张 彤)
有糖尿病,活得更乐观(抗糖心声)
几天前,我在商场的地下停车场泊车,注意到一个男人正在用货车上的特殊装置把自己和轮椅放到地面上。一整天,轮椅上那个人的身影都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意识到,能够拉开车门、下车走路,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 百拇医药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患上了1型糖尿病。十几年来,监测血糖、计算摄入量、接受注射以及“对付”胰岛素泵让我不胜其烦。可现在我想,如果可能的话,那个轮椅上的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和我交换身体。
每天淋浴前,我都要从身上摘下胰岛素泵,洗完了再安上。这个枯燥的程序被重复了成千上万次。可是,想想看,一个不能走路的人要去淋浴、穿衣服或者开车去什么地方,都比我困难得多。我开始清晰地认识到,我比周围很多人都幸运。很多时候,我们太忙,忽略了生活传递给我们的积极信息。得了糖尿病,自怨自艾并不能摆脱疾病,乞求别人的同情更是于事无补。
尽管我有糖尿病,但我有很多理由乐观。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我愿意,积极行动起来,我的病是可以控制的。对此,我还有必要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吗?我相信积极的力量。有句话说得好,“一旦你放弃了消极的想法,开始乐观地生活,你就会得到乐观的结果。”▲
(孙 倩编译) (泰勒·史蒂文森【美】)
, 百拇医药
糖友喝粥5技巧(糖友厨房)
俗话说“喝粥养人”。可经过长时间的熬制,大米中的淀粉会分解为糊精,升糖指数增高,容易使得餐后血糖骤升,于是很多糖友“谈粥色变”。其实,参考以下办法,糖友也能享受粥的美味。
1.熬粥时添加粗粮。粗粮包括两类:一类是没有精加工的糙米、全麦等,另一类是各种杂粮,如玉米、小米、黑米、大麦、燕麦、荞麦及各种杂豆。熬粥时添加粗粮,不仅可增加膳食纤维,而且能明显降低升糖指数。
2.拉长喝粥时间,使得血糖升高速度变缓。
, 百拇医药
3.粥不要熬得太烂。粥熬得越烂,糊化程度越高,升糖指数也就越高,血糖越难控制。
4.不在早餐喝粥。研究证明,凌晨2时至中午12时,血糖普遍偏高;到了中午和下午,人体血糖趋于平稳。因此,午餐或晚餐喝粥更好。
5.喝粥前先吃点主食。空腹喝粥,易引起血糖波动。建议糖友喝粥除了先吃主食,还可以就着蔬菜、荤菜一起吃。食物种类丰富了,综合血糖指数就下降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