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观察评论
编号:11960966
中医膏方产业亟待规范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414期
     中医膏方产业亟待规范

    膏方市场异军突起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指中医传统八种剂型膏、丹、丸、散、汤、酒、露、锭之一。据介绍,由于我国江南一带冬天湿冷,因此一直有着秋冬进补、服用膏方以抵御寒冬的传统。

    然而,这一在江南一带沿袭多年的滋补产品,近年来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周端教授介绍,江苏、上海等地的膏方需求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09年上海使用膏方达15万余人,人均每次开方的费用为1200元左右,市场销售额约1.8亿元。而北京、广东、山东等多个地区也瞄准了这一市场,各种膏方节、养生文化周等活动迅速将膏方这个过去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滋补盛品带到了寻常百姓家,每到一处都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热情参与。
, http://www.100md.com
    据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永年介绍,中医膏方作为中医传统剂型之一,强调个体化给药处方,单独加工制备,因人而异,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是融中药、滋补品和相关食品于一炉,按照一人一方、一人一锅而制作出来的膏类制剂。正是人们对于膏方在“治未病”方面作用的青睐,推动了膏方市场异军突起。

    缺少规范令人担忧

    然而,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长,膏方门诊风起云涌,“千人一方”、片面追求效益,不顾膏方质量等情况,给中医膏方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国内膏方市场一哄而上的现象也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担忧。

    从目前热情似火、鱼龙混杂的膏方市场来看,除了各中医院参与,各药店也都热情参与熬制膏方的工作,膏方的质量无从保证,医疗的安全更加令人担忧。据南京市中医院首席熬膏师杨炳火副主任药师介绍,按照中药制剂的标准来看,膏方制作的程序一点都不能少。先是用水浸泡药材1~2个小时,然后加入5~10倍量的水,在锅里煎煮两小时,之后取药汁去渣。
, 百拇医药
    杨炳火说,反复煎煮3次后,将所有的药汁放在桶内,沉淀12个小时,再用火慢慢烧干。最后再加入冰糖、阿胶等辅料。实际上,最初煎煮时,锅里的水大概有8万毫升,到最后成稠状药膏,只有不到2000毫升,“缩水”了40倍,药品的精华全在膏方里了。但现在很多药店单位都开始采用高压锅“煎药器”流水线操作以缩短时间,或使用不恰当的煎煮容器,或使用质量不达标的药材,专家表示这样的膏方熬制出来后效果令人堪忧。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健康事业部总经理翁超明说,由于膏方市场利润丰厚,一些诊所和零售商店也开始加入开方“大军”,药店甚至不给人号脉就开方。有的医院不顾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求必应,开的方子越来越贵,名药贵药越用越多,医生几乎变成了“开膏匠”,造成资源浪费。

    翁超明强调,膏方的质量与医生处方、膏方选用药材的质量和加工质量密切相关,由于目前尚无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标准,使膏方的生产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

, http://www.100md.com     规范化、标准化是方向

    膏方目前受到的热捧,不仅是其传统中医药瑰宝和养生文化的体现,更说明中医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中医药养生保健市场也在逐步扩大。正是因为这样,不少专家表示,膏方是中医药的瑰宝,一定要善加利用和保护。越是在膏方被追捧的情况下,越是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诊疗服务,悉心呵护膏方等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可喜的是,在近日举办的全国第二届膏方高峰论坛上,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的筹备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以更好地为膏方学术和产业的发展搭建全国交流平台,为中医膏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性的行业指导规范,尽早规范全国的膏方市场,促进膏方事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与会专家还专门讨论了《中医膏方临床应用规范》、《中药个体膏方制备操作规范》等,对膏方的组织应遵循辨证施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合理使用相关食品等原则达成了共识。膏方市场的规范化操作即将有章可循。
, 百拇医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指出,膏方体现了历史悠久、特色突出、作用持久、应用方便的中医药特色,具有全面调理的功能,也是一门融合中华文化、中医理论和特色技艺的优势学科,其所独具的特色技艺对膏方的生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养生及医疗领域要倡导规范,学术界应加强研究,证实膏方效果,揭示膏方机理;规范化的流程、标准化的工艺,是膏方的发展方向。

    人才培养、文化推广是重点

    曹洪欣表示,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即将成立,将从组织建设上为膏方学术发展提供保障。但同时还要积极构建膏方研发基地与学术交流平台,加强膏方人才队伍建设。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高水平中医专家膏方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曹洪欣说,别看我们有很多中医大家,但由于受地域限制,没有真正把膏方知识和制膏技能掌握好,在全国也没有专门研究膏方的专业,这一点应该得到重视。他还指出,膏方知识普及和推广队伍建设也应该加强,只有让更多的百姓掌握了制膏技术,中医才更能发挥其作用。
, 百拇医药
    作为一直支持膏方产业发展的中医药企业,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早在去年年底就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等单位合作,计划共同开展为期3年的中医膏方人才培养计划。这项计划将首先在103家治未病中医院逐步开展,为每家医院培养出5~10位膏方专家。

