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护肝”不靠谱
□张正修
辞旧迎新之际,各种应酬、酒局自然少不了。春节期间,因酒精中毒、醉酒而到医院治疗的病人明显增多。其实不只在春节期间,近年来,因喝酒而患上酒精肝等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男性酒精肝患病率为6.36%,女性为0.36%;男性嗜酒人群酒精肝患病率为21.77%,女性嗜酒人群为1.26%;每日饮酒40克达5年以上者,48%患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酒精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第二大“杀手”。
“护肝茶”让喝酒人放松警惕
说起“解酒护肝”产品,对这样的场景我们都不陌生:某位成功男士整天在酒桌上应酬,旁人都替他担心,他却拿出某保健食品说“没问题”。这是“解酒护肝”产品的典型宣传策略——酒照喝,肝也能保。其针对的人群,正是那些经常在外应酬的人。
今年37岁的李明华,从21岁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每天都要喝点酒。2000年,他在体检时发现肝脏有损伤,医生告诫他要“禁酒保肝”。可是,由于工作的需要,加上长期培养起来的习惯,他已经离不开酒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明华发现了一种“解酒护肝茶”。广告里说这种茶是老字号药方,运用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研制而成,“酒前酒后各喝一包,能‘解酒护肝’。”李明华高兴地买了这种茶,并坚持服用了几年。
, 百拇医药
但是,运用“古代名方”的“高科技”产品没能护住他的肝,2006年10月,他被确诊出患有严重的酒精性肝硬化。李明华提起这件事就很愤怒:“这些解酒护肝产品,除了让我放松警惕,耽误病情,一点儿作用都没有。”可见,“解酒护肝”的概念只是迎合了长期过量饮酒者的心理需要。
“解酒护肝”难自圆其说
经常应酬的人几乎都尝试过“解酒护肝”产品,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缓解肝脏的负担,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些保健食品是否有效,但感觉吃总比不吃强。目前市面上的“解酒护肝”产品主要有片剂、胶囊、茶等,多是中药配方。“解酒护肝”产品质量的优劣姑且不论,但“解酒护肝”的说法是否科学,还值得探讨。
先说解酒。酒精进入人体后,会氧化为乙醛,一种叫乙醛脱氧酶2的物质负责将乙醛氧化为乙酸,最终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那些喝酒容易上头的人,正是因为体内缺少乙醛脱氧酶2,所以不适合饮酒。在中国人群中,乙醛脱氧酶2缺乏者约占1/3。但各种“解酒药”的成分多数只是兴奋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提供的只是清醒和缓解头痛的作用,没办法增加乙醛脱氧酶2。“解酒护肝”产品也是一样。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找到真正的解酒办法。
, 百拇医药
再说护肝。没办法解酒,自然也就达不到护肝的效果。因为酒精还留存在体内,必然会给肝脏造成负担,甚至损害肝脏。要护肝,必须在没有酒精伤害的情况下慢慢调养,如果还是照样喝酒,再怎么补救都是枉然。
很多人买“解酒护肝”产品,目的是在长期大量喝酒的情况下,还能保住自己的肝。但长期过量喝酒必然伤肝,而且,肝脏受损是不可逆的,目前任何一种药物都无法使之复原,更不要说“解酒护肝”产品。“解酒护肝”产品多采用中药配方,根据中医理论,护肝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对症。
护肝路只有一条:戒酒
一天一小杯酒可以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升高,起到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但长期过量饮酒则必然伤肝。酒精性肝病根据程度可以分为轻症酒精性肝损害、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等,一旦发展到酒精性肝硬化,还有可能并发原发性肝癌。而且,已经得了慢性乙肝、丙肝的人,更容易患上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如果发生呕吐、右上腹疼痛,或者有黄疸、发烧等症状,并且发现肝肿大时,就得注意是不是急性酒精性肝炎。如果发现腹部逐渐肿大,下肢有水肿,面部逐渐变瘦、发黄,就得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这已是酒精性肝硬化的症状。有时候一个全无症状的人,其肝组织也可能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倾向,因此,长期饮酒的人要注意定期接受肝功能检查。,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迅 > 保健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