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抑郁症 > 信息
编号:12068545
抑郁有19种警报 我们如何战胜抑郁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2日 《生命时报》 2011.04.12
     抑郁有19种警报

    没兴趣 醒得早 不爱动

    抑郁这个“心灵杀手”,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只要稍留心,抑郁靠近你时,就能把它挡在门外。加拿大《星星生活报》告诉你,常见的抑郁报警信号。

    1.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时常因为一些小事愁眉不展,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

    2.凡事提不起兴趣。成天没精打采,连以前的兴趣爱好都不想去碰了。

    3.生活变得懒散,不爱动弹。感觉懒洋洋的,谁也不爱搭理。

    4.睡不好觉、失眠,特别是早上醒得早,不到四、五点就自然醒了。
, 百拇医药
    5.脑袋转得慢了,遇到事情做不了决定。

    6.觉得自己没用、没出息。总是自卑、自责,心里充满了悔恨。

    7.善感多疑,老怀疑自己生病。不断做各种检查,但还是不放心。

    8.丢三落四,记不住事情了。

    9.动不动就发脾气,做事精力难以集中。

    10.心里惴惴不安,经常莫名其妙地感到心慌。

    11.肠胃不舒服。没有原因地出现厌食、恶心、腹胀、腹泻,或胃痛等。

    12.不想吃饭。甚至连体重也下降了。

    13.做事力不从心,常常感到疲惫不堪。
, 百拇医药
    14.不想跟人说话,对周围一切都很冷淡。

    15.全身疼,可又查不出毛病。

    16.不想跟亲戚朋友走动了。关门窝在家里,社交活动明显减少。

    17.对性生活提不起兴趣了。

    18.感到空虚,觉得自己没有生存的价值。

    19.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比如人死了会去哪里等等。▲

    (张振清)

    
, http://www.100md.com
    沟通理解关爱 远离抑郁困扰

    2011年4月28日下午,上海一家证券公司的赵姓职员从就职的写字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仅33岁的生命;时隔两天,同一座城市,同是金融行业,同样30多岁的刘姓女士被曝自杀……二人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身居让人艳羡的职位,生命却随风而逝。关爱生命、关注精神健康的话题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精神疾病药物研发领域的领先企业, 2011年4月15日,礼来制药携手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疾控局共同开展“沟通·理解·关爱——促进职业人群精神健康” 公益项目。

    根据2009年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对我国6省市13177名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职业人群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较为严重,分别有25.60%、23.52%和1.58%的人处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状态。精神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礼来制药关注精神领域的历史由来已久。作为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企业,礼来长期致力于精神疾病领域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尤其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领域,礼来拥有世界领先的实力。
, 百拇医药
    基于多年来在精神疾病药物研发领域的积累,礼来也积极地参与到精神卫生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工作中来,支持中国改善精神卫生状况。2000—2005年,礼来携手卫生部开展了为期5年的“卫生部—礼来精神卫生合作项目”,通过“礼来杯”卫生好新闻奖、卫生部—礼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等子项目,宣传精神卫生知识,获得广泛好评。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礼来还与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开设了“关爱驿站”互动平台,希望能配合医院现有的社会心理康复系统,为患者提供疾病及治疗方面的专业咨询,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礼来制药中国副总裁邢军博士表示:“以己所长回馈社会,对企业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社会贡献。礼来制药此次与健康教育的‘国家队’合作,就是希望借助大众传播手段,动员和激励媒体积极参与到职业人群精神健康的宣传报道中来,呼吁用工单位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促进和提高职业人群精神健康水平。”▲

    (杨 纳)
, 百拇医药
    

    我们如何战胜抑郁

    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竞争压力的加剧,心理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心理疾病,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却又隐隐觉得,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七届年会上,《生命时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四位国内一流的精神卫生专家。在此,让我们聆听,来自北京大学精神研究所所长于欣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会长徐一峰教授、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执行主任江开达教授、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郝伟教授的声音。

    三大问题亟需关注
, http://www.100md.com
    生命时报:与10年、20年前比,我国的精神卫生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目前最严峻、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哪些方面?

    于欣: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精神卫生也跟中国面临的其他社会问题一样,面临巨大挑战。精神心理疾病,一方面跟遗传有关,另一方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环境因素,包括个人、家庭、人际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等。

    因此,我国的精神卫生状况,在最近30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人口结构改变产生大量特殊人群。包括独生子女和老龄人口的两头分化,不断增多的职业女性,在城市中流动的打工者人群,还有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的灾后人群等。其次,生活方式改变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厌食症、酒瘾患者的增多,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最后,传统问题不能放松警惕。精神疾病在治疗上仍然有众多难点,比如精神分裂症治愈率只有30%,抑郁症从浙江到北京调查的治愈率也不过10%—15%。

    适应力差的人最易抑郁
, 百拇医药
    生命时报:抑郁可能是现在大家最关注的心理问题,目前我国的抑郁症发病率有多高?

