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耳朵聋(身心疾病) 等
压力大,耳朵聋(身心疾病)
高三学生小娟是个“乖乖女”,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最近要月考了,她觉得压力很大,加上前几天的英语小测验没有发挥好,十分懊恼,连续好几天没睡好。一天起床后,她两只耳朵突然听不到声音,耳朵里闷闷的,耳边嗡嗡直响。小娟急忙被送到医院,可是并没有查出耳鼻喉科的异常,医生说可能是精神性耳聋,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北京航空中心医院心身医学科喻小念教授:精神性耳聋属于功能性耳聋,是公认的心身疾病,常突然起病,固又称突发性耳聋。它是由人的压力过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导致内耳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听力下降。因此,发病同时一般伴有情绪应激,比如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在青春期或更年期女性中最为常见。有的人还伴有外耳道麻木感,皮肤感觉消失或过敏现象。
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环境中,或一觉醒来突然听不到声音,要警惕该病。此时需及时就医,在耳鼻喉科排除听力系统的器质性问题后,可给予镇静药物、针灸穴位、心理疏导、暗示减压等对症治疗。▲
, http://www.100md.com
(王成彪)
坏性格也能变成宝
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足之处。但不必过于悲观,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显示,坏性格运用得当,也能变废为宝,甚至激发特殊才能。
化多疑为缜密。性格多疑难以被他人接受,但是这种人观察细致、三思而后行。将它用在工作学习、而不是猜忌上,在从事一些繁琐任务时,往往相当出色。
化攻击为勇气。天生攻击性强的人,行事冲动、为人鲁莽,经常惹麻烦。但是,他们也最容易调动积极情绪。因此,若想找一名号召力强的“先锋”攻关,这种人是合适的人选。
, 百拇医药
化自大为动力。自大的人爱逞强,容易高估自己、轻视他人。换个角度看,面对一些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时,他们也更容易激发斗志和好胜心,从而超常发挥。
化强迫为认真。不少人带点强迫特质,老是翻来覆去,缺乏灵活性。但同时他们办事一丝不苟,且循规蹈矩、讲究信用,在应付自律性高、操作性强的任务时,独具先天优势。
化依赖为贴心。习惯依赖的人,不喜欢复杂的思维活动,缺乏进取心。但他们作为助手,会让人觉得非常贴心,有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博士钱英)
, http://www.100md.com
把烦恼吹进气球
小时候,五颜六色的气球是我们的好玩伴,经常有人把自个儿吹的气球挂起来。如今,用嘴吹气球的人越来越少了。别忙着扔掉它,吹气球还是一种心理减压方法呢!
人的情绪承受能力也好比气球,我们时常把欲望、冲动、压力等装进去,心里的气球越来越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感觉受不了,快要爆炸了。此时,不妨真的拿个气球,把心里的“气”吹进去,让压力换一个地方呆着,把坏情绪也跟着转移出去。吹气球时,还需要配合深呼吸,能减慢心跳、降低血压,使人迅速镇静,缓解焦虑之情。▲
(安莉)
, 百拇医药
女人更爱填字游戏
说到玩游戏,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当然是男人。而近日,国外的一项新研究却让人有些大跌眼镜。该研究发现,在玩填字、“数独”等智力游戏时,容易痴迷甚至上瘾的女性人数是男性的四倍。
研究人员指出,女性面对这些游戏时,通常会表现出很强的求胜欲,不赢不罢休。她们被称为“上瘾型”玩家,常常玩到欲罢不能。而大多数的男性则只图消遣而已,玩的目的是为了让大脑保持活跃,被称为“挑战型”玩家。
这项研究同时发现,智力游戏有助保持大脑活力,特别是涉及数字和字词的游戏,在保持心智健康方面效果最佳,可令大脑最多“年轻”14岁。▲
(程小白)
, 百拇医药
七成娱乐节目少儿不宜(青春期突围)
这几年,游戏娱乐节目充斥荧屏,掀起了新的收视浪潮。然而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调查显示,71%的人认为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大多不适合”孩子观看,更多的家长对如今近乎泛滥的“娱乐至死”精神表示担忧。
尽管如此,娱乐节目却能紧紧抓住大多数孩子的眼球。对此,儿童精神病学专家、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凤教授解释,孩子的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有限,容易被鲜艳、前卫的娱乐节目吸引;其次,这类节目占据了电视的半壁江山,孩子们无从选择;加上现在的孩子从小学习竞争压力较大,轻松的节目提供了放松平台。
但是,过多沉浸在娱乐化的环境中,儿童青少年容易下意识地模仿电视里的低俗语言和逗乐方式,甚至一些不雅动作,养成不良习惯。另外,那些一唱成名、一言成名的娱乐节目,制造了“不劳而获”的假象,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国外还有不少研究表明,儿童看电视时间过长,患多动症等行为问题的风险可能增加。
, http://www.100md.com
因此,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精神世界的引领者,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节目,适当点评,告诉孩子区分低俗和高雅。不可“全盘封杀”,以免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另外,必要时可以效仿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媒体素养教育课,培养孩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信息。▲
(吉宁)
房价高,养儿不吃香(人群心态)
“重男轻女”是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字眼,据调查,中国的男孩比女孩多数百万人。然而,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重男轻女”已不是主流,英国《金融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高房价削弱了这一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父母表示,更愿意选择生女儿。
, 百拇医药
这一报告引发热议,我们的生育观念真的发生了如此剧变吗?《生命时报》联合《12580生活播放》、39健康网进行了调查,近6000名网友参与的投票显示,35.37%的人表示更希望生男孩,大于希望生女孩的比例17.9%。但是,对于“养女防老”这一观念,超过3万名网友和手机用户的调查显示,支持和反对的人比例相当,七成人表示中立。
一方面,“重男轻女”体现了传统生育观的支配作用。在“为什么想要男孩”的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选择“传宗接代”。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性别对家族的影响放在了首位,“生存使命是传承香火”成为性别价值的最重要意义。正如相声段子里说的,生了男孩是“大胖小子”,生了女孩是“小丫头片子”。加上好面子心理的驱使,生了男孩的家庭维护了家族荣誉,走到哪儿都光荣。
另一方面,“养女防老”则映射了都市人的无奈和无助心理。这是现代社会形态下的无奈之举,也是对生存压力愤懑又无力改变的情感表达。就像人们调侃的,男孩是“建设银行”,要置业买房、筑巢引凤;女孩则是“招商银行”,用火眼金睛招夫引婿。“愿意租房结婚的女孩和丈母娘太少了,养男孩娶媳妇成本太高,养女儿就不用操这份心。”此外,如今的老年人对精神关怀的需求越来越高,养老方式由物质赡养转变为精神关怀。女孩由于天生细腻温柔、耐心乖巧,在照顾老人上更具优势,不少夫妻更愿要个女儿做“贴心小棉袄”。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除了向配偶外诉说心事外,第一选择就是女儿。
事实上,生男生女并不由人们主观决定,我们也没有必要改变生命繁衍的自然规律。作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恐怕还是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材,让他们掌握现代社会的生存本领。不要像我们调查中热心网友所说的,“养儿防老”变成了“养儿啃老”,而“养女防老”又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性别歧视。▲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副教授李君)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