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深化基层中医院治未病体系建设
在临床实践中,治未病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但很少形成专门体系。如果建立一种治未病的学科体系,定可彰显中医学的学术优势,为基层中医医院的发展注入活力。
●通过不同媒体、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传递中医的学术理念,为人们主动管理健康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健康教育讲座、气功协会等。让这些活动成为临床治疗的延续,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扩大中医药的影响。
●各地建立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为体质偏颇者制订详细的个体化调养方案。同时根据咨询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干预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维护健康的目的。
当前,开展治未病服务是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都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引下认真开展了对中医治未病工作的研究、探索。作为基层中医院,如何建立中医治未病的学科体系,充分发挥基层中医院的龙头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百拇医药
中医治未病顺应时代需要
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在,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新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不断出现,化学药品的毒副反应、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日益增多,因此,中医优势更加凸显。而且随着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费用日趋高涨,政府与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为减少医疗保健的巨大花费,各国的医疗保健策略逐渐从以疾病治疗为主导向以健康干预为主导转变。我国也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转变的战略,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完全是不谋而合的。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上工治未病”的重要性。她希望广大中医工作者能够提高认识,真正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重要意义,着力构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努力提高临床运用的实际能力,认真实施好中医治未病工程,做到关口前移,未病先防,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服务。
, http://www.100md.com
中医治未病建设中的种种尝试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是中医治未病的内涵。治未病绝对不是一种时髦的语言文字,也不是某个简单的临床过程。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治未病的思维已经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但很少形成专门体系。如果建立一种治未病的学科体系,定可彰显中医学的学术优势,为基层中医医院的发展注入活力。
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宣传未病先防理念
中医治未病工作首先应该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中医养生保健的观念、方法,把中医学“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通过科普形式进行宣传,占领宣传阵地,传播正确的养生观。
为此,我们通过医院科普画廊、到农村、社区开展义诊咨询,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的形式宣传中医防病治病的理念,通过不同媒体、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传递中医的学术理念,为人们主动管理健康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这是广大中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今后需要着力加强的工作重点。
, http://www.100md.com
组织医患互动活动,实施健康干预
医院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医患互动活动。除就诊患者外,还应该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健康教育讲座、气功协会等。如针对糖尿病防治举办糖尿病人俱乐部、针对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联盟”、针对老年病人的“老年人气功协会”等。通过定期的活动,让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让大家交流防病治病经验,传授养生气功和中医养生理念,让这些活动成为临床治疗的延续,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扩大中医药的影响。
临床中处处可施展治未病
除养生保健宣传外,要把治未病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有很多工作可做。如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先安未病之脏,防治临床并发症。病后止遗,通过各种手段减少临床后遗症,如对中风患者全程干预极大地降低了致残率和致残度。瘥后防复,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冬令膏方进补等方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效地减少了哮喘、气管炎等疾病的复发率。减少副作用,中医药作为绿色疗法,在不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从调节阴阳、疏通气机的角度发挥特有的作用,如对肿瘤病人放化疗带来的并发症可以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得到缓解等。以上这些工作在基层中医院还开展得不足。
, http://www.100md.com
治未病可融入
基层健康服务的方方面面
用治未病的理念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在基层中医院成立辨识体检中心。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不仅城市,在各地乡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也逐年递增,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因此,根据各类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市场需求,应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体检范畴,成立辨识体检中心。结合中医辨证、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方法,融合现代医学体检的各种检查手段,对受检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评估,使受检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健康状态,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亚健康状态评估等内容提出相应的健康保健原则,实现中医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的核心理念。
在各地建立健康调养咨询门诊。针对人群中体质偏颇者,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的医务人员可根据体质分型、健康状态、易患疾病等,为其制订详细的个体化调养方案,包括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动静养生和经络按摩保健等。同时根据咨询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干预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维护健康的目的。对于有明显易患疾病倾向者(包括检测指标处于临界值或稍异常但没有明显自觉症状者,以及“已病”人群与病后康复人群),强调专科介入,预防、减缓甚至阻断疾病发生、发展、恶化的自然进程,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率。
