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漫谈
编号:11984000
从腰围看出自控力 病从口入有新解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7日 《生命时报》 2011.01.07
     从腰围看出自控力(一家之言)

    中国自古有相面术,比如天庭饱满,印堂发亮,就会天赐丰盈,反之,命运就不佳。有时觉得,如此研判一个人的命运,很荒唐,很迷信,但细想,也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万事由表及里,见微知著嘛。

    说来有趣,相术固然有头相、耳相、目相、手相等,但人体器官如此之多,为何独独盯着一个人的面部或手掌,有没有人相足、相腰的?至少我没有听过。不过,我总觉得,人是由无数器官组成的,决定一个人命运或健康的,肯定不止某一个部分或某些器官,而是每个部位或器官都相当攸关。

    拿一个人的腰部来讲,我就觉得,恐怕这比一个人的面部更影响他的健康命运。何以如此说?因为,腰围实是人健康非常重要的晴雨表。目前国内外都有不少研究提到,一个人的腰围如果过大,不仅不美观,还暗藏健康隐患,过早死亡的风险比其他人高出不少。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我们也会发现,因肥胖而挺着个大肚子的人,十之八九会血脂偏高。因此,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风险与腰围粗细成正比,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 http://www.100md.com
    在今天这个物质充裕,以至过剩的时代,腰圆腹大已不再被视为褒扬,更多的人是欲减之而后快。生意场上的一句流行话很值得琢磨,“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吃饭容易长腰围,而出汗易于减腰围。这个观念被认同和推广,从一个侧面说明,健康越来越被人重视,腰围作为一个显示身体健康的重要晴雨表,也不能不被重视。

    相面可以相出一个人的性格,“相腰”可不可以相出一个人的性格、处事风格呢?我想也可以窥知一二吧。比如,一个对自己腰围没有把控力的人,往往是一个对自己身体缺少控制力的人;而这样一个缺乏自控力的人,做起其他事情怕也是难有与此相反的魄力吧。▲

    (作者为长江日报评论员) (廖保平)

    
, http://www.100md.com
    放鞭炮多添喜少添气(一家之言)

    “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年。”烟花爆竹,似乎与中国农历新年有不解之缘。在清脆响亮的鞭炮声里,寄托的不仅是人们祈福辟邪的美好愿望,更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欢乐和喜庆。但是,这一营造节日氛围的民俗仪式,正逐渐演变成一部分人的喜庆,一部分人的惊恐。

    很多声响堪比炮弹的违禁爆竹,点燃后如晴天霹雳,声震四野,吓得不少孩子、老人心惊肉跳,彻夜不息的爆竹声也影响了很多人的休息,甚至引发身体不适。在刚刚过去的新年中,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因燃放烟花而起火,最终这座152米高的大厦一片狼藉。

    来自公安部消防局的消息显示,2011年2月2日零点到2月3日上午8点,全国共发生火灾5945起,直接财产损失1300余万元。燃放烟花爆竹不当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环境保护部的最新监测显示,仅2月4日初二这一天,86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中,有22座城市空气质量属于轻微污染,牡丹江等5座城市属于重度污染。
, http://www.100md.com
    尽管燃放烟花爆竹带来了以上诸多问题,但对于这一拥有广泛民意基础的民俗,完全禁止既不现实,也没有可能,而只有有所限制,做到适可而止,才能在最大限度上,让烟花爆竹只添喜庆少添堵。

    这首先需要政府机关严把质量关,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的爆炸“威力”、爆炸半径、响度(噪声分贝指数)等;其次,应实行严格的准入和管理制度,严查非法生产、销售、超标生产、超品种和假冒伪劣销售等行为。再者,应“禁、放”结合,明示燃放区域和时段,严查超范围燃放行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自己的公德意识,什么时候能放,什么时候不能,什么地方可以,什么地方严禁。要知道,任何一种不负责的燃放行为,造成的都有可能是难以挽回的后果。

    国外一些燃放烟花爆竹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有些国家不允许民众自行燃放,但政府会烟花汇演,民众可前往观看。既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又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夏学銮)
, 百拇医药
    

    “病从口入”有新解(一家之言)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或者说病从嘴入。这是我们熟悉的经验和常识,尤其是不知卫生重要性的孩子把不洁的东西往嘴里塞时,大人就会阻止他们,并拿这句宝典来教育一番。

    这宝典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身上很多疾病,确实是从嘴而入的,吃了脏的、不熟的东西容易拉肚子自不必说,很多心脑血管病、痛风等等都跟我们管不住自己的嘴有关,大鱼大肉地海吃,结果病从口入,疾病缠身。

