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信息
编号:11983243
吃糖与糖尿病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生命时报》 2011.02.25
     吃糖与糖尿病

    专家指出,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摄入太多导致肥胖也会致病

    专家小传

    纪立农,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少吃点糖吧,小心得糖尿病。”如果有人这样说,你会如何回答,吃糖多到底和糖尿病有没有关系?

    “要说清这个问题,得先明确两个概念。”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介绍,首先,医学上的“糖”和老百姓说的“糖”不完全相同。在医学概念里,“糖”是指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如淀粉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双糖(蔗糖)等。而老百姓平时说的“糖”,指的是单糖或双糖。其次,糖尿病是一种与多种因素,如遗传、肥胖、自身免疫力缺陷等有关的内分泌代谢病。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吃甜食和得糖尿病划上等号,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 百拇医药
    但是,如果吃糖过多,引起肥胖,又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过去,中国人特别是广大劳动者几乎都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可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世界各国中不但不高,而且很低,主要是因为相对于运动量来讲,摄入的总热量没有明显增加,单糖吃得也少,肥胖的人自然不多。

    但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糖果、白糖、红糖、冰糖等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都增加了,总热量摄入增加,脂肪比例也增加了,体力活动却越来越少,肥胖的人多了。大量摄取单糖、双糖,就可能促使肥胖率增高,从而使糖尿病增多。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老年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得糖尿病。不少老年人本来就是隐性糖尿病或轻症糖尿病患者,却没什么明显症状,空腹时测血糖、尿糖,往往在正常范围内,若不查餐后血糖根本不知道得了病。这种情况下如果大量摄入单糖、双糖或输入葡萄糖,就会迅速演变为显性糖尿病。如再不注意,没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则会进一步演变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更要少吃糖和甜食。▲
, http://www.100md.com
    (郑 丹)

    

    早用胰岛素,保住眼和肾

    主办:生命时报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健康教育与护理学组

    协办: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之所以人们谈“糖”色变,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会成为糖友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病)和糖尿病足。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成年人群失明和尿毒症的主要原因。
, http://www.100md.com
    大量研究表明,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最为密切,严格平稳地血糖控制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以及神经病变的基石,而早期的强化血糖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著名的UKPDS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若降低1%,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可减少37%。而且研究还证实,血糖控制存在“代谢记忆效应”,即早期强化降糖治疗,能明显降低远期大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

    众所周知,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以往,人们通常把胰岛素作为其他药物治疗完全失效后的最后手段,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人们对胰岛素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研究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其实已丧失50%左右,随着病程延长,β细胞功能会持续减低直至完全衰竭,最终大部分患者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这提示对于那些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就应该使用胰岛素积极治疗,控制血糖长期达标,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进展。

    我国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糖达标率低、并发症患病率高的特点,这与害怕胰岛素治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关。有些糖友因为嫌注射不方便、怕疼等原因拒绝,殊不知错过了胰岛素治疗的最佳时机,没有控制好血糖才是最可怕的。临床上很多需要胰岛素的糖友因为迟迟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造成血糖长期不达标,发展至视网膜病变、肾病、糖尿病足等各种慢性并发症的严重阶段,导致失明、尿毒症、截肢,最终悔之晚矣!▲(二炮总医院内分泌科李全民、杜瑞琴)
, 百拇医药
    尊敬的读者朋友,18期“胰岛素课堂”已经全部刊登完了,下期《糖友小屋》将刊登期末考试题,敬请关注!

    

    打胰岛素牢记8细节

    洗手后检查药瓶 顺时针装好针头

    如何打胰岛素,患者通常只有在医院住院时才有机会由护士手把手地教,但只要牢记以下八个细节,就能避免出错。

    1.注射前要清洁双手。

    2.核对胰岛素名称、剂型;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外观有无异常。
, http://www.100md.com
    3.装针头时要顺时针将针头旋紧。

    4.正确使用时,针头或笔芯内会存留少量空气,每次注射前应该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排气。

    5.是否需要消毒皮肤要根据具体卫生状况来决定。如果消毒可选75%的酒精或消毒棉片,不用碘酒或碘伏。而且要等酒精挥发后再注射。

    6.注射应保证在皮下注射,避免误入肌肉层,造成较大的血糖波动。最好捏起皮肤再注射。不可全手指握住皮肤,以免误捏住肌肉层。

    7.缓慢注射,并确认注射器的活塞或胰岛素注射笔的按键已完全推入。注射完毕后针头在皮下要停留10秒。

    8.拔针时要顺着进针方向拔出针头,可以用干棉签按压针眼30秒钟以上,不要揉或挤压穿刺点,以防影响胰岛素效能。▲

, 百拇医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张明霞)

    

    老觉得累,赶紧查心脏(糖友信号灯)

    心脑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据美国心脏协会估算,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因素中,有2/3至3/4与冠心病和中风有关。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得心脑血管病?美国糖尿病协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家布鲁尼尔达·纳扎里奥博士介绍,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都属于生活方式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很多已经存在血脂异常和(或)高血压,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血脂、血压、血糖的异常变化会“狼狈为奸”,使动脉逐渐变硬、变窄,心、脑以及脚、手、胳膊需要外周血管供氧的部位,可能出现缺血缺氧,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 百拇医药
    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是没有糖尿病的人的5倍。布鲁尼尔达·纳扎里奥博士提醒,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气短,乏力,眩晕,汗出过多或无原因的出汗,肩膀、下巴或左胳膊疼痛,胸痛或胸闷(尤其是运动时),恶心等症状,很可能心血管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为了预防突发冠心病,吸烟、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最好定时去心内科做检查。▲

    (志 中)

    

    缺钙易让血糖高

    维生素D缺乏,可能引起缺钙,导致骨质疏松,这似乎已成为常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还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国际上有大量研究发现,维D缺乏或不足,可能是出现胰岛素抵抗、肥胖,患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建民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 百拇医药
    刘建民指出,维D和钙的摄入多少,与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β细胞功能有密切关系。维D缺乏或不足,β细胞就失去了工作动力,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同时,维D缺乏可能与长时间待在室内、不爱运动、晒太阳少有关。对女性来说,还可能与其正处绝经期或产后,出现内分泌紊乱有关。这样的人更容易肥胖,出现情绪不稳、易怒和烦躁等,这些都是糖尿病的发病诱因。

    因此,人们不妨多晒太阳,改善饮食结构,多喝牛奶,吃虾皮、紫菜等含钙丰富的食物。这样,不但能补充维D和钙,还能预防糖尿病。▲

    (徐李燕)

    , http://www.100md.com


    参见:100md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甜食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