    该公司总经理秦玉峰表示,应该积极推广膏方在预防保健、提高生活质量及疾病治疗等领域的运用,着力提升膏方在中医药防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积极推广膏方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全国的中医药界同仁应一道致力于中医膏方的传承与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为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名药、名厂、名店”和“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积极推广中医药养生文化,东阿阿胶积极与各地名店名院合作,推广膏方。同时从2008年开始,他们就首先与上海市科协合作,开展了进社区的科普文化展板活动,普及中医药养生知识。现在,科普大篷车已深入到10个城市的,深受百姓欢迎。 (向佳)
, http://www.100md.com
    

    膏方虽好百姓服用尚需引导

    从10月31日起北京首届中医药膏方节启动,今年北京市确定了9家中医药膏方服务定点单位,为市民提供膏方养生保健服务。

    冬季是进补的最佳季节。随着中医药知识的不断普及,中医药膏方已逐渐成为广大群众冬令进补、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据调查了解,不少人不注重科学进补,乱补、蛮补;不少人偏听偏信一些所谓的祖传“秘方”,或按照一些所谓的养生保健书刊提供的配方,自行配制“膏方”。其实,进补应因人而异,应把握一个“度”,依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病情而采取不同的进补方法,况且私自配制“膏方”往往由于诸多因素,达不到应有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如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北京地坛公园中医文化养生园举办了以“传统中医膏方,健康养生新尚”为主题的“北京首届中医药膏方节”活动。专家给居民提供膏方讲座和使用咨询;免费发放《膏方养生小常识》;举办膏方熬制、成品展览、真假药材辨识等膏方普及活动;指定9家医药单位提供膏方服务。这一弘扬“中医药膏方”的举措,能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膏方、认识膏方,正确、正规地使用膏方,从而让中医药更好地养生保健。

    笔者建议,各地卫生行政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广泛通过报纸、电台、电视、街头咨询点、宣传车、宣传单等形式开展中医养生进补宣传,特别是中医药膏方的制作工艺、口感特点、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组织名中医为广大群众制订个性化进补方案,指导科学进补。指定专门的医药单位配制、加工中医药膏方,提供膏方服务,同时加大对市场上伪养生保健书刊、不合格膏方的监督检查及处置力度,从而为“中医药膏方”开辟绿色通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膏方更好地造福广大群众。 (严国进 江苏省东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百拇医药
    但愿膏方不变味

    据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清宫医案研究成果为基础,由中医专家亲自应诊,并采用地道药材和先进工艺制作膏方。笔者认为,西苑医院严格把好膏方质量关,确保膏方疗效,这也许是京城再掀膏方热的原因。

    时下,许多信奉古训“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人们成为膏方消费者。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膏方市场特别兴旺。例如浙江不仅有百姓吃得起的“平民膏方”,还有昂贵的“精英膏方”和“儿童膏方”、“美容养颜膏方”、“祛痘膏方”以及“糖尿病膏方”、“护肝膏方”、“更年期膏方”等个性化膏方。开设膏方门诊的,上至省城大医院,下至个别村卫生室,不少医院还纷纷举办膏方节。

    膏方何以火爆,大概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重视养生保健;同时,做膏方的利润丰厚,也调动了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应当说,中医膏方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确实独具优势,发展膏方业务,开拓膏方市场,使群众受益,也使医院得益,可谓一举两得。
, http://www.100md.com
    不过也要注意,如今的假冒、伪劣产品在某些地区几乎泛滥成灾,因而,对于膏方市场也要关注“打假”。如何坚守中医名誉,保证膏方不变味,维护医疗消费者的利益;如何使膏方这朵奇葩长久绽放,应引起有关部门和中医人的重视。因为,眼下明摆着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执业资格问题。开膏方不同于开一般处方,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功底。上海市规定,只有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中医师才能开膏方。笔者以为,应该像上海那样,为确保膏方质量从源头上把关。此外,对开膏方是否精确也要提出要求。杭州一位名老中医说,他一天最多只能开10张膏方。但业内人士透露,也有个别中医一天竟能开出七八十张膏方的,这就难免要开“糊涂方”了。

    其次,膏方制作问题。以往,江、浙、沪一带的膏方,或是请经验丰富的药工到家里来现场加工,或是由打出品牌的规范药厂熬制。而如今的膏方,大多是普通膏方加工企业和基层医院代劳,能否按照“一人一方一锅”的规范煎制膏方,尚难定论。

    笔者认为,关键还是监管问题。对于膏方开方医师的资格认定,膏方加工制作规范和管理以及膏方价格等,目前还缺乏相关法规依据,缺乏可操作的监管及处罚手段。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与业界深入研究,切实制定中医膏方管理办法,以便保护、推动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章关春)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