    但是很多病并非从口而入,比如沙眼从眼而入,鼻炎从鼻而入,阴道炎从阴道入,中耳炎从耳入……这些病症当然也有因其他原因引起的,但确实很大部分是自器官的入口处而来。所以仅仅强调病从“嘴”入,就有些片面了。
, 百拇医药
    或许古人早已知此,所以在文字的创造上也告诉了我们,当我们将“嘴”进行分拆会发现,“嘴”是由“口”+“此”+“角”组成,也就是说:“嘴”就是“口”在“此”的一个“角”。事实上,人的身体有很多入“口”,比如嘴上面的鼻孔是两个口,耳朵又有两个口,下面的尿道口、阴道口、肛门,甚至全身的汗毛孔也有无数的“口”,我们全身上下几乎无处无“口”。而这些“口”,每一个都是病毒攻打的城门,如果我们把守得不严密,随时都可能被病毒攻入,给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当我们再次说起“病从口入”,要记得广义地去理解,防病不能只从嘴巴上防,还要从全身上下无处不在的“口”去防。▲

    (作者为长江商报评论部评论员) (廖保平)

    
, 百拇医药
    别剥夺孩子的自理权利(一家之言)

    关于孩子的培育问题,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碰撞。比如,日本小学生大冬天穿着短衣短裤锻炼、韩国中小学生在雪地里参加军训。那么,这种方式在中国能不能效仿?询问几位朋友,都认为很有必要,但又不大可能。原因是:我们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的情形很普遍,观念有误区。

    对孩子的关怀确实应该无微不至。但在中国,很多家长将无微不至理解成了“无微不管”:老人送孩子上学一定要到校门口不说,还会全程给他们提着书包;有些家长受不了孩子笨手笨脚、慢慢吞吞,穿衣系扣这些小事,全部包办;还有些家长甚至自夸,为了给学习紧张的孩子节约时间,在孩子写作业的同时给他洗脚……这种娇生惯养之下,往往使得孩子不具备与其年龄相称的自理能力,且依赖性强而责任感弱。

    当然,这种过度保护和服务状况的形成,也与当下普遍的家庭结构有关,一个孩子,几个大人,确实宝贝得很。但更应该看到的是,每个孩子迟早都要独立面对世界,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养成生活所需的各种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一切,但万万不能包办一切。为孩子包办一切,看起来其乐融融,家庭很幸福,但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来说,却可能是一种不明显的“杯具”。
, 百拇医药
    1992年,在内蒙古曾举办过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中日两国共107名孩子参加了活动。过程中,中国孩子自理能力不够、勇气不足和身体耐力差等缺点明显暴露。一名教育专家据此案例撰写的《夏令营中的较量》文章,当时被一百多家媒体转载,关于优化孩子成长环境的问题被讨论了很长时间。但从现在的种种情形来看,这样的讨论很有必要继续进行,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服务的状况必须尽快得到改变。▲

    (作者为河北邢台教育局公务员) (郭之纯)

    

    “咬”脖子的商标(一家之言)

    商标是一件物品的标志,甭管高档与否,几乎每件衣服都少不了。可让我想不通的一点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上衣的商标,都被放在了后颈处,还质地“坚硬”,任凭它把脖子磨得生疼。
, http://www.100md.com
    有人说,那你把商标拆了不就得了。我不是没做过,特别是内衣,买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去这“咬人”的商标,但有几次都拆坏了衣服,很是心疼。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上述这种因“小事”而烦人的商品还有很多。我前不久患了一次感冒,医生给开了一瓶中成药。谁知拧开瓶盖后发现,瓶子口内还用软木塞密封着,便用剪刀欲将木塞取出,不料弄的时候,竟将木塞挤进了瓶里,我变换多个角度试着将药片倒出来,最终也没成功。

    还有一次,和几位朋友在饭店小聚,一瓶防伪包装很好的白酒瓶却怎么也打不开。自称开瓶老手的朋友又是用手抠,又是用牙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济于事。万般无奈,我们想,干脆用医生敲针剂的办法把头敲掉算了,此法倒灵,着力下去,瓶是开了,不过不是预想的部位,而是开到了瓶子中间,酒也流了一地,这位朋友的手背还划出了血,真不知道这种包装是防伪还是防喝……

    算来,这些都是小事,可生产厂家为什么就不能将这些商品在细节上改良一下,让消费者使用起来更方便呢?究竟是无心改造,还是无法改造?依我看,恐怕更多的是无心。如果商家都能像他们在广告中吹嘘得那样,真正做到想消费者所想,急消费者所急,这些诸如商标“咬人”、酒瓶伤人的事大约就不会发生了。▲

    (作者为山东读者) (张崇明)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