    江开达: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抑郁症的患者至少达到1.2亿,在中国的患病率为3%—5%,至少有2600万抑郁症患者。约13%—20%的人,在一生中可能会有一次抑郁体验。值得警惕的是,抑郁症在我国目前就诊率低和治疗率都比较低。

    生命时报:很多人说,当今社会的道德底线在崩溃,经济压力也是空前的。未来,像抑郁这种精神疾病会不会出现大流行,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于欣:现在,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抑郁的发病率在增多,因此不能预测将来抑郁会出现大流行。很多人都可能携带有抑郁的遗传危险因素,但不一定发病。但是,理论上可以预测,动荡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可能增加抑郁症的出现。此外,适应能力比较单调、有限,对环境变化不能很好接受和应对的人,抑郁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宁的生活方式,紧密的社会和家庭支持,都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
, 百拇医药
    抑郁不仅仅是心情差

    生命时报:我国抑郁症的就诊率和治疗率很低?为什么?

    徐一峰:根据估计,抑郁患者中,主动就诊的可能只有20%;其中,能正确识别的只占20%;最后坚持有效治疗的又只有20%。

    为什么会这样?从医生来讲,心理疾病属于“软医学”,目前没有客观的检测指标,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病人沟通,可能就会漏掉。从患者来讲,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有意无意地把心理问题转化成身体上的不适,比如头疼、失眠、没胃口等,影响判断。

    生命时报:有人觉得失眠可能就是抑郁了,两者关系如何?

    郝伟:失眠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40%的成年人都会碰到;但抑郁相对要少,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大约是6—7%。但观察发现,长期失眠的人得抑郁症的风险要增加5—8倍。此外,患抑郁的人80%以上存在睡眠障碍,因此两者经常相伴出现。
, http://www.100md.com
    生命时报:老年人的抑郁有什么特点和需要注意的?

    于欣:老年人睡眠结构容易破坏、睡眠质量差,这些情况容易跟抑郁症状混淆;老人还可能有一些不太典型的抑郁症状,难以鉴别。因此,关键还是要关注情绪的表现,如果老是闷闷不乐、缺乏兴趣,不愿意从事新的活动,丧失与人交谈、主动娱乐或者做家务的动机,变得犹豫不决,就要引起关注了。

    抑郁患者也能幸福生活

    生命时报:抑郁症需要,或者能够恢复到什么程度?

    江开达:美国2010年的标准指出,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而是要提高临床治愈率,让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到病前的状态,同时还要积极预防复发。因为,患者的病不仅仅只是影响患者一个人,整个家庭都会受到牵连。很多人得了抑郁症,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或者家人把他过度保护起来,什么都不让他做;甚至还有很多人不理解患者,埋怨他们……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比如瑞美关爱中心开展的患者现身说法、患者和家属相互沟通等互动活动,认识误区是可以纠正的。
, 百拇医药
    生命时报:目前我国抑郁症的治疗率有多高

    徐一峰:抑郁症有着复发率高的特点,而且复发风险一次比一次高。第一次发作后,可能会有50%的可能再次发作;第二次发作,会有70%的可能出现第三次发作;如果第三次发作,再次抑郁的风险就会高达90%以上了。

    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在第一次就解决掉,积极预防抑郁复发,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治疗目标。总的来说,抑郁症目前一般的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60%—70%,甚至更高。▲ (本报记者 陈芸)

    

    抑郁自测表
, http://www.100md.com
    以下是美国权威的仲氏“抑郁自评量表”(SDS),40年来经使用证实,该量表科学、方便。请根据最近一周的感觉,做下面20道题,选择符合自己的程度――偶尔、少有、常有和持续。

    1.感到情绪沮丧

    2.早晨心情最好

    3.要哭或想哭

    4.夜间睡眠不好

    5.吃饭像平时一样多

    6.性功能正常

    7.感觉体重减轻

    8.为便秘感到烦恼

    9.心跳比平时快
, 百拇医药
    10.无故感到疲劳

    11.头脑像往常一样清楚

    12.做事像平时一样不觉得困难

    13.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

    14.对未来满怀希望

    15.比平时更容易激怒

    16.觉得决定什么事很容易

    17.感到自己有用和不可缺少

    18.生活很有意义

    19.假若我死了别人会过得更好

    20.仍旧喜爱自己平时喜爱的东西
, 百拇医药
    1、3、4、7、8、9、10、13、15、19、20题,选“偶尔”记1分,“少有”记2分,“常有”记3分,“持续”记4分。2、5、6、11、12、14、16、17、18题,选“偶尔”记4分,“少有”记3分,“常有”记2分,“持续”记1分。

