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业急需大量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保健、养生等健康服务类产业也随之兴起,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在这个新兴产业中,中医药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该产业中的很多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或者鱼龙混杂,使得这个朝阳产业存在着种种隐忧。对此,中医药界理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培养大量合格的、高水平的养生保健专业人才。
中医养生保健走进生活
仅在几年前,提起中医保健和养生,很多人还会联想到足疗店、美容馆和一些气功大师的身影。而近两年,中医养生保健迅速从街角走向荧屏,不少养生保健类节目长期稳居电视收视率的前三位,各大书店的中医养生保健类书籍更是无不畅销,中医保健名人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与尊敬。
于是,中医养生保健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时尚,无论男女老少,不管白领蓝领,对一些流行的养生保健理论与方法几乎达到如数家珍的地步。随之而来的是自诊自疗的人越来越多,好像都成了养生大师,好像什么病都能通过“大师”们的指点而“方”到病除,可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 百拇医药
医生们发现,延误病情的多了、没病折腾出病的多了、看“大师”不看病的多了。于是,中医养生保健突然走红背后的隐忧逐渐凸现出来,并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养生行业亟待正本清源。
火热的养生保健业缺少专业人才
细心的人会发现,不少养生保健大师的履历都比较有传奇色彩,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科班出身的,很多都是半路从“医”。这些“大师”们什么话都敢讲,什么承诺都敢说,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弄清楚的养生理论,就敢传道授课。不少对保健养生存有急功近利心态的读者、观众纷纷效仿,弄出哭笑不得的事情来。有服“固元膏”吃出胃病的、有喝绿豆汤喝到腹泻的,如此种种的养生闹剧让不少真正的养生保健专家深感痛心和寒心。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6年的《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报告中就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
, 百拇医药
可以说,他们迅速走红的背后是老百姓对养生保健的热切需求与我国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培养缺失矛盾的集中体现。
我国的城市社区和街道数以万计,社区卫生医疗服务需求空间巨大。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后养生保健等“治未病”服务必将会顺应社会的需求而越来越多。
令人欣慰鼓舞的是,国家正在大力支持中医药和社区医院、乡村医院的建设与发展,那么,就需要培养大量的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值得中医药界深入思考并急需很好解决的问题。
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就业的怪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与近年来全民养生保健日益趋热不同,不少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却一直不如人意。不少学生毕业后从事着与所学专业几乎截然不同的所谓保健养生工作,或者转行做起了医药代表。最终,不少中医高等院校的养生保健类专业已经被迫停止招生。
, http://www.100md.com
我国《执业医师法》将医师执业类别分为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4大类别。而中医学院毕业的养生保健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只能选择中医类别的考试,但是在就业面上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比针灸推拿,功底显然不如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的学生;比康复保健,显然相对于西医康复专业的毕业生没有什么实际优势。结果是,很多中医养生康复专业毕业生求职时一筹莫展。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也有养生保健类专业的人才毕业后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的,常常是一个班被“挖走”。但是,隐忧也随之出现了,“挖走”他们的不是医院,也不是科研院所,更不是大专院校,而是看准了养生保健商机的商家们。他们借用一些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再掺杂一些国外流行的保健方法,来一个大杂烩,并加以高水准的包装,而商业效果也确实不错。于是,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了。
养生保健类人才大有可为
目前,健康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共识。而健康产业又大致可分为医疗产业和养生保健产业两大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保健养生产业的出现,老百姓原来“生病去医院”的意识开始有所改变,一部分民众即使不生病也要主动到保健养生机构“治未病”。即使生了病,也要先去保健,实在不行再去医院。要么索性直接接受所谓的保健养生疗法,连医院都不去了。但实际效果是,因为过度迷信一些不规范的养生保健方法而贻误病情、加重病情甚至赔上性命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上屡见不鲜。这不得不说是摆在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士面前的尴尬。
那么,如何化解这一尴尬呢?笔者认为,中医药养生保健具有“简验验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但目前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的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养生保健需求。这将给中医药院校养生保健类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空间。特别是从事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培训,参与新建立的疗养院、康复医院、治未病中心、体检中心、体育健身中心、养老机构等工作。
