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4863
本草旧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翠苑》
     我虽没有鲁迅《呐喊,自序》里替父亲抓药的经历,但北门大弄口头阴森黝黑的药房,那家中药房的情形,时隔多年仍蔼然眼门前。那是除小桥头的北门诊所以外,旧时代遗留下来普遍较为像样的旧式门楼之一。有趣的是,当年老北门街房子,式样老旧且精巧别致的,七七八八,皆跟中医或医学相关。北门诊所,临河的三层楼,以及面南的那堵仿佛舞台布景一样高耸的风火墙,凡老江阴人,相信都有印象。这幢民间或北洋风格的建筑,有点像现有时兴的建筑行业里的“行为艺术”,透过它,流水江南之风韵,纤毫毕现;水乡里弄。江南人家,似乎瞬息被几堵围墙、高窗、墙身的线条所凝固概括,即便童年如我这般整日价疯野的痴小儿,也一眼就远远能认出来:走路跑近点,跑快点,自然就放低了声音屏住呼吸,要肃穆地仰望,或不敢看……成年以后才晓得,这正是祖宗所言的“敬畏”。后来游历江南各地,到皖南的不说,一般杭嘉湖苏锡常地盘,周庄同里乌镇,就根本没有一处私府华邸、药房染坊,再能给予我童年初识北门中药房似的震撼。那是迹近于完美的江南古老的缩影,即使暗夜中看,也有华丽的锦绣,纯美的韵致,隐隐相间。白天黑白分明:门面、柜台、案几、窗栅、气味、阴影、空间、内涵……一切的一切,全像线装书的木盒,全像逼人的玉石般光润,蔼然端放:也像一切市井巷里的古物样式安宁寂寥,无论大弄口的中药房,还是北大街小学堂斜对过的诊所,白天全寂无人迹,仿佛那是一件贵重多余的摆设,一次记忆的空缺。光中药房的门槛就有小孩般的身高,上面老漆漆得像镜子。有一年读到李白诗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映入脑海的,立即就是北门药店相类似的“高堂”。

    大热天,儿时的北门大街一片沉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