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专家评药
编号:12067749
专家观点:药到病除是个误区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1日 《生命时报》 2011.03.11
     药到病除是个误区(专家观点)

    频繁换药、擅自用药会加重病情

    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患乙肝三四年了,见了我就问:“大夫,现在有根治乙肝的新药吗?贵点我不在乎,只要能把病看好就行。”

    在我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这样的病人还真不少。他们往往希望药到病除,或者不切实际地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患者想治愈疾病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但对药物的过高期待,却令人担忧。

    正因为对药物期待过高,不少人经常一生病就要求使用“新药”、“贵药”、“洋药”,结果导致一些令人担忧的负面问题,如不良反应引发药源性疾病,许多细菌耐药性增加,致使药效降低甚至消失。还有些病人为增强疗效自行加大服药剂量、频繁更换药品、擅自联合用药等,其结果往往是使疾病反复发作,加重病情。
, 百拇医药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其实不仅是乙肝,其他很多慢性病都是这样,“药到病除”是很多患者思想上的误区。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都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日积月累的结果,吃药是治疗这些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对药物疗效要有点耐心,更重要的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

    (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刘士敬)

    

    老病号别自己换药(专家观点)

    对许多老病号来说,吃药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少人觉得自己“久病成医”,用药有经验,有时和病友们交流后,不和大夫商量就自行换药。
, 百拇医药
    我们要向患者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擅自换药。医生变换用药方案,都是参考患者病情变化,以及药物特点、副作用,病人用药史再做决定。患者擅自更换,隐藏着极大风险。

    例如,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时要用到抗菌药。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用药时间长,频繁自行换药不但无助于治疗,还可能导致耐药。

    拿降压药来说,它们虽然都能降压,但由于起效的途径不同,副作用也不一样,有些患者可能慎用或禁用某类药物。比如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其副作用之一是加快心率,心率很快的高血压患者就不宜服用。多数磺脲类降糖药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好的患者要慎用。

    此外,即便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厂家生产的规格可能会不一样,如倍他乐克就有25毫克、50毫克和100毫克等多种剂量。一旦用错,要么达不到治疗作用、要么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老病友切忌自己换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药、换药也要注意观察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徐燕侠)
, 百拇医药
    

    自己买药吃样越少越好(专家观点)

    我在工作中观察到,很多老百姓因为同时吃好几种药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体弱者,服药时间相对较长,自认为是半个医生,凭着经验买药吃。还有些人去医院看病、拿了药,还会擅自给自己“加药”。

    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就三个:用药剂量不当、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后两者都和用药种类有关,有研究资料显示,同时服用的药物种类越多,发生毒副作用的风险越大。而去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的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例就是因为同时吃了其他含相似成分的抗感冒药,如扑热息痛、扑尔敏等。
, 百拇医药
    另外,同时服不同种类药品也可能有潜在的风险。如近几年来,许多抗过敏药如特非那定、阿司咪唑等,与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并用后发生严重的心脏毒性,少数人甚至致死。

    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往往都是“人为的”,只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用药习惯,就能尽量避免药物损伤。老百姓应该记住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遇到健康小问题,自己可以明确诊断的,首选外包装上有OTC标识的非处方药。若是慢性病或突发的严重疾病,则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其次,服药前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适应症和服用剂量,尤其是明确药物成分。一般来说,选择药物种类越少越好。即便需要吃多种药物,也要间隔开服用时间。一旦发现不适,要立即停药或就诊。▲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副秘书长 汪鳌)

    
, http://www.100md.com
    药驾和酒驾一样危险(专家观点)

    很多药服后头晕、犯困、打瞌睡

    上周末看到一个报道,一辆宝马车在福州乌山路上行驶,突然撞上了路边的护栏和电线杆。据司机称,事发前他吃过感冒药,开车时出现头晕犯困现象。

    随后,我上网查了查,这样的“意外”还真是不少。一份有关在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表明: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吃抗抑郁和镇静剂的人事故率达97%,老百姓常用的抗组胺药造成的事故率为72%。而酒后驾车的事故率是87%。可以说,药后驾车和酒驾一样危险。

    其实,国外很多国家已经特别关注了“药驾”问题。在美国,酒后驾驶的法律同样适用于药后驾驶。如果警察怀疑你是在药物影响下驾驶,就会要求做血液和尿液测试,拒绝测试者,驾照会被暂时吊销。鉴于此,多数人在服药前会主动向医生或药剂师咨询并仔细阅读药品的警告标签,以确定是否可以在服药之后驾驶。法国还根据药品对司机驾驶能力影响的程度,将其分为4个等级。并要求药厂在药盒以不同颜色的标识,警示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明确规定。那么,哪些常用药物不能在开车前服用呢?
, 百拇医药
    一、感冒药。很多复方感冒药里含有扑尔敏,服后可出现嗜睡、眩晕、乏力等症状。

    二、过敏药。除了扑尔敏,其他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虽然乏力、嗜睡的副作用明显减弱,但也不能大意。

    三、安眠药。如安定、舒乐安定等,服药期间一定不能开车。唑吡坦(商品名“思诺思”)是新一代镇静催眠药,虽然作用时间短,但对一些老年人还是有影响,因此一定要咨询医生是否能开车。

    此外,很多慢性病用药也影响驾驶能力。如降糖药使用不当出现低血糖,服降压药期间血压波动变大时,都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一些保健品也不容忽视。如褪黑素就因其安全性问题在欧盟被禁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影响睡眠。▲ (江苏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 蒋宇利)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