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317069
中药想说爱你不容易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1日 北京晨报
    

    ■提示

    中药不宜“海囤”

    有人用“一天一个价”来形容眼下中药材的价格飞涨。菜可以不吃,但药不能不吃,在这场看不到尽头的中药涨价潮面前,一些“老药罐子”和中医养生爱好者已经开始动起“囤”中药的念头了,只要中药价格一直涨,“囤”就不吃亏。再加上中药饮片大多为干货,容易保存,不易变质。其实,中药不宜“囤”,因为一部分中药是有有效期的。

    ■部分中药的有效期:

    草本药

    草本药物一旦制成饮片,药效就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退,其保质期最多不超过两年。如人参存放1年以上,有效成分就会丢失20%-30%。大黄存放5年以上,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蒽醌类化合物就会全部失效。

    木本药

    木本药物的保质期理论上可以长至4年,但研究发现,一些木本药材储存时间过长,疗效却会降低。像当归、枸杞等含有大量脂肪油、黏糖成分的药材,时间一长极易“走油”。薄荷、藿香、紫苏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贮存过久,香气散发会影响质量,从而降低疗效。

    矿物药

    如龙骨、灵磁石、硝石等,矿物药的分子式较为稳定,但长期存放仍会对药效产生影响,一般保存期不应超过10年。

    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

    其保质期应按照西药执行,通常不应超过3年。

    ■中药贮存小常识

    中药如果贮存不当,就可能产生生虫、发霉等变质现象,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严重的还会引发不良反应。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贮存中药时,应多加注意。

    贮存环境:尽量放于避光的阴凉、干燥处,且最好用塑料袋、塑料纸或防潮的油纸将药物包好后密封保存。一些常用的参类药材,最好包好后放到装有生石灰的密闭器皿内,并在器皿封口处喷一些高浓度白酒,可保持参类干燥、坚实、气味清香。

    切忌将中药材放进冰箱储存,以免药材吸水、发霉、生虫。

    动物类药物在贮存时可在器皿下面放一些石灰,保持药材干燥。

    分类储存:经常需要使用的药物和不常用的药物,应分开储存。一些容易受潮、生虫、变质的药物,也应当分类保存。包括容易泛油的种子类药物(核桃仁、松仁等);容易受潮变质的药物(白术、闽胶、熟地等);容易生蛀、生虫的药物(人参、党参、当归、黄芪、山药、肉苁蓉、冬虫夏草等)。

    ■中药变质四个信号: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别中药是否发生了变质。出现变质现象的中药,应当坚决将其丢掉,不可继续储存或服用。

    丸剂

    中药丸剂主要分为蜜丸和水泛丸。丸剂外观一般细腻滋润,软硬适中。如出现霉变、受潮,其表面会变得粘连,部分有皱缩,无光泽且会形成色差,还会散发异味。

    饮片

    如出现裂片、变色、色斑或产生黏性、发霉等情况,则已变质。

    液体制剂

    如发生沉淀且沉淀物结块,意味着已经变质。

    颗粒剂

    颗粒如结块、粘连、生虫,就表示已经变质了。

    中药材价格火速上升

    四大原因成“助推”

    中药材价格近一年多持续走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原因一:反常气候打破供需平衡

    就中药材价格疯涨,近日,搜狐健康频道召集了中国中药协会会长以及各大品牌药企负责人召开了中药品牌峰会,这些“行内人”均指出,反常气候是影响中药材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表示,作为一种农产品,中药材受自然条件制约的因素很大。以今年涨势和太子参同样惊人的三七为例,2009年3月,这种药材的批发价格每公斤不到80元,然而,从今年开始,三七的价格节节攀升,至今年5月时每公斤的价格已经暴涨到500多元,一度刷新历史纪录,以至催生了中草药行业的一句流行语“炒股炒房不如炒三七”。而抬升三七身价的原因,正是今年发生的云南大旱。

    我国90%以上的三七产自云南省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西南持续干旱导致三七减产,再加上三七生长周期长,一般需要三至五年,势必会引起市场上的供需矛盾,造成价格上涨。

    而今年在中草药市场上风头无二的太子参,其背后“推手”同样是反常气候。去年,太子参主产区之一福建柘荣先后遭遇寒流和降雨气候,另一主产区贵州施秉县也接连遭遇干旱和阴雨天气,导致全年产量预计将下降30%。再加上太子参今年的库存仅剩下60至100吨,远远无法满足药厂投料所需的900吨,涨价就成为了必然。

    原因二:游资炒作助推非理性涨价

    “天灾”虽然是公认的造成涨价的主要原因,但像太子参这样涨得如此离谱,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游资炒作在这当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中药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炒作肯定存在。“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价格早已放开。年初暴雨和干旱等天气频现,导致一些中草药几近绝收。鉴于中药材的收获期和出售期之间往往要相隔半年,不可避免地,一些人会因为产量的预期减少而囤积。”

    有媒体分析,这些药材幕后推手中除了一般的炒客,还有一部分游资是从房地产市场退出转而进军中药材市场的。在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有人就曾看到很多私人老板不惜花大价钱囤积上百吨中药,几百万元已很常见,上亿元的也不少见。

    业内人士介绍,炒药材主要看囤积药材的成本高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毕竟,药材是生病必吃的,患者没有选择,不像农产品,白菜贵了可以不吃或改吃便宜的蔬菜。

    原因三:野生资源萎缩 人工种植成本提高

    野生资源不断萎缩,人工种植成本提高,也是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我国野生中草药资源正日益减少,比如药食兼用的甘草,原以野生为主,随着需求加大,滥挖现象日益严重,野生资源遭到破坏,面积逐渐减少,甚至到了灭绝的地步。目前,甘草的野生面积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已减少65%以上,全国除新疆、内蒙古外,其他产区的野生甘草已基本绝迹。

    为解决这种供求矛盾,满足市场需求,发展人工草药种植,便成了人们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整体物价上涨,人员成本、加工成本都有所上升,人工种植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去年,将中药材加工成饮片的人工费是每人每天50元,今年已经涨到100元。增加的这部分人工成本势必会转嫁到药价中。

    原因四:中药需求量增大

    中药市场需求量增大也导致了药材价格上涨。近年来甲流、手足口病等疫情的相继暴发,使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广谱抗菌及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中成药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黄芪、当归等需求量节节攀升。

    从“超级细菌”被媒体报道的第二天,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的连翘就开始涨价即可见一斑。眼下,正是流感高发季,素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金银花需求旺盛,货源吃紧,价格上涨也就在所难免。今年,膏方的火爆也大大增加了中药的需求量。

    此外,随着公众对中草药保健效果认识的提升,中草药在饮料、食品、日化用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另外,随着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逐渐提高,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家的出口量也越来越多,这些内外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导致了中药材需求量吃紧,价格节节攀升的状况。

    晨报记者 孔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