, http://www.100md.com
开展特色治疗
一是完善传统疗法。结合本院特色优势,成立传统疗法中心,制定出专科疾病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方案,采用体针、腹针、平衡针、艾灸、雷火灸、天灸、平衡火罐、中药熏蒸、砭石热敷、音乐疗法等技术,达到增强体质和防病抗衰的目的。
二是开展“冬病夏治”。在“三伏”天采用穴位敷贴、内服中药、中药浸泡、针法、灸法等治疗疾病,冬季可以减少或预防感冒、咳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病、关节炎、冻疮、肾病的发作等。
三是药物养生。可设置专门药房,提供具备传统保健养生功效的专用药材,为不同体质的患者配制滋补类中药。此外,还可提供药膳处方,供患者选用。
建立名医工作室开展治未病
为名中医创建名医工作室,组织专门的研究人员,吸收治未病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为形成有效的诊断和干预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 http://www.100md.com
建设基层治未病体系
必须明确7个问题
正确认识治未病工程
中医治未病作为一项工程、一种理念,需要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应用,并建立完整的体系。对于基层中医院而言,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体中医工作者参与。任何短期行为都将使这项工作成为“昙花一现”的过客,不仅对中医药的发展不利,甚至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
中医治未病不是一个独立的活动
中医治未病是与新时期中医药发展命运息息相连的活动,所以应该将中医治未病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与各地的中医文化创建等活动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中医药的深厚内涵,结合本地情况在优势病种上做文章,在参与治疗中发挥特色,通过中医文化创建等活动大力开展宣传攻势,形成中医药在全社会的良好影响。
, 百拇医药
需要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
中医药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医药阵地逐渐萎缩、基层中医院西化现象必须重视,所以中医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行动争取更多的支持。一方面是宣传中医药,争取当地领导和大众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提高中医人自身的素质。中医工作者只有提高了中医素养,才能用临床疗效来赢得社会,特别是同行的认可。
要有中医人才队伍支撑
中医治未病工程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预防保健体系建设的重要构想,但是中医人才队伍的现状有待提高。“读经典,做临床”应该成为中医工作者自觉的行为,应该重视培养“铁杆中医”、“现代中医”;对于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的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传承人也应重视。
借助现代预防保健体系
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已经形成,蕴含着丰富预防医学思想的中医药应该充分借助这个体系,构建农村中医药网络,通过培训、指导、义诊等不同形式发挥自身作用,而不能另起炉灶,独立于固有的预防保健体系之外。
, 百拇医药
与 “三名三进”工程有机结合
要建名院、创名科、树名医,要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开展健康管理、开设健康咨询门诊,发展特色医疗,发挥名医效应,吸收治未病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为形成有效的诊断和干预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治未病不仅仅是中医工作者的活动
无论是健康管理,还是科普宣传;无论是临床诊疗,还是术后康复,都需要中西医的有力配合,中医工作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宣讲中医,让自己身边的西医医生认识中医,
理解中医,支持中医,甚至运用中医。达到中西医携手,为患者健康服务的境界。
古老的中医博大精深,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其辨证施治与治未病的思想至今依然极具价值,对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百拇医药(朱文 朱杰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通过不同媒体、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传递中医的学术理念,为人们主动管理健康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健康教育讲座、气功协会等。让这些活动成为临床治疗的延续,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扩大中医药的影响。
●各地建立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为体质偏颇者制订详细的个体化调养方案。同时根据咨询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干预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维护健康的目的。
当前,开展治未病服务是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都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引下认真开展了对中医治未病工作的研究、探索。作为基层中医院,如何建立中医治未病的学科体系,充分发挥基层中医院的龙头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百拇医药
中医治未病顺应时代需要
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在,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新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不断出现,化学药品的毒副反应、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日益增多,因此,中医优势更加凸显。而且随着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费用日趋高涨,政府与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为减少医疗保健的巨大花费,各国的医疗保健策略逐渐从以疾病治疗为主导向以健康干预为主导转变。我国也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转变的战略,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完全是不谋而合的。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上工治未病”的重要性。她希望广大中医工作者能够提高认识,真正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重要意义,着力构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努力提高临床运用的实际能力,认真实施好中医治未病工程,做到关口前移,未病先防,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服务。
, http://www.100md.com
中医治未病建设中的种种尝试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是中医治未病的内涵。治未病绝对不是一种时髦的语言文字,也不是某个简单的临床过程。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治未病的思维已经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但很少形成专门体系。如果建立一种治未病的学科体系,定可彰显中医学的学术优势,为基层中医医院的发展注入活力。
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宣传未病先防理念
中医治未病工作首先应该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中医养生保健的观念、方法,把中医学“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通过科普形式进行宣传,占领宣传阵地,传播正确的养生观。
为此,我们通过医院科普画廊、到农村、社区开展义诊咨询,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的形式宣传中医防病治病的理念,通过不同媒体、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传递中医的学术理念,为人们主动管理健康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这是广大中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今后需要着力加强的工作重点。
