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学幸福 等
跟孔子学幸福
近几年,“国学热”持续升温,以《论语》为代表的国学经典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一项网络调查显示,80.5%的人表示“国学能丰富精神世界”,甚至还有32.5%的人表示学国学有益工作。
事实上,故纸堆里的传统文化,不仅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与现代心理学研究相遇,还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不妨用现代观点,从孔子的修己、安人之学中,谈谈如何找到“幸福感”。
“修己以敬”。《论语·宪问第十四》中,“子路问君子”,孔子回答了三句话。第一句便是“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要想达到这种心态,首先要“修心”,让自己拥有体验幸福的能力。想象一下,一个每天抱怨的人,只能看到没有得到的,内心永远贫瘠,不能体验到幸福快乐,更无从“修己”。
“修己以安人”。这是孔子的第二句回答,除了修养自己,还要使周围的人安乐。这与现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世界上幸福感排在前10%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拥有更温暖亲切的人际关系。可见从古到今,良好的人际互动对人的幸福都是至关重要的。你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因此喜欢、欣赏你。君子成人之美,其实也在成全自己的幸福。
, http://www.100md.com
“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也许有人会疑惑,孔子一生并不得志,经常陷入生活与事业窘境,何以想到安百姓呢?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生活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人们如何想问题,如何看世界。因此,乐观的心态是幸福感来源的保证。生活中不缺少苦恼,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是积极行动还是沉湎悲伤。如果多做几件快乐的事儿,哪还有时间悲伤呢?培养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才是获得幸福与解脱的大智慧。▲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
换个风格,更能成功
“两面派”是个贬义词,然而,发表在美国《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偶尔“换张脸”,改变自己的办事风格,不仅不会坏事,对人的心理健康还大有裨益。
, 百拇医药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心理学家威廉·弗里森博士研究发现,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适当改变一下风格,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参加宴会时,一惯性格外向的人偶尔收敛一下,表现得深沉些,别人可能更愿意与你交流。而生来性格内向害羞的人,偶尔大方活泼一次,学学“交际花”的技巧,不仅能交到更多朋友,还能让自己更有信心。
弗里森博士表示,人们通常认为性格特点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上,尝试一下改变你的固有风格,并不是否定或者不尊重自己,反而能挖掘出以往没有发现的内在潜能。▲
(陈 希)
搭便车效应滥竽充数(心理词典)
, http://www.100md.com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能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拿到跟其他乐师一样的报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将这种现象称为“搭便车效应”。
“搭便车”的根源是一种投机心理,一方面,投机者抱着“就算我不做,总会有别人做”的想法碰运气;另一方面,在集体行动中,一个人到底出了多少气力往往难以考证,无形中给“搭便车”者提供了机会。
但是,搭便车的人多了,总体效率必然降低、甚至损害集体利益,出现所谓的“搭便车困境”。因此,安排任务时不妨针对个人、按劳分配,不给搭便车者提供机会。就像齐湣王那样,让乐师一个个独奏,此时,习惯搭便车的南郭先生只能逃之夭夭了。▲
(李海梅)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