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并发症防治
编号:11971310
糖尿病足的治疗要以“血管”为本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1日 《中国医药报》 2011.01.11
     朱国旺报道 由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承办的第二期“下肢动脉沙龙”近日在解放军总医院举办。本期沙龙突出了对“糖尿病足”临床诊治经验和技术的交流。“近年来,糖尿病足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庞大的患者人群需要有更多更专业的临床医生为其服务,而血管外科对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郭伟教授如是强调。

    糖尿病足从形成机制上讲,主要是由于血液持续的高糖状态导致血管管壁功能和结构发生异常改变,造成其供血区,包括周围肌肉、骨骼及神经等组织发生缺血性损伤。郭伟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而由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才是真正需要引起人们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它们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直接元凶。

    无论糖尿病足处于哪个时期,有效控制血糖都是所有治疗方案的基础。由于糖尿病足是一种跨学科疾病,对糖尿病足的管理也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皮肤或整形科、矫形外科或骨科、血管外科等等,综合治疗。然而,由于普及力度不够,糖尿病足患者目前主要集中在内分泌科进行保守治疗。郭伟教授指出:“糖尿病足,包括神经病变在内,主要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组织缺血所致,解决下肢缺血问题应是临床治疗的重心和突破点——血管外科对此更为专业,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临床中药物治疗除了降糖、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外,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以及祛聚、抗凝药物已成为糖尿病足患者的主要常规用药。郭伟教授说,对于糖尿病足早期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祛聚抗凝等药物可明显延缓病情进展。而且药物治疗对手术或腔内治疗的预后也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

    单纯药物治疗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血管的狭窄或闭塞状态,这就需要借助手术或腔内治疗途径。郭伟介绍,传统的手术方法有血管旁路术、内膜剥脱补片成形术等。对于膝上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传统手术仍不失其经典特色,尽管创伤大,但远期通畅性要优于腔内操作。然而,糖尿病足常表现为双下肢多支血管病变,以胫腓动脉最为多见。腔内治疗此时即显示出明显的技术优势。针对胫腓动脉设计的小球囊可顺行到达足背动脉,完成对狭窄段动脉的扩张成型。其治疗效果立竿见影,许多患者术后即刻就能感到皮温回升,疼痛改善。而且该方法无需开刀,通常局麻下即可操作,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因此,对于血管尚未完全闭塞,解剖路径允许的情况下,腔内球囊技术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郭伟教授表示,未来的血管治疗技术将朝着微创、无痛、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腔内操作无疑将成为主流技术。

    近年来出现的高压氧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其临床效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郭伟教授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干细胞移植技术,通过从骨髓中动员干细胞,将其注入患肢缺血组织中,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该方法虽然目前机理尚不明确,但临床效果颇为诱人,有可能成为今后糖尿病足治疗新的方向和突破点。,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