科班出身的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只有真正投入到规范、专业的养生保健类事业中来,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力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养生保健专家,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养生保健的真正需求。, 百拇医药(郭海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 杨璞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但是,由于该产业中的很多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或者鱼龙混杂,使得这个朝阳产业存在着种种隐忧。对此,中医药界理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培养大量合格的、高水平的养生保健专业人才。
中医养生保健走进生活
仅在几年前,提起中医保健和养生,很多人还会联想到足疗店、美容馆和一些气功大师的身影。而近两年,中医养生保健迅速从街角走向荧屏,不少养生保健类节目长期稳居电视收视率的前三位,各大书店的中医养生保健类书籍更是无不畅销,中医保健名人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与尊敬。
于是,中医养生保健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时尚,无论男女老少,不管白领蓝领,对一些流行的养生保健理论与方法几乎达到如数家珍的地步。随之而来的是自诊自疗的人越来越多,好像都成了养生大师,好像什么病都能通过“大师”们的指点而“方”到病除,可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 百拇医药
医生们发现,延误病情的多了、没病折腾出病的多了、看“大师”不看病的多了。于是,中医养生保健突然走红背后的隐忧逐渐凸现出来,并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养生行业亟待正本清源。
火热的养生保健业缺少专业人才
细心的人会发现,不少养生保健大师的履历都比较有传奇色彩,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科班出身的,很多都是半路从“医”。这些“大师”们什么话都敢讲,什么承诺都敢说,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弄清楚的养生理论,就敢传道授课。不少对保健养生存有急功近利心态的读者、观众纷纷效仿,弄出哭笑不得的事情来。有服“固元膏”吃出胃病的、有喝绿豆汤喝到腹泻的,如此种种的养生闹剧让不少真正的养生保健专家深感痛心和寒心。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6年的《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报告中就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
, 百拇医药
可以说,他们迅速走红的背后是老百姓对养生保健的热切需求与我国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培养缺失矛盾的集中体现。
我国的城市社区和街道数以万计,社区卫生医疗服务需求空间巨大。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后养生保健等“治未病”服务必将会顺应社会的需求而越来越多。
令人欣慰鼓舞的是,国家正在大力支持中医药和社区医院、乡村医院的建设与发展,那么,就需要培养大量的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值得中医药界深入思考并急需很好解决的问题。
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就业的怪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与近年来全民养生保健日益趋热不同,不少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却一直不如人意。不少学生毕业后从事着与所学专业几乎截然不同的所谓保健养生工作,或者转行做起了医药代表。最终,不少中医高等院校的养生保健类专业已经被迫停止招生。
, http://www.100md.com
我国《执业医师法》将医师执业类别分为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4大类别。而中医学院毕业的养生保健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只能选择中医类别的考试,但是在就业面上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比针灸推拿,功底显然不如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的学生;比康复保健,显然相对于西医康复专业的毕业生没有什么实际优势。结果是,很多中医养生康复专业毕业生求职时一筹莫展。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也有养生保健类专业的人才毕业后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的,常常是一个班被“挖走”。但是,隐忧也随之出现了,“挖走”他们的不是医院,也不是科研院所,更不是大专院校,而是看准了养生保健商机的商家们。他们借用一些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再掺杂一些国外流行的保健方法,来一个大杂烩,并加以高水准的包装,而商业效果也确实不错。于是,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了。
养生保健类人才大有可为
目前,健康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共识。而健康产业又大致可分为医疗产业和养生保健产业两大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保健养生产业的出现,老百姓原来“生病去医院”的意识开始有所改变,一部分民众即使不生病也要主动到保健养生机构“治未病”。即使生了病,也要先去保健,实在不行再去医院。要么索性直接接受所谓的保健养生疗法,连医院都不去了。但实际效果是,因为过度迷信一些不规范的养生保健方法而贻误病情、加重病情甚至赔上性命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上屡见不鲜。这不得不说是摆在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士面前的尴尬。
那么,如何化解这一尴尬呢?笔者认为,中医药养生保健具有“简验验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但目前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的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养生保健需求。这将给中医药院校养生保健类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空间。特别是从事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培训,参与新建立的疗养院、康复医院、治未病中心、体检中心、体育健身中心、养老机构等工作。
科班出身的养生保健类专业人才只有真正投入到规范、专业的养生保健类事业中来,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力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养生保健专家,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养生保健的真正需求。, 百拇医药(郭海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 杨璞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