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1974
扬州“名医”李炳的医疗生涯及其历史记忆(4)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四、为人与行医之特色

    李炳虽然医术高明,但其一生,称之为穷困潦倒,似不为过。焦循在他的墓志铭中称:“君为贫人贱士治疾,必竭尽心力,寒暑暮夜,闻召即行,而短于伺候富室显者,故身后无余财。”并在最后的铭文中言:“财利所在,让之他人。拙于求富,巧于济贫。”墓志铭中出现这样的话语,他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佳便不难想见。所以,他死后,焦循就不得不为他遗孤的抚养问题操心了(注:焦循:《与汪损之书》,载刘建臻点校《焦循诗文集》(下),第445页。)。实际上,从留下的医案中,也无意中透露出了他的贫困,比如周小濂因牙龈溃烂久治不愈,延请李炳诊治,李炳“适衣破衣”,为周所轻视(注:焦循:《李翁医记》卷下,载刘建臻点校《焦循诗文集》(下),第454页。)。这显然不是一个步入主流社会的“名医”所应有的状态,那些深受中上流社会所信任的“名医”经济状况的小康乃至富足,从明清的小说等文献中,就很容易观察到(注:这从明清时期的《壶中天》和《医界现形记》两部小说中可以得到很具体的体现。)。就是和李炳同时代的吴医顾雨(玉)田,“扬州人以千金求其一至为幸”(注:李斗:《扬州画舫录》卷10《虹桥录上》,第245页。)。对于李炳的困窘,焦循的解释是,他“短于伺候富贵显者”,“治富贵者之病,每不及治贫贱者之病之用力”(注:焦循:《与汪损之书》,载刘建臻点校《焦循诗文集》(下),第445页。)。认为其治病,不计财利,“及其愈也,所报或无一钱,君以为快”(注:焦循:《名医李君墓志铭》,载刘建臻点校《焦循诗文集》(上),第395页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