, http://www.100md.com
组织医患互动活动,实施健康干预
医院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医患互动活动。除就诊患者外,还应该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健康教育讲座、气功协会等。如针对糖尿病防治举办糖尿病人俱乐部、针对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联盟”、针对老年病人的“老年人气功协会”等。通过定期的活动,让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让大家交流防病治病经验,传授养生气功和中医养生理念,让这些活动成为临床治疗的延续,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扩大中医药的影响。
临床中处处可施展治未病
除养生保健宣传外,要把治未病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有很多工作可做。如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先安未病之脏,防治临床并发症。病后止遗,通过各种手段减少临床后遗症,如对中风患者全程干预极大地降低了致残率和致残度。瘥后防复,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冬令膏方进补等方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效地减少了哮喘、气管炎等疾病的复发率。减少副作用,中医药作为绿色疗法,在不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从调节阴阳、疏通气机的角度发挥特有的作用,如对肿瘤病人放化疗带来的并发症可以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得到缓解等。以上这些工作在基层中医院还开展得不足。
, http://www.100md.com
治未病可融入
基层健康服务的方方面面
用治未病的理念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在基层中医院成立辨识体检中心。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不仅城市,在各地乡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也逐年递增,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因此,根据各类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市场需求,应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体检范畴,成立辨识体检中心。结合中医辨证、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方法,融合现代医学体检的各种检查手段,对受检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评估,使受检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健康状态,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亚健康状态评估等内容提出相应的健康保健原则,实现中医治未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的核心理念。
在各地建立健康调养咨询门诊。针对人群中体质偏颇者,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的医务人员可根据体质分型、健康状态、易患疾病等,为其制订详细的个体化调养方案,包括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动静养生和经络按摩保健等。同时根据咨询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干预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维护健康的目的。对于有明显易患疾病倾向者(包括检测指标处于临界值或稍异常但没有明显自觉症状者,以及“已病”人群与病后康复人群),强调专科介入,预防、减缓甚至阻断疾病发生、发展、恶化的自然进程,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率。
, http://www.100md.com
开展特色治疗
一是完善传统疗法。结合本院特色优势,成立传统疗法中心,制定出专科疾病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方案,采用体针、腹针、平衡针、艾灸、雷火灸、天灸、平衡火罐、中药熏蒸、砭石热敷、音乐疗法等技术,达到增强体质和防病抗衰的目的。
二是开展“冬病夏治”。在“三伏”天采用穴位敷贴、内服中药、中药浸泡、针法、灸法等治疗疾病,冬季可以减少或预防感冒、咳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病、关节炎、冻疮、肾病的发作等。
三是药物养生。可设置专门药房,提供具备传统保健养生功效的专用药材,为不同体质的患者配制滋补类中药。此外,还可提供药膳处方,供患者选用。
建立名医工作室开展治未病
为名中医创建名医工作室,组织专门的研究人员,吸收治未病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为形成有效的诊断和干预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 http://www.100md.com
建设基层治未病体系
必须明确7个问题
正确认识治未病工程
中医治未病作为一项工程、一种理念,需要在全社会进行推广、应用,并建立完整的体系。对于基层中医院而言,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体中医工作者参与。任何短期行为都将使这项工作成为“昙花一现”的过客,不仅对中医药的发展不利,甚至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
中医治未病不是一个独立的活动
中医治未病是与新时期中医药发展命运息息相连的活动,所以应该将中医治未病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与各地的中医文化创建等活动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中医药的深厚内涵,结合本地情况在优势病种上做文章,在参与治疗中发挥特色,通过中医文化创建等活动大力开展宣传攻势,形成中医药在全社会的良好影响。
, 百拇医药
需要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
中医药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医药阵地逐渐萎缩、基层中医院西化现象必须重视,所以中医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行动争取更多的支持。一方面是宣传中医药,争取当地领导和大众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提高中医人自身的素质。中医工作者只有提高了中医素养,才能用临床疗效来赢得社会,特别是同行的认可。
要有中医人才队伍支撑
中医治未病工程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预防保健体系建设的重要构想,但是中医人才队伍的现状有待提高。“读经典,做临床”应该成为中医工作者自觉的行为,应该重视培养“铁杆中医”、“现代中医”;对于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的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传承人也应重视。
借助现代预防保健体系
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已经形成,蕴含着丰富预防医学思想的中医药应该充分借助这个体系,构建农村中医药网络,通过培训、指导、义诊等不同形式发挥自身作用,而不能另起炉灶,独立于固有的预防保健体系之外。
, 百拇医药
与 “三名三进”工程有机结合
要建名院、创名科、树名医,要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开展健康管理、开设健康咨询门诊,发展特色医疗,发挥名医效应,吸收治未病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为形成有效的诊断和干预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治未病不仅仅是中医工作者的活动
无论是健康管理,还是科普宣传;无论是临床诊疗,还是术后康复,都需要中西医的有力配合,中医工作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宣讲中医,让自己身边的西医医生认识中医,
理解中医,支持中医,甚至运用中医。达到中西医携手,为患者健康服务的境界。
古老的中医博大精深,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其辨证施治与治未病的思想至今依然极具价值,对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百拇医药(朱文 朱杰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