    抑郁严重度=各条目累计分/80

    结果:得分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69为中至重度抑郁;0.7以上为重度抑郁。▲

    

    我也曾是抑郁患者(行医路上)

, 百拇医药     我出生于1916年6月。到2011年,从医执教就有70个年头了。今天我要说的,不是自己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经历,而是自己作为一个病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感触。

    1988年5月,我的颈椎病突然变得严重了。恰恰也是在那一年,我93岁高龄的老母亲去世了。看着母亲静静地躺在床上,我还能控制住自己悲伤的情绪。可是,当殡仪馆的工人用被单裹住母亲,将她抬到楼下,往车上重重一掷时,我再也抑制不住悲痛的情绪了。也是从那天开始,我陷入了沉默和焦虑之中。

    最初,家人都以为是母亲去世让我太过哀痛。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不对劲。经过医院诊断,我患上了抑郁症。

    因为身体硬朗,我一直没有停止工作。但1988年我的病情严重了。我参加了美国一个巡回讲座。在纽约、波士顿两处讲完,我情绪异常紧张,难以继续,情绪差一点就垮了。

    那时我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彻夜难眠,睡觉时必须握着老伴儿的手,心里才略为放松。
, 百拇医药
    回国后,九院的领导为我组织会诊。一个疗程后,我觉得病情有好转,但仍总觉得不快乐。记得一天下午,我和老伴儿在淮海路散步,途经国泰电影院。老伴儿提议去看场电影。我欣然同意了。电影开始后,我始终不能静下心来欣赏。看了不到一半,我就说“先走吧”,于是两人摸着黑,走出了影院,这件事让我觉得自己仍然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不过,多年行医的经验让我明白,无论什么疾病,都一定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力。1990年,我决心接纳医院行为医学专家杨主任的提议,自我练习“松功”。

    “松功”类似于冥想,要领很简单,就是从头到脚,逐步放松全身肌肉。最初练习时,我要求环境绝对安静。平卧在床上,四肢摆平放松,闭目,扫除杂念,在心中默默背诵“头皮松”、“眉毛松”、“上睑肌松”等字句,按照面、颈部、手、上胸、下胸、腹部、下肢,直到脚趾。

    这样的自我锻炼,持续了一年多。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自己,就是从一个失魂落魄的异常环境中,逐步往外走。
, 百拇医药
    1991年,我的状态大好,重回临床工作,还开设了门诊,每周三次。每周,我会带学生做两回手术,周五还要参加总查房。到了1995年春,我彻底摆脱了抑郁。如今我年逾九十,依然精力旺盛,心态平和。

    这就是我和抑郁症抗争的故事。我很庆幸自己走了出来,现在能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给广大病员参考。我的结论是,无论你得了什么疾病,耐心和信心一定不能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院终身教授 张涤生)

    

    警惕春天抑郁复发

    生命时报“心灵港湾”版编辑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博士

    读者欧先生:我在去年诊断患了抑郁症,之后一直坚持吃药。可最近两周,感觉心情特别消沉、什么事情也不想做、睡觉也睡不好,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您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抑郁症复发导致的,建议最好尽快到精神科医院或门诊就诊,及时调整药物,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资料表明,每年3至5月,是精神障碍复发极高的时期,约占全年复发率的70%,特别是在油菜花飘香的4月。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对气温、气压、湿度等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此时气温波动比较大,加上春天气压较低,容易引起大脑激素分泌紊乱,导致复发。有的病人觉得天气好了、或者想在新年有个“好开头”,擅自停药或减药,很容易导致复发。

    因此,无论病人自我感觉多么良好,都不要擅自停药或减药。此外,家属要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最好学会观察病情复发的特点。如果与以前对比,患者突然变得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彻夜不眠,或者情绪高涨、毫无倦意、注意力不集中、管闲事等表现,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精神科医院或门诊就诊。▲

    本专栏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欢迎提出与心理、精神卫生相关的各种问题。

    电话:010-65363785

    电子邮件:chenyun@lifetimes.cn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生命时报社 陈芸 邮编100026

    , http